一种护套及其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39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厨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护套及其烹饪器具,包括护套主体,所述护套主体设有可容纳的腔体结构且护套主体为为便于收纳的可形变结构,所述护套主体为隔热材料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护套,通过护套主体设有可容纳的腔体结构且所述护套主体为隔热材料构成的设置,可将锅体也就是加热后的内胆放置于可容纳的腔体结构内,起到隔热防烫的作用;且通过护套主体为便于收纳的可形变结构,可将护套主体进行形变,使其体积变小,方便携带,且节省占用的空间,从而最终节省厨房的空间。空间。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套及其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厨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护套及其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消费者对烹饪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产生了对色、香、味俱全的饮食追求,压力蒸煮具有压力渗透和能够达到一定的温度要求,具有该功能的产品市场普遍认为是可以实现健康、营养煮食的。
[0003]这些烹饪后的锅体普遍温度比较高,一般锅体拿出来温度比较高,不能直接放置于桌面或者支撑面上,或者烹饪的过程锅体过高,会发生烫伤的危险;因此一般都需要将锅体连着锅盖直接搬运,但是由于锅体还插着电线以及锅盖比较笨重,搬运起来十分不便,从而使得锅体的移动被限制。且为了防止被烫伤,一般锅体都会包括内胆和外壳,会出现内胆和外壳的形状被固定,导致锅体整体占用空间较大,灵活性差,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发生烫伤且锅体整体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护套。
[0005]在本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护套,包括护套主体,所述护套主体设有可容纳的腔体结构且护套主体为便于收纳的可形变结构,所述护套主体为隔热材料构成。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护套,通过护套主体设有可容纳的腔体结构且所述护套主体为隔热材料构成的设置,可将锅体也就是加热后的内胆放置于可容纳的腔体结构内,起到隔热防烫的作用;且通过护套主体为便于收纳的可形变结构,可将护套主体进行形变,使其体积变小,方便携带,且节省占用的空间,从而最终节省厨房的空间。
[0007]优选地,所述护套主体包括可形变的护套壁和护套底部,所述护套壁和护套底部固定连接且一体成型。这样设置是为了通过将锅体也就是加热后的内胆放置于可容纳的腔体结构内,通过护套壁和护套底部整体围成,实现了侧面和底部的隔离防烫效果,另外通过所述护套壁和护套底部固定连接且一体成型的设置,避免出现接缝,给消费者一种无缝对接的美感,且也避免接缝处容易损坏,提高了护套主体的使用寿命。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护套壁和护套底部固定连接且一体成型这种设置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所述护套壁和护套底部可拆卸连接或其他方式的连接也是可行的。另外通过护套壁的可形变实现便于收纳,节省占用的空间。
[0008]优选地,所述护套壁为可折叠结构,所述护套壁包括若干环形连接段和若干环形凹槽,相邻的环形连接段之间均通过环形凹槽连接且一体成型,若干环形连接段和若干环形凹槽为软质硅胶或软质塑胶材质。这样设置使得可通过压缩和提拉实现护套壁沿各组环形凹槽形成折叠或展开状态,折叠时各环形连接段的段面分别与邻段面的内侧壁或外侧壁相邻,从而呈现了便于放置锅体的内胆的使用状态以及不使用时的折叠收纳状态,既可实现防烫效果,又可将折叠后的护套主体用作隔热垫防止烫伤桌面,绿色环保,安全易用,节
省厨房空间,顺应了现代人性化厨房电器的理念。优选地,环形凹槽分别置于护套壁高度的1/n+1,2/n+1,3/n+1等(n=环形凹槽组数,n≥1,分子≤n)。
[0009]优选地,环形连接段的段宽值与环形凹槽底部宽度值相等,所述护套壁为径向直径从与护套底部接触端往上逐步递增;折叠后,相邻的环形连接段套设于距离护套底部较近端的环形连接段的外侧,折叠后的所述护套壁宽度值与距离护套底部最近端的环形连接段宽度值相等。这样设置是为了形成上端宽下端窄的倒写的金字塔结构,使得下压时护套壁折叠的空间尽可能小。当然环形连接段的段宽值与环形凹槽底部宽度值相等的设置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
[0010]优选地,所述护套壁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护套壁包括若干环形连接段,若干环形连接段相互伸缩连接;若干环形连接段为软质硅胶或软质塑胶材质。这样设置是提供另外一种可收纳节省空间的结构,只需要压缩或拉伸就可实现护套壁的收纳或展开,提供收纳和使用两种状态。这种连接的设置可快速实现拉伸或压缩,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11]优选地,若干环形连接段上设有若干第一散热孔。这样设置是为了快速散热。
[0012]优选地,所述护套壁的顶部设有用于压缩和提拉护套壁的提手结构。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压缩和提拉护套壁。优选地,提手结构包括两个对称设于护套壁两侧的把手。当然这些设置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把手的数目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0013]优选地,所述护套底部设有用于起支撑作用的肋状支撑筋和用于散热的第二散热孔。这样设置是为了通过肋状支撑筋提供空气流通的空间,加速散热。第二散热孔的设置也是为了加速散热的速度。
[00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上述的护套,所述锅体放置于护套的腔体结构内。这样设置是通过锅体放置于护套的腔体结构内,可实现隔热防烫的效果,同时也便于搬动。
[0015]优选地,包括锅盖,锅盖盖设于锅体的开口处,所述腔体结构的形状与锅体的形状相适配,所述腔体结构为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结构。这样设置是对不同的锅体可选择不同的形状的护套,既解决了烫伤问题又解决了烹饪器具只有单一锅体的缺陷,从而提高了灵活性。优选地,烹饪器具为空气炸锅。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其他的烹饪工具也是可行的,如电饭锅或高压锅等等。
[0016]优选地,所述提手结构设有用于与锅盖边沿的把手卡合的凹槽结构。这种把手结构的设置通过与锅盖边沿的把手卡合,可起到固定锅盖的作用,提高锅盖盖合锅体的可靠性,同时有助实现密封。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护套,通过护套主体设有可容纳的腔体结构且所述护套主体为隔热材料构成的设置,可将锅体也就是加热后的内胆放置于可容纳的腔体结构内,起到隔热防烫的作用;且通过护套主体为便于收纳的可形变结构,可将护套主体进行形变,使其体积变小,方便携带,且节省占用的空间,从而最终节省厨房的空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上述的护套,所述锅体放置于护套的腔体结构内。这样设置是通过锅体放置于护套的腔体结构内,可实现隔热防烫的效果,同时也便于搬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收纳前的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收纳前的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收纳前的护套的底部朝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收纳后的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收纳后的护套的底部朝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收纳后的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收纳前的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收纳前的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收纳后的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实施例三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0029]图11为实施例三烹饪器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实施例三护套收纳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套主体(1),所述护套主体(1)设有可容纳的腔体结构(13)且护套主体(1)为便于收纳的可形变结构,所述护套主体(1)为隔热材料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主体(1)包括可形变的护套壁(11)和护套底部(12),所述护套壁(11)和护套底部(12)固定连接且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壁(11)为可折叠结构,所述护套壁(11)包括若干环形连接段(111)和若干环形凹槽(112),相邻的环形连接段(111)之间均通过环形凹槽(112)连接且一体成型,若干环形连接段(111)和若干环形凹槽(112)均为软质硅胶或软质塑胶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套,其特征在于,环形连接段(111)的段宽值与环形凹槽(112)底部宽度值相等;所述护套壁(11)的径向直径从与护套底部(12)接触端往上逐步递增;折叠后,相邻的环形连接段(111)套设于距离护套底部(12)较近端的环形连接段(111)的外侧,折叠后的所述护套壁(11)宽度值与距离护套底部(12)最近端的环形连接段(111)宽度值相等。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云彪张鸿昌冯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雅乐思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