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音隧的平面谐振扬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29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9:02
一种带音隧的平面谐振扬声器,包括振膜,呈平面状,其外缘通过弹性连接件结合于扬声器的外框,其中部对应声源设置;振膜的至少一表面上设有第一、第二沟槽,两沟槽呈十字交叉并且相互贯通,将振膜表面等分成四块共振区;两沟槽分别在振膜的表面上形成音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振膜由以往的自由振动模式改变为现在的规范振动模式,从振动、共鸣、发声的角度解决了平面谐振扬声器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的问题。实践证明该改进设计方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音隧的平面谐振扬声器
本技术涉及平面谐振扬声器,具体涉及一种带音隧的平面谐振扬声器。
技术介绍
谐振扬声器是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如智能音箱)中的特殊扬声器,通常与音响中的其它扬声器配合使用,可装配于主扬声器的周侧部,起到辅助的作用,用于对音质进行加强和提升,有助于还原原声,提高声音保真度。如图1、2所述,传统的平面谐振扬声器的振膜1通过振膜1周边的弹性连接件2(可选用橡皮圈)连设于扬声器的外框3。扬声器在工作时,由振膜1的震动推动空气,从而发出声音。传统的平面谐振扬声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扬声器发音时有一个固有的谐振频率,超出谐振频率区域的一定范围后,高音区亮不出来,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无法实现全频段的优质音色。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扬声器振膜无法满足从高音区到低音区之间良好的宽频振动,即不能同时适应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较宽频率变化共鸣和振动。总结,传统的平面谐振扬声器其结构设计不合理,不利于振膜发挥从高音区到低音区之间良好声波振动。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音隧的平面谐振扬声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音隧的平面谐振扬声器,包括振膜,所述振膜呈平面状,其外缘通过一弹性连接件结合于扬声器的外框,振膜的中部对应一声源设置;所述振膜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在振膜的表面上呈十字交叉且相互贯通,交叉点位于振膜的中心,进而将振膜的表面等分成四块共振区;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分别在振膜的表面上形成音隧。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在振膜的表面呈十字交叉并且相互贯通”,有助于将声源的振动通过两沟槽形成的十字形音隧(即声音的隧道)迅速向振膜的四周传递。2.上述方案中,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的交叉点位于振膜的中心,借此设计可提升振膜的音质、音色。3.上述方案中,所述振膜从发音频段区分为外围的高音区、中段的中音区以及中心的低音区;其中,所述振膜壁厚由外至内逐渐增厚,构成低音区的壁厚大于中音区的壁厚,中音区的壁厚大于高音区的壁厚;借此设计,通过将较厚的低音区设置于接近中心的位置,可使得频率较低、振幅较大的低频振动在振膜的低音区发出更为浑厚、圆润的低音;通过将较薄的高音区设置于远离中心的位置,可使得频率较高、振幅较小的高频振动在振膜的高音区发出更为通透、明亮的高音,进而令平面谐振扬声器在全频段产生的音色、音质均得到有效提升。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均为弧形槽,可以使得振膜在厚度上尽量减少厚薄突变,避免影响振膜的共鸣和振动。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沟槽及所述第二沟槽的长度均小于所述振膜的水平宽度,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的外端与振膜的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圆滑过渡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本技术一种带音隧的平面谐振扬声器,包括振膜,呈平面状,其外缘通过弹性连接件结合于扬声器的外框,其中部对应声源设置;振膜的至少一表面上设有第一、第二沟槽,两沟槽呈十字交叉并且相互贯通,将振膜表面等分成四块共振区;两沟槽分别在振膜的表面上形成音隧。相比现有技术而言,为了解决现有平面谐振扬声器无法兼顾高、中、低音区同时具备良好共鸣音色的问题,本技术对现有平面谐振扬声器,特别是平面谐振扬声器内的振膜设计进行了改进。具体通过在振膜的表面上设十字形沟槽,从而在振膜的表面上形成十字形音隧。本技术针对现有平面谐振扬声器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的问题,对平面谐振扬声器的设计及发声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找出了现有平面谐振扬声器高音区和低音区的音色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振膜设计不合理所致。据此,专利技术人打破了以往平面谐振扬声器组成设计的束缚,大胆提出了本技术的改进设计方案,这种改进设计方案将振膜由以往的自由振动模式改变为现在的规范振动模式,从振动、共鸣、发声的角度解决了平面谐振扬声器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的问题,实践证明该改进设计方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并且获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平面谐振扬声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技术在振膜表面上设十字形沟槽,该十字形沟槽在振膜的表面上实际形成十字形音隧,振动由振膜中心收集,并通过十字形音隧(即声音的隧道)迅速向振膜的四周边缘传递,这对改善高音区的音色和音质起到了关键作用。2.本技术通过十字形沟槽的设计,在振膜上等分出四块共振区。当平面谐振扬声器工作时外部声源的振动先传递到振膜中心区域,然后通过音隧传递至各共振区,并产生共鸣和振动,以此将外部声源的振动放大为振膜的共鸣声。每个共振区可产生一个声波量,加上一个原声波量,共计五个声波量。声波量即声波的数量,声波量直接影响振膜的音色、穿透力和音量。因此本专利技术设计能够明显改善高音区和低音区的音色,增加高音区和低音区的穿透力和音量。3.本技术的沟槽可设于振膜的上表面,也可设于振膜的下表面,还可同时设置于振膜的上、下两表面。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平面谐振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现有平面谐振扬声器的剖面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无连接梁);附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音梁组件设于振膜上表面时的示意图(无连接梁);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音梁组件同时设于振膜上下表面时的示意图(无连接梁);附图7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有连接梁);附图8为图7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附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音梁组件设于振膜上表面时的示意图(有连接梁);附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音梁组件同时设于振膜上下表面时的示意图(有连接梁)。以上附图中:1.振膜;2.弹性连接件;3.外框;4.振膜;5.第一沟槽;6.第二沟槽;7.共振区;8.音梁组件;8a.条状音梁构件;8b.连接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音隧的平面谐振扬声器,其特征在于:/n包括振膜(4),所述振膜(4)呈平面状,其外缘通过一弹性连接件(2)结合于扬声器的外框(3),振膜(4)的中部对应一声源设置;/n所述振膜(4)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沟槽(5)和第二沟槽(6),第一沟槽(5)与第二沟槽(6)在振膜(4)的表面上呈十字交叉且相互贯通,交叉点位于振膜(4)的中心,进而将振膜(4)的表面等分成四块共振区(7);/n所述第一沟槽(5)与所述第二沟槽(6)分别在振膜(4)的表面上形成音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音隧的平面谐振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振膜(4),所述振膜(4)呈平面状,其外缘通过一弹性连接件(2)结合于扬声器的外框(3),振膜(4)的中部对应一声源设置;
所述振膜(4)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沟槽(5)和第二沟槽(6),第一沟槽(5)与第二沟槽(6)在振膜(4)的表面上呈十字交叉且相互贯通,交叉点位于振膜(4)的中心,进而将振膜(4)的表面等分成四块共振区(7);
所述第一沟槽(5)与所述第二沟槽(6)分别在振膜(4)的表面上形成音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音隧的平面谐振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鸥吴念博何新喜朱信智李碧英杨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礼乐乐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