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移动储能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18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移动储能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内部分成两个隔间,两个隔间用门板隔开,第一隔间内设有电池系统、空调系统及消防系统,第二间隔内设有监控系统、配电柜、电动绞盘、储能变流器、车载充电桩以及互感器,箱体前部的外侧壁上设有操作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电池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配电柜、电动绞盘、储能变流器、车载充电桩以及互感器集成于箱体内,布局合理,箱体可通过拖车调度,整体移动性好,即停即用,无需铺设多余的线路,减少储能电站修建数量,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充当电力支撑服务的临时移动电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布式移动储能箱
本技术涉及移动储能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分布式移动储能箱。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大规模接入,微电网及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储能技术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分布式储能系统可以进行削峰填谷、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减少或延缓电力设备的投资、改善电能质量,对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移动式储能车以集装箱做载体,以机动车为运输工具,内置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及监控系统,可以实现电能随时、随地、随需运输、调度需求的可移动式供电系统。与柴油机等传统供电方式相比,移动式储能车便于安装、维护的模块化设计、可随时移动的集装箱设计以及低噪声、随时移动、机动性强、无热辐射、隐蔽性强等特点,使其能更好的满足海岛、荒漠、潮热、灾区等复杂环境供电,涉密场所、户外野外应急供电等需求。其主要结构特点是:包括车板及车厢构成的移动载体,车厢的前部设置锂电池储能柜及控制柜,后部设置隔离车载充电桩柜、电动卷线机、储能变流器柜、系统配电柜及电池管理系统BMS主机,各部件之间实现通讯连接或者电连接。但是监控系统多基于储能电池BMS(电池管理级系统)及变流器控制器,缺乏能量管理系统,可靠性差,不利于调度储能车充电或放电;由于采用了集装箱结构,散热条件较差,影响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移动储能箱存在的可靠性差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分布式移动储能箱,设置互感器采集交流电网侧的电压、电流信息,便于监控系统实时掌控交流电网情况,从而提高可靠性。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布式移动储能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内部分成两个隔间,两个隔间用门板隔开,第一隔间内设有电池系统、空调系统及消防系统,第二间隔内设有监控系统、配电柜、电动绞盘、储能变流器、车载充电桩以及互感器,箱体前部的外侧壁上设有操作面板;监控系统与电池系统通讯连接,获取电池系统的运行和状态信息,电池系统与配电柜、空调系统电气连接,消防系统与监控系统电气和通信连接;监控系统与配电柜电气连接,并与电动绞盘、车载充电桩、储能变流器、互感器通信连接;储能变流器分别与配电柜、电动绞盘中的电缆电气连接,储能变流器和电池系统通讯连接;互感器与电动绞盘中的电缆电气连接;配电柜与车载充电桩电气连接;操作面板与监控系统通信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单元;电池组为磷酸铁锂电池,电池管理单元为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组通过锁紧机构固定在电池架上,电池架通过锁紧机构与箱体的底板固定连接。监控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主机、能量管理系统EMS主机、摄像头、远程管理模块,能量管理系统EMS主机分别与电池管理系统BMS主机、摄像头、远程管理模块通信连接。互感器包括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分别与监控系统的能量管理系统EMS主机通信连接,将电流、电压值发送至能量管理系统EMS主机。车载充电桩包括DC/DC变流器和充电枪,充电枪的CAN总线与电动汽车通信连接,获取电动汽车的电池信息,并将信息传送给监控系统;每个DC/DC变流器配置两把充电枪。电动绞盘用于收卷与交流电网连接的电缆,电缆一端与储能变流器连接,另一端从电动绞盘放卷,并接入到交流电网中。所述交流电网包括市电、新能源接入端及发电站中的一种或多种。储能变流器为带有隔离变压器的一体式AC/DC双向储能变流器。消防系统的消防介质为干粉、七氟丙烷、高压二氧化碳、IG541混合气体、热气溶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空调系统为设置于第一隔间顶部的空调,箱体顶部设有冷凝风口、回风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将电池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配电柜、电动绞盘、储能变流器、车载充电桩以及互感器集成于箱体内,布局合理,箱体可通过拖车调度,整体移动性好,即停即用,无需铺设多余的线路,减少储能电站修建数量,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充当电力支撑服务的临时移动电源。本技术将电池系统、空调系统和消防系统单独设置于第一隔间内,隔间门无需经常打开,空间相对独立,可防止冷气外泄,有利于保持较低温度,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由于电池组是主要热源,消防系统可就近处理电池系统的着火事故,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提高安全性,同时避免影响其他设备。本技术通过在监控系统内设置能量管理系统EMS主机,实现分级管理,减轻电池管理系统BMS主机负担;设置互感器采集交流电网侧的电压、电流信息,便于能量管理系统EMS主机实时掌控交流电网情况,灵活控制电池系统进行充电或放电,提高可靠性。本技术采用带有隔离变压器的一体式AC/DC双向储能变流器,有利于节省空间。本技术通过设置顶置式直流空调,将空调、冷凝风口及回风口均设在箱体顶部,便于为电池系统散热,不占用箱体内空间,通过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中:1、箱体;2、电池系统;3、储能变流器;4、车载充电桩;5、监控系统;6、配电柜;7、电动绞盘;8、空调系统;9、消防系统;10、互感器;11、车架;12、操作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分布式移动储能箱,车架11和箱体1构成移动载体,箱体1的内部分成前后两个隔间,前部的第一隔间内设有电池系统2、空调系统8以及紧邻电池系统2的消防系统9,后部的第二隔间内设有监控系统5、配电柜6、电动绞盘7、储能变流器3、车载充电桩4以及互感器10,箱体1前部的外侧壁上设有操作面板12。如图1所示,第一隔间内的电池系统2用于接收并储存整流后的电能,实现对电能的高可靠供给。电池系统2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单元,电池组为磷酸铁锂电池,电池组安装在靠近箱体1侧壁的两排电池架上,电池组通过锁紧机构固定在电池架上,电池架通过锁紧机构与箱体1的底板固定连接,电池管理单元为电池管理系统BMS;消防系统9用于整车消防灭火,消防介质为干粉、七氟丙烷、高压二氧化碳、IG541混合气体、热气溶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电池系统2与监控系统5通信连接,监测电池组的运行和状态信息;电池组与配电柜6、空调系统8电气连接,消防系统9与监控系统5电气和通信连接。空调系统8为顶置式直流空调,位于集装箱第一隔间的顶部,冷凝风口及回风口均设在箱体1顶部,便于为电池系统2散热,并且不会加长车身宽度。由于电池组是主要热源,将电池系统2、空调系统8和消防系统9单独设置于第一隔间内,隔间门无需经常打开,空间相对独立,可防止冷气外泄,有利于保持较低温度,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消防系统9可就近处理电池系统2的着火事故,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提高安全性,同时避免影响其他设备。第二隔间内的监控系统5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主机、能量管理系统EMS主机、摄像头、远程管理模块等,电池管理系统BMS为分级架构,其控制和管理依赖于电池管理系统B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移动储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部分成两个隔间,两个隔间用门板隔开,第一隔间内设有电池系统(2)、空调系统(8)及消防系统(9),第二间隔内设有监控系统(5)、配电柜(6)、电动绞盘(7)、储能变流器(3)、车载充电桩(4)以及互感器(10),箱体(1)前部的外侧壁上设有操作面板(12);/n监控系统(5)与电池系统通信连接,获取电池系统(2)的运行和状态信息,电池系统(2)与配电柜(6)、空调系统(8)电气连接,消防系统(9)与监控系统(5)电气和通信连接;/n监控系统(5)与配电柜(6)电气连接,车载充电桩(4)、储能变流器(3)、互感器(10)电气和通信连接;储能变流器(3)分别与配电柜(6)、电动绞盘(7)中的电缆电气连接,储能变流器(3)和电池系统(2)通讯连接;互感器(10)与电动绞盘(7)中的电缆电气连接;配电柜(6)与车载充电桩(4)电气连接;操作面板(12)与监控系统(5)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移动储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部分成两个隔间,两个隔间用门板隔开,第一隔间内设有电池系统(2)、空调系统(8)及消防系统(9),第二间隔内设有监控系统(5)、配电柜(6)、电动绞盘(7)、储能变流器(3)、车载充电桩(4)以及互感器(10),箱体(1)前部的外侧壁上设有操作面板(12);
监控系统(5)与电池系统通信连接,获取电池系统(2)的运行和状态信息,电池系统(2)与配电柜(6)、空调系统(8)电气连接,消防系统(9)与监控系统(5)电气和通信连接;
监控系统(5)与配电柜(6)电气连接,车载充电桩(4)、储能变流器(3)、互感器(10)电气和通信连接;储能变流器(3)分别与配电柜(6)、电动绞盘(7)中的电缆电气连接,储能变流器(3)和电池系统(2)通讯连接;互感器(10)与电动绞盘(7)中的电缆电气连接;配电柜(6)与车载充电桩(4)电气连接;操作面板(12)与监控系统(5)通信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移动储能箱,其特征在于:电池系统(2)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单元;电池组为磷酸铁锂电池,电池管理单元为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组通过锁紧机构固定在电池架上,电池架通过锁紧机构与箱体(1)的底板固定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移动储能箱,其特征在于:监控系统(5)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主机、能量管理系统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财张筱烨胡家仕莫峰张劢罗贵仕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