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0016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冷却液槽、若干个间隔设置于壳体内的冷却板和若干个导热套筒,所述冷却液槽沿壳体的内壁呈周向设置,相邻的两个冷却板之间设置有供超级电容器嵌入的导热套筒,每个所述导热套筒外侧套装有一散热板,此散热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隔热板,所述壳体下方设置有一防护架,此防护架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风扇,所述壳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活动卡板,此活动卡板的下端通过一复位弹簧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实现了对壳体的固定,又对壳体进行稳定的支撑和减震,有效解决了设备震动容易对超级电容造成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属于超级电容器领域。
技术介绍
电池管理是电池能源能正常使用的保障,提高电池使用寿命的一项关键技术,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具有保护电池性能,防止整个电池组中因个别电池损坏导致系统运行故障的保证,而对电池的散热也是电池管理的重要环节。超级电容作为一种储能电源,其外部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一般,使得电容依旧在运行时高温难以退去,影响电容的使用,且目前的超级电容在设备中使用时,设备震动容易对电容造成损坏,降低电容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该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既实现了对壳体的固定,又对壳体进行稳定的支撑和减震,有效解决了设备震动容易对超级电容造成损坏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冷却液槽、若干个间隔设置于壳体内的冷却板和若干个导热套筒,所述冷却液槽沿壳体的内壁呈周向设置,所述冷却板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液槽贯通连接,相邻的两个冷却板之间设置有供超级电容器嵌入的导热套筒;每个所述导热套筒外侧套装有一散热板,此散热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隔热板,所述壳体下方设置有一防护架,此防护架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风扇,所述防护架下方设置有一安装板,此安装板与防护架之间设置有减震气垫;所述壳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活动卡板,此活动卡板的下端通过一复位弹簧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卡板的上端具有一卡接部,所述壳体上开有供卡接部嵌入的卡槽。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活动卡板的内侧设置有一第二弹簧。2.上述方案中,所述减震气垫为矩形环状气垫,从而在安装板与防护架之间形成一进风槽。3.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却液槽的内壁上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弹簧,此第一弹簧相背于冷却液槽的一端设置有一限位板。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本技术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其实现了对多个超级电容器的高效散热,有效解决了超级电容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另外,其通过活动卡板、第二弹簧、复位弹簧、减震气垫的设置,既实现了对壳体的固定,又对壳体进行稳定的支撑和减震,有效解决了设备震动容易对超级电容造成损坏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的俯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的固定架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的A的放大图;附图5为本技术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的局部结构俯视图。以上附图中:1、壳体;2、冷却液槽;3、冷却板;4、第一弹簧;5、限位板;6、超级电容器;7、导热套筒;8、散热板;9、隔热板;10、防护架;11、风扇;12、减震气垫;13、安装板;14、活动卡板;15、第二弹簧;16、复位弹簧;23、进风槽;24、卡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1:一种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冷却液槽2、若干个间隔设置于壳体1内的冷却板3和若干个导热套筒7,所述冷却液槽2沿壳体1的内壁呈周向设置,所述冷却板3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液槽2贯通连接,相邻的两个冷却板3之间设置有供超级电容器6嵌入的导热套筒7;每个所述导热套筒7外侧套装有一散热板8,此散热板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隔热板9,所述壳体1下方设置有一防护架10,此防护架10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风扇11,所述防护架10下方设置有一安装板13,此安装板13与防护架10之间设置有减震气垫12;所述壳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活动卡板14,此活动卡板14的下端通过一复位弹簧16与安装板13转动连接,便于转动活动卡板14时,可使其通过复位弹簧16进行自动回正,从而进行卡合固定,所述活动卡板14的上端具有一卡接部24,所述壳体1上开有供卡接部24嵌入的卡槽,便于将活动卡板14卡合在壳体1上。上述活动卡板14的内侧设置有一第二弹簧15;上述减震气垫12为矩形环状气垫,从而在安装板13与防护架10之间形成一进风槽23,进风槽23便于风扇11将外部的风抽入。实施例2:一种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冷却液槽2、若干个间隔设置于壳体1内的冷却板3和若干个导热套筒7,所述冷却液槽2沿壳体1的内壁呈周向设置,所述冷却板3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液槽2贯通连接,相邻的两个冷却板3之间设置有供超级电容器6嵌入的导热套筒7;每个所述导热套筒7外侧套装有一散热板8,此散热板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隔热板9,所述壳体1下方设置有一防护架10,此防护架10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风扇11,所述防护架10下方设置有一安装板13,此安装板13与防护架10之间设置有减震气垫12;所述壳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活动卡板14,此活动卡板14的下端通过一复位弹簧16与安装板13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卡板14的上端具有一卡接部24,所述壳体1上开有供卡接部24嵌入的卡槽。上述冷却液槽2的内壁上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弹簧4,此第一弹簧4相背于冷却液槽2的一端设置有一限位板5。采用上述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时,其通过设置冷却槽、冷却板、导热套筒、散热板、隔热板,冷却液槽中的冷却液流入至四个冷却板中,对导热套筒内的超级电容器进行散热,导热套筒对超级电容器上的高温进行传导,并将高温传导至散热板上,且散热板一端的隔热板进行高温进行隔绝,使高温停留在散热板上,控制两个风扇运行,使风扇将外部的气流通过进风槽中抽入壳体中,对散热板进行冷却,实现了对多个超级电容器的高效散热,有效解决了超级电容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另外,通过安装板、活动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冷却液槽(2)、若干个间隔设置于壳体(1)内的冷却板(3)和若干个导热套筒(7),所述冷却液槽(2)沿壳体(1)的内壁呈周向设置,所述冷却板(3)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液槽(2)贯通连接,相邻的两个冷却板(3)之间设置有供超级电容器(6)嵌入的导热套筒(7);/n每个所述导热套筒(7)外侧套装有一散热板(8),此散热板(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隔热板(9),所述壳体(1)下方设置有一防护架(10),此防护架(10)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风扇(11),所述防护架(10)下方设置有一安装板(13),此安装板(13)与防护架(10)之间设置有减震气垫(12);/n所述壳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活动卡板(14),此活动卡板(14)的下端通过一复位弹簧(16)与安装板(13)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卡板(14)的上端具有一卡接部(24),所述壳体(1)上开有供卡接部(24)嵌入的卡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式充电系统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冷却液槽(2)、若干个间隔设置于壳体(1)内的冷却板(3)和若干个导热套筒(7),所述冷却液槽(2)沿壳体(1)的内壁呈周向设置,所述冷却板(3)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液槽(2)贯通连接,相邻的两个冷却板(3)之间设置有供超级电容器(6)嵌入的导热套筒(7);
每个所述导热套筒(7)外侧套装有一散热板(8),此散热板(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隔热板(9),所述壳体(1)下方设置有一防护架(10),此防护架(10)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风扇(11),所述防护架(10)下方设置有一安装板(13),此安装板(13)与防护架(10)之间设置有减震气垫(12);
所述壳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活动卡板(14),此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义学徐进季晨生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和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