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519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冰箱,其包括:内部限定有储物间室的箱体;以及用于为所述储物间室提供冷量的热管制冷系统,热管制冷系统包括流体循环连通的冷凝端换热器和蒸发端换热器。冷凝端换热器设置于箱体的底部,并裸露于箱体所处的外部环境空间,以使得冷凝端换热器与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凝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与蒸发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流路上设有过冷器,以通过过冷器促使冷凝端换热器内液化后的制冷剂流向蒸发端换热器,从蒸发端换热器流出的其他制冷剂在热管自身特性下回流至冷凝端换热器,从而不需要额外的动力驱动就可以实现热管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自循环,省去了压缩机,提高了冰箱使用位置的灵活性,结构非常简单,且能耗非常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冰箱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技术介绍
现有冰箱通常采用的是具有压缩机的机械制冷系统,其主要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而压缩机需要提供电力能源才能够运转起来提供能量,导致冰箱的放置位置非常不自由,严格地限制了冰箱的使用范围。并且,压缩机的耗电量很大,对于电力能源缺乏甚至没有电力能源的特殊地区或紧急情况下,采用这种机械制冷系统的冰箱就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无需插电、结构简单、能耗低的冰箱。本技术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冰箱的制冷效果。本技术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冰箱的制冷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冰箱,包括:内部限定有储物间室的箱体;以及用于为所述储物间室提供冷量的热管制冷系统,所述热管制冷系统包括流体循环连通的冷凝端换热器和蒸发端换热器;其中所述冷凝端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并裸露于所述箱体所处的外部环境空间,以使得所述冷凝端换热器与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凝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蒸发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流路上设有过冷器,以通过所述过冷器促使所述冷凝端换热器内液化后的制冷剂流向所述蒸发端换热器。可选地,所述冷凝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蒸发端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之间通过进气管相连,所述蒸发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冷凝端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之间通过回气管相连;其中所述过冷器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可选地,所述热管制冷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的储液器,以根据外部环境温度调节所述热管制冷系统中流通的制冷剂量。可选地,所述热管制冷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的毛细管,以对从所述冷凝端换热器流向所述蒸发端换热器的制冷剂进行节流。可选地,所述蒸发端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储物间室的后壁,以便于与所述储物间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风机,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冷凝端换热器相对设置,以用于驱动环境空气流向所述冷凝端换热器。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下方,且具有沿横向延伸的底板;其中所述底座的底板与所述箱体的底板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限定出与外部环境空间连通的容置空间,所述冷凝端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可选地,所述底座还至少包括两个沿竖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横向侧板,两个所述横向侧板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部环境空间的温度,以便于根据所述温度调节所述风机的转速。本技术的冰箱将传统冰箱的机械制冷系统替换为具有冷凝端换热器和蒸发端换热器的热管制冷系统,并将冷凝端换热器设置在箱体底部、在冷凝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和蒸发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设置过冷器,可通过过冷器促使冷凝端换热器内的液态制冷剂流向蒸发端换热器,蒸发端换热器内的气态制冷剂可在热管本身的特性下回流至冷凝端换热器,从而不需要额外的动力驱动就可以实现热管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自循环,省去了压缩机,一方面,可使得冰箱无需插电即可使用,提高了冰箱使用位置的灵活性,另一方面,相比于传统冰箱来说,本申请的冰箱结构非常简单、且能耗非常低。进一步地,热管制冷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冷凝端换热器和蒸发端换热器之间的进气管上的储液器,可通过储液器储存一定量的制冷剂,便于根据外部环境温度调节热管制冷系统中流通的制冷剂量,从而使得冰箱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温度下都能够获得较好的制冷效果。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冰箱还包括位于箱体底部并与冷凝端换热器相对设置的风机,可通过风机促使更多量的环境空气更快速地流向冷凝端换热器,从而提高了冷凝端换热器与环境空气之间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冰箱的制冷效率。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冰箱运行时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冰箱运行时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图2中所示的单向直线箭头表示冰箱制冷时的制冷剂流向。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涉及的冰箱1包括限定有储物间室110的箱体10。箱体10可具有保温层,以避免冷量泄漏。进一步地,冰箱1还可以包括可活动地连接在箱体10前侧的门体60,以通过门体60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储物间室110。特别地,冰箱1还包括用于为储物间室110提供冷量的热管制冷系统,热管制冷系统包括流体循环连通的冷凝端换热器21和蒸发端换热器22,以便于制冷剂在冷凝端换热器21和蒸发端换热器22之间循环流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技术中的冷凝端换热器21意指热管的冷凝段部分形成的换热器,其可以仅包含热管的冷凝段,还可以同时包含热管的冷凝段和设置在冷凝段上的换热翅片等。相应地,蒸发端换热器22意指热管的蒸发段部分形成的换热器,其可以仅包含热管的蒸发段,还可以同时包含热管的蒸发段和设置在蒸发段上的换热翅片等。冷凝端换热器21设置于箱体10的底部,并裸露于箱体10所处的外部环境空间,以使得冷凝端换热器21与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将冷凝端换热器21中的制冷剂所包含的热量散发到外部环境空间。蒸发端换热器22设置于箱体10上,用于与储物空间110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吸收储物空间110内空气中的热量,即完成了向储物间室110提供冷量的目的。冷凝端换热器21的制冷剂出口与蒸发端换热器22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流路上设有过冷器27,以通过过冷器27促使冷凝端换热器21内液化后的制冷剂流向蒸发端换热器21。具体地,过冷器27可以为过冷线圈。本技术的冰箱1将传统冰箱的机械制冷系统替换为具有冷凝端换热器21和蒸发端换热器22的热管制冷系统,并将冷凝端换热器21设置在箱体10底部、在冷凝端换热器21的制冷剂出口和蒸发端换热器22的制冷剂入口之间设置过冷器27,可通过过冷器27促使冷凝端换热器21内的液态制冷剂流向蒸发端换热器22,蒸发端换热器22内的气态制冷剂可在热管本身的特性下回流至冷凝端换热器21,从而不需要额外的动力驱动就可以实现热管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自循环,省去了压缩机,一方面,可使得冰箱1无需插电即可使用,提高了冰箱1使用位置的灵活性,另一方面,相比于传统冰箱来说,本申请的冰箱1结构非常简单、且能耗非常低。由于热管的特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获知的,这里不再赘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端换热器21的制冷剂出口与蒸发端换热器22的制冷剂进口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部限定有储物间室的箱体;以及/n用于为所述储物间室提供冷量的热管制冷系统,所述热管制冷系统包括流体循环连通的冷凝端换热器和蒸发端换热器;其中/n所述冷凝端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并裸露于所述箱体所处的外部环境空间,以使得所述冷凝端换热器与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凝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蒸发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流路上设有过冷器,以通过所述过冷器促使所述冷凝端换热器内液化后的制冷剂流向所述蒸发端换热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限定有储物间室的箱体;以及
用于为所述储物间室提供冷量的热管制冷系统,所述热管制冷系统包括流体循环连通的冷凝端换热器和蒸发端换热器;其中
所述冷凝端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并裸露于所述箱体所处的外部环境空间,以使得所述冷凝端换热器与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凝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蒸发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流路上设有过冷器,以通过所述过冷器促使所述冷凝端换热器内液化后的制冷剂流向所述蒸发端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蒸发端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之间通过进气管相连,所述蒸发端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冷凝端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之间通过回气管相连;其中
所述过冷器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制冷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的储液器,以根据外部环境温度调节所述热管制冷系统中流通的制冷剂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制冷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的毛细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翔文冯秋凤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