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吊架中间支撑臂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930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吊架中间支撑臂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侧壁和中间支撑臂,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主板、对称连接在第三主板两侧的第三侧板、第四主板和对称连接在第四主板两侧的第四侧板,第三主板和第四主板相连接;第三侧板和第三主板互相垂直,第三主板和两侧的第三侧板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第四侧板和第四主板互相垂直,第四主板和两侧的第四侧板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连接侧壁连接在第一安装空间内,中间支撑臂连接在第二安装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中间支撑臂和连接侧壁连接处的稳定性;通过紧固件贯穿第三侧板和连接侧壁连接、贯穿第四侧板和中间支撑臂连接保证了连接处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吊架中间支撑臂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支吊架
,具体涉及一种支吊架中间支撑臂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支吊架多应用于现代建筑的水汽管道或机电系统中,通过在支吊架上固定管道实现复杂线路和水汽管路的安装。现有支吊架种类多样,包括整体式支吊架、组合式支吊架和装配式支吊架等。现有技术中的部分装配式支吊架如图1所示,其具有连接侧壁1和中间支撑臂5,连接侧壁1的顶端和混凝土或钢结构墙壁连接,中间支撑臂5和连接侧壁1滑动配合通过螺栓将中间支撑臂5固定在连接侧壁1上形成安装空间,连接侧壁1和中间支撑臂5的连接剖视图如图2所示。装配式支吊架可调节中间支撑臂5在连接侧壁1上的高度,使中间支撑臂5能适应不同大小的管道的安装。但此种连接方式一方面会影响中间支撑臂5和连接侧壁1连接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会导致连接强度较低,影响装置整体的寿命,如何设计一种装置,能够保证两者的连接稳定性并保证连接强度,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吊架中间支撑臂连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或缺陷之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支吊架中间支撑臂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侧壁和中间支撑臂,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主板、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三主板两侧的第三侧板、第四主板和对称连接在所述第四主板两侧的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主板和所述第四主板相连接;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三主板互相垂直,所述第三主板和两侧的所述第三侧板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四主板互相垂直,所述第四主板和两侧的所述第四侧板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连接侧壁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中间支撑臂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上均连接有加强筋,所述第三侧板上连接的所述加强筋位于第一安装空间内,所述第四侧板上连接的所述加强筋位于第二安装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板上连接的加强筋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侧板和连接侧壁之间连接间隙的宽度,所述第四侧板上连接的加强筋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侧板和中间支撑臂之间连接间隙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板上连接的多个加强筋之间互相平行,所述第四侧板上连接的多个所述加强筋之间互相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板上连接的加强筋和所述第三主板之间的夹角为10-170°,所述第四侧板上连接的所述加强筋和所述第四侧板上连接的所述加强筋和所述第四主板之间的夹角为10-17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板上连接的加强筋和所述第三主板互相垂直,所述第四侧板上连接的所述加强筋和所述第四主板互相垂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板上连接的多个加强筋之间存在夹角,所述第四侧板上连接的多个所述加强筋之间存在夹角。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侧壁的其中两侧面通过螺栓和所述第三侧板相连接,所述连接侧壁的其中一个侧面和第三主板相连接;所述中间支撑臂的其中两侧面通过螺栓和所述第四侧板相连接,所述中间支撑臂的其中一个侧面和第四主板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之间通过连接板焊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主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一体成型制作,所述第四主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一体成型制作,所述第三主板和所述第四主板一体成型制作。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1、本技术的连接装置具有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使用时将连接侧壁连接在第一安装空间内,将中间支撑臂连接在第二安装空间内,第三侧板起到包裹连接侧壁的作用,第四侧板起到包裹中间支撑臂的作用,保证了中间支撑臂和连接侧壁连接处的稳定性;通过紧固件贯穿第三侧板和连接侧壁连接、贯穿第四侧板和中间支撑臂连接保证了连接处的强度;2、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上均设有加强筋,连接时,第三侧板上的加强筋填充在第三侧板和连接侧壁之间的连接间隙内,增加了第三侧板和连接侧壁的接触面积,增加了第三侧板和连接侧壁的连接强度;同样的,第四侧板上的加强筋填充在第四侧板和中间支撑臂之间的连接间隙内,增加了第四侧板和中间支撑臂的接触面积,增加了第四侧板和中间支撑臂之间的连接强度;3、安装在连接侧壁上的第三侧板在使用时会受到向下的重力和铅锤方向的拉力,本装置第三侧板上连接的加强筋和第一主板相垂直(即和重力方向相垂直),加强筋采用此种方式排布提高了第三侧板和连接侧壁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此种方式排布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第三侧板和连接侧壁之间的强度;安装在中间支撑臂上的第四侧板在使用时会受到自身的重力和水平方向的拉力,本装置第四侧板上连接的加强筋和第二主板相垂直,能够增加了第四侧板和中间支撑臂之间的强度;4、本装置的第三侧板和第三主板通过折弯一体成型制作,第四侧板和第四主板通过折弯一体成型,第三主板和第四主板通过折弯一体成型制作,制作成型方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通过连接板焊接连接,保证了连接件整体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支吊架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连接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图3中B-B截面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第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第二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第三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机械咬合连接形式受力参考示意图。其中:1、连接侧壁;4、加强筋;5、中间支撑臂;6、第二连接件;61、第三主板;62、第三侧板;63、第三通孔;64、第四主板;65、第四侧板;66、第四通孔;67、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3至图8所示,一种支吊架中间支撑臂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侧壁1和中间支撑臂5,还包括第二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6包括第三主板61、对称连接在第三主板61两侧的第三侧板62、第四主板64和对称连接在第四主板64两侧的第四侧板65,第三主板61和第四主板64相连接;第三侧板62和第三主板61互相垂直,第三主板61和两侧的第三侧板62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第四侧板65和第四主板64互相垂直,第四主板64和两侧的第四侧板65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连接侧壁1连接在第一安装空间内,中间支撑臂5连接在第二安装空间内。本技术的连接装置具有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吊架中间支撑臂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侧壁(1)和中间支撑臂(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件(6),所述第二连接件(6)包括第三主板(61)、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三主板(61)两侧的第三侧板(62)、第四主板(64)和对称连接在所述第四主板(64)两侧的第四侧板(65),所述第三主板(61)和所述第四主板(64)相连接;/n所述第三侧板(62)和所述第三主板(61)互相垂直,所述第三主板(61)和两侧的所述第三侧板(62)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四侧板(65)和所述第四主板(64)互相垂直,所述第四主板(64)和两侧的所述第四侧板(65)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n连接侧壁(1)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中间支撑臂(5)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吊架中间支撑臂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侧壁(1)和中间支撑臂(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件(6),所述第二连接件(6)包括第三主板(61)、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三主板(61)两侧的第三侧板(62)、第四主板(64)和对称连接在所述第四主板(64)两侧的第四侧板(65),所述第三主板(61)和所述第四主板(64)相连接;
所述第三侧板(62)和所述第三主板(61)互相垂直,所述第三主板(61)和两侧的所述第三侧板(62)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四侧板(65)和所述第四主板(64)互相垂直,所述第四主板(64)和两侧的所述第四侧板(65)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
连接侧壁(1)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中间支撑臂(5)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吊架中间支撑臂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62)和第四侧板(65)上均连接有加强筋(4),所述第三侧板(62)上连接的所述加强筋(4)位于第一安装空间内,所述第四侧板(65)上连接的所述加强筋(4)位于第二安装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吊架中间支撑臂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62)上连接的加强筋(4)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侧板(62)和连接侧壁(1)之间连接间隙的宽度,所述第四侧板(65)上连接的加强筋(4)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侧板(65)和中间支撑臂(5)之间连接间隙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吊架中间支撑臂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62)上连接的多个加强筋(4)之间互相平行,所述第四侧板(65)上连接的多个所述加强筋(4)之间互相平行。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华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弘佩抗震支吊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