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9175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压缩机,还包括热能收集装置、输送管道和散热片,所述热能收集装置包括风罩和连接在所述风罩上部的风管,所述风罩罩设在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散热口,所述风管的出风端均与所述输送管道连接,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输送管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取收集附近空气压缩机运转时所产生的热能,输送至油库来提高油库内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热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西藏自治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海拔4000m,属独特的高原气候,具有日温差大,年温差小的特点。6月至9月为雨季,常有暴雨及雨夹雪、冰雹等;9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干冷多风,少有降雪。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的采矿项目基建工程施工期,硐内运输采用无轨运输方式,铲装、运输设备均为柴油动力,柴油(0#)用量很大,但依据当地相关部门规定,生产所用柴油只允许用200L油桶储存于库房中。西藏中南部地区进入10月份,随着气温下降,油库内柴油(0#)就会出现结蜡现象,影响设备加油及使用。现有技术中防止柴油结蜡,采取电器采暖或添加抗凝剂。但是由于项目中柴油用量大、使用周期长,如果添加抗凝剂或者采用电器采暖等保温措施,势必增加更多的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采取收集附近空气压缩机运转时所产生的热能,输送至油库来提高油库内的温度。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压缩机,还包括热能收集装置、输送管道和散热片,其中:所述热能收集装置包括风罩和连接在所述风罩上部的风管,所述风罩罩设在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散热口,所述风管的出风端均与所述输送管道连接,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输送管道上。所述风罩包括顶板、分别设置所述顶板两侧的两个侧板、以及一个连接在所述顶板和所述两个侧板之间的挡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两个侧板未连接挡板的一侧形成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散热口,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风管连接在所述出气口上,所述两个侧板和所述挡板的下方形成散气口。所述挡板为方形,所述侧板为直角梯形,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直角梯形长底边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挡板为弧形,所述侧板的上边长度大于下边长度。所述风罩由金属板或PVC板制作而成。所述风管和所述输送管道均为PVC管。在所述风管和所述输送管道上均包裹有保温棉。从上面的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采用空气压缩机、热能收集装置、输送管道和散热片依次连接,将空气压缩机排出的热量收集传送到散热片中,用于库房的升温保暖,防止库房内柴油结蜡,保证施工所用铲装、运输设备正常的油料使用。本技术合理利用能源、安全环保、节约成本、保证安全、保证生产效率。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空气压缩机、2-散热口、3-热能收集装置、4-输送管道、5-散热片、6-风罩、7-风管、8-顶板、9-侧板、10-挡板。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可以在具有工业空气压缩机的施工地点,收集空气压缩机排除的热量应用于室内的供暖。本实施例中包括三个空气压缩机1,在每个空气压缩机1的散热口2上均设置有一个热能收集装置3,用于收集空气压缩机1排出的热量,热能收集装置3分别连接到输送管道4,输送管道4将热能收集装置3收集的热量输送到散热片5,散热片5可设置在室内,用于向室内散热。大型工业空气压缩机排出的热量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强大压力进入热能收集装置3,然后进入输送管道4直到进入散热片5。本实施例中的热能收集装置3包括风罩6和连接在风罩6上部的风管7,风罩6可拆卸的罩设在空气压缩机1的散热口2外部,风管7的上端即出风端均与输送管道4连接。输送管道4可沿墙壁的上部通向室内,与室内的散热片5分别相连。风罩6包括顶板8、分别设置顶板8两侧的两个侧板9、以及连接在顶板8和两个侧板9之间的挡板10,顶板8、两个侧板9和挡板10形成前侧和底面开口的簸箕型。顶板8和两个侧板9未连接挡板10的一侧形成进气口,进气口连接空气压缩机1的散热口2,在顶板8上设置有出气口,风管7连接在出气口上,两个侧板9和挡板10的下方形成散气口。散气口使风罩6不会完全密封住空气压缩机1散热口,便于散热口释放部分热量和压力,不至于使空气压缩机散热部件的温度过高,不会损坏空气压缩机的内部器件。本实施例中顶板8为长方形,挡板10为长方形,侧板9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侧板9的斜边与挡板10连接,直角梯形侧板9的长底边与顶板8连接。形成上宽下窄的风罩6,有利于热风的向上扩散。三个空气压缩机1并排放置,在其侧面的散热口2分别安装风罩6,风罩6上端的风管7并联到输送管道4的前部,输送管道4的后部通入室内可并联若干散热片5。风罩6可由金属板焊接而成,也可由PVC板制作。风管7和输送管道4均为PVC管,PVC材料不会很快散热,风管7和输送管道4上可都包裹有保温棉,进一步保温。散热片可采用家用金属暖气片。实施例2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风罩6的顶板8为长方形,挡板10为弧形,侧板9与挡板10连接的一边为弧形,侧板9与散热口2连接的一边为直边,侧板9的上边长度大于下边长度,形成上宽下窄的弧形风罩6,有利于热风的向上扩散。三个空气压缩机1并排放置,在其侧面的散热口2分别安装风罩6,风罩6上端的风管7并联到输送管道4的前部,输送管道4的后部通入室内可并联若干散热片5。本技术利用空气压缩机散热口可以排出强大压力的热量的特点,合理利用能源,不影响空气压缩机正常运转和使用的同时收集热量,用于室内的供热,避免因使用电器供热可能发生的消防隐患,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节约成本。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技术所提出的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还可以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能收集装置、输送管道和散热片,其中:/n所述热能收集装置包括风罩和连接在所述风罩上部的风管,所述风罩罩设在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散热口,所述风管的出风端均与所述输送管道连接,/n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输送管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能收集装置、输送管道和散热片,其中:
所述热能收集装置包括风罩和连接在所述风罩上部的风管,所述风罩罩设在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散热口,所述风管的出风端均与所述输送管道连接,
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输送管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包括顶板、分别设置所述顶板两侧的两个侧板、以及一个连接在所述顶板和所述两个侧板之间的挡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两个侧板未连接挡板的一侧形成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散热口,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风管连接在所述出气口上,所述两个侧板和所述挡板的下方形成散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峰宫长庆鲜怀里陈迪赵国印周亚杰陈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