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循环机油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15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油冷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循环机油冷却器,包括上位冷却板、第一循环管、循环泵、储液箱、回流管、三通电磁阀、连通管、下位冷却板、第二循环管、散热片、换热管、机油通入管、机油回流管、风筒、散热风扇和防护罩,所述第一循环管位于上位冷却板的内部,所述第一循环管的进液端与循环泵的出液端固定连通,所述循环泵的进液端通过管道与储液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能够根据发动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自动切换机油冷却系统的目的,满足于发动机的全负荷使用需求,因此降低了动能的损耗量,提高了对于机油冷却的效率,而且具有降低燃油消耗、降低有害物质排放、提高发动机性能、增加动力输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循环机油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机油冷却器
,尤其涉及一种双循环机油冷却器。
技术介绍
机油冷却器是一种加速润滑机油散热使其保持较低温度的装置。在高性能、大功率的强化发动机上,由于热负荷大,必须装设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布置在润滑油路中。机油冷却器芯的材质都要求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和散热性,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铜的,一种是不锈钢的,当然铜质的是首选具有较强的散热性和耐腐蚀性,不锈钢的是其次。在机油冷却器的使用中,发动机的运动负荷主要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部分负荷运动,即马力未全部开启,另一种为全负荷状态,即马力全启,而机油冷却器的运行状态则只有一种全启动状态,因此导致无法相对于发动机的两种状态进行随时改变,从而造成能源的损耗量增加,对于发动机动力的分担量增加,造成发动机动力能的损耗提升,同时,机油冷却器的循环管路整体较长,因此致使在初始启动的过程中,回流的时长耗时较长,无法及时对机油进行热量上的降温,因此降低了初始启动车辆状态时的机油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循环机油冷却器,达到了能够根据发动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自动切换机油冷却系统的目的,满足于发动机的全负荷使用需求,因此降低了动能的损耗量,提高了对于机油冷却的效率,而且具有降低燃油消耗、降低有害物质排放、提高发动机性能、增加动力输出的特点。(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循环机油冷却器,包括上位冷却板、第一循环管、循环泵、储液箱、回流管、三通电磁阀、连通管、下位冷却板、第二循环管、散热片、换热管、机油通入管、机油回流管、风筒、散热风扇和防护罩,所述第一循环管位于上位冷却板的内部,所述第一循环管的进液端与循环泵的出液端固定连通,所述循环泵的进液端通过管道与储液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的出液端与回流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储液箱一侧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三通电磁阀位于回流管上,且回流管分别与三通电磁阀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固定连通,所述三通电磁阀的第三通道与连通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循环管的进液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的另一端与储液箱一侧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位于下位冷却板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上位冷却板和下位冷却板为相同结构组成,所述下位冷却板的顶部位于上位冷却板底部的下方,所述上位冷却板为铝合金材质结构,所述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的形状均为连续S形。进一步地,所述下位冷却板的顶部与散热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的顶部与上位冷却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位于散热片的内部,所述换热管的形状为连续S状。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机油通入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机油回流管的一端固定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下位冷却板的底部与风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风筒内壁的两侧通过支架分别与散热风扇的两侧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风筒的底部与防护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为弧形半圆状的金属网格罩。(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循环机油冷却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由于三通电磁阀的设置,通过循环泵的运行将储液箱内部的冷却液进行抽取,驱动冷却液在第一循环管的内部进行循环流动进入储液箱,此时三通电磁阀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处于开启状态,第三通道闭合,因此整个冷却系统仅有一部分处于流通状态,适用于发动机的部分负荷运动,从而缩短了冷却液的流动时长,能够迅速为机油进行冷却降温;同时在发动机处于全负荷运动状态时,三通电磁阀上的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开启,而第二通道闭合,此时冷却液由第一循环管流出后进入第二循环管进行循环流动后进入储液箱,因此能够对换热管内部的机油进行全方位冷却降温,满足于发动机的全负荷使用需求,而两种状态能够通过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监测以及发动机转速监测进行提供控制,相对于发动机的运动状态进行随时改变,因此降低了动能的损耗量,提高了对于机油冷却的效率,而且具有降低燃油消耗、降低有害物质排放、提高发动机性能、增加动力输出的特点。2、本技术由于散热片、换热管、风筒和散热风扇的设置,通过换热管的连续S形状态,能够使高温的机油在换热管的内部进行定向流动,延长机油流动时的时长,配合散热片进行热量的传递,因此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使机油得到迅速冷却,同时散热片能够提高与上位冷却板和下位冷却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并且配合散热风扇的运行能够将外界的温度与其进行交换,从而起到辅助降温效果,保证了整个装置运行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上位冷却板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下位冷却板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风筒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上位冷却板;2、第一循环管;3、循环泵;4、储液箱;5、回流管;6、三通电磁阀;7、连通管;8、下位冷却板;9、第二循环管;10、散热片;11、换热管;12、机油通入管;13、机油回流管;14、风筒;15、散热风扇;16、防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循环机油冷却器,包括上位冷却板1、第一循环管2、循环泵3、储液箱4、回流管5、三通电磁阀6、连通管7、下位冷却板8、第二循环管9、散热片10、换热管11、机油通入管12、机油回流管13、风筒14、散热风扇15和防护罩16,第一循环管2位于上位冷却板1的内部,第一循环管2的进液端与循环泵3的出液端固定连通,循环泵3的进液端通过管道与储液箱4的顶部固定连通,第一循环管2的出液端与回流管5的一端固定连通,回流管5的另一端与储液箱4一侧的顶部固定连通,三通电磁阀6位于回流管5上,且回流管5分别与三通电磁阀6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固定连通,三通电磁阀6的第三通道与连通管7的一端固定连通,连通管7的另一端与第二循环管9的进液端固定连通,第二循环管9的另一端与储液箱4一侧的顶部固定连通,第二循环管9位于下位冷却板8的内部,由于三通电磁阀6的设置,通过循环泵3的运行将储液箱4内部的冷却液进行抽取,驱动冷却液在第一循环管2的内部进行循环流动进入储液箱,此时三通电磁阀6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处于开启状态,第三通道闭合,因此整个冷却系统仅有一部分处于流通状态,适用于发动机的部分负荷运动,从而缩短了冷却液的流动时长,能够迅速为机油进行冷却降温;同时在发动机处于全负荷运动状态时,三通电磁阀6上的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开启,而第二通道闭合,此时冷却液由第一循环管2流出后进入第二循环管9进行循环流动后进入储液箱4,因此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循环机油冷却器,包括上位冷却板(1)、第一循环管(2)、循环泵(3)、储液箱(4)、回流管(5)、三通电磁阀(6)、连通管(7)、下位冷却板(8)、第二循环管(9)、散热片(10)、换热管(11)、机油通入管(12)、机油回流管(13)、风筒(14)、散热风扇(15)和防护罩(1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2)位于上位冷却板(1)的内部,所述第一循环管(2)的进液端与循环泵(3)的出液端固定连通,所述循环泵(3)的进液端通过管道与储液箱(4)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2)的出液端与回流管(5)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回流管(5)的另一端与储液箱(4)一侧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三通电磁阀(6)位于回流管(5)上,且回流管(5)分别与三通电磁阀(6)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固定连通,所述三通电磁阀(6)的第三通道与连通管(7)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连通管(7)的另一端与第二循环管(9)的进液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9)的另一端与储液箱(4)一侧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9)位于下位冷却板(8)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循环机油冷却器,包括上位冷却板(1)、第一循环管(2)、循环泵(3)、储液箱(4)、回流管(5)、三通电磁阀(6)、连通管(7)、下位冷却板(8)、第二循环管(9)、散热片(10)、换热管(11)、机油通入管(12)、机油回流管(13)、风筒(14)、散热风扇(15)和防护罩(1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2)位于上位冷却板(1)的内部,所述第一循环管(2)的进液端与循环泵(3)的出液端固定连通,所述循环泵(3)的进液端通过管道与储液箱(4)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2)的出液端与回流管(5)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回流管(5)的另一端与储液箱(4)一侧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三通电磁阀(6)位于回流管(5)上,且回流管(5)分别与三通电磁阀(6)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固定连通,所述三通电磁阀(6)的第三通道与连通管(7)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连通管(7)的另一端与第二循环管(9)的进液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9)的另一端与储液箱(4)一侧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9)位于下位冷却板(8)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循环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冷却板(1)和下位冷却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飞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泰鹏冷却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