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开、半开的直线或圆弧趟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109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门、窗领域,具体涉及全开、半开的直线或圆弧趟门。该技术能实现门、窗的直线或圆弧形趟动。并可实现门、窗的半开、全开和自动固定在开启的所需任意角。并实现地板的无导轨设计,保持门、窗地面的平整。实现门、窗无间隙趟动。本门、窗结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与支架连成一体的上、下固定扇。其特征在固定扇的两侧设置有开启定位器,以控制门、窗打开的角度。在上、下支架上设置有止推轴承,以消除门、窗的轴向松动。在上、下支架均设置有趟动导向轨,与导向轮配合引导门、窗,实现门窗的直线或圆弧趟开。并通过导向轮轴的调整螺,消除门、窗与导轨之间的间隙,实现门、窗整体无间隙无晃动,增强门、窗的抗风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开、半开的直线或圆弧趟门
本技术涉及门、窗领域。该技术能实现门、窗的直线或圆弧形趟开。并取消地板导轨设计,保持门、窗地面的平整。实现门、窗无间隙趟动。增强门、窗的扩风力。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直线或圆弧趟开门、窗,普遍都存在晃动缺陷。为消除晃动加设地板道轨设计,形成通道障碍,若取消地板道轨,门窗的抗风力明显不足,出现晃动。同时,也存在打开的通道空间过小等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半开、全开,直线或圆弧趟开。实现地板无导轨障碍,无间隙趟动,扩风力更强,门、窗打开通道空间更大和打开夹角随意选择,且自动固定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全开、半开的直线或圆弧趟门,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配合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的固定扇,在该固定扇的侧部设置有方便全开的转动轴,在所述的上支架上部设置有上轴承座并配合有上止推轴承,在所述的下支架下部设置有下轴承座并配合有下止推轴承;在所述的上支架的下部设置有上轨道,在所述的下支架的上部设置有下轨道,在所述的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配合有滑动扇。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的上轨道和下轨道为两组,分别位于固定扇的两侧。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在所述的滑动扇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导轮和下导轮,所述的上导轮和下导轮分别与上轨道和下轨道配合实现门、窗的直线或圆弧趟开。并通过导轮调整螺消除导轮与导轨之间的间隙。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在所述的上轴承座上设置有上螺杆,所述的上止推轴承套设在该上螺杆上,并配合有上压紧螺母。以消除轴向与径向松动。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在所述的下轴承座下设置有下螺杆,所述的下止推轴承套设在该下螺杆上,并配合有下压紧螺母。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在所述的上支架上设置有与滑动扇配合的开启定位器。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在所述的滑动扇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扇框和下扇框,所述的上扇框与上导轮配合,下扇框与下导轮配合。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的滑动扇为玻璃扇或者纱窗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的全开、半开的直线或圆弧趟门,通过上支架、下支架、固定扇、转动轴、轴承座、上止推轴承、下轴承座、下止推轴承、上轨道、下轨道以及滑动扇等的配合,可以实现门或窗直线全开、半开直接或圆弧趟开,从结构上消除各种晃动,降低噪音,气密性更好,抗风力更强,结构更简单,使生活更安静舒适。能够实现地板无导轨障碍,无间隙趟动,扩风力更强,门、窗打开通道空间更大和打开夹角随意选择,且自动固定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全开半开趟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上螺杆,2-上压紧螺母,3-上止推轴承,4-上轴承座,5-开启定位器,6-上支架,8-上轨道,9-上导轮,10-上扇框,12-滑动扇,13-固定扇,15-下扇框,16-下轨道,17-下导轮,18-下轴承座,21-下支架,22-下止推轴承,23-下螺杆,24-下压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全开、半开的直线或圆弧趟门,包括上支架6、下支架21以及配合在上支架6和下支架21之间的固定扇13,在该固定扇13的侧部设置有方便全开的转动轴,在所述的上支架6上部设置有上轴承座4并配合有上止推轴承3,在所述的下支架21下部设置有下轴承座18并配合有下止推轴承22;在所述的上支架6的下部设置有上轨道8,在所述的下支架21的上部设置有下轨道16,在所述的上轨道8和下轨道16之间配合有滑动扇12。本技术的全开半开趟门,通过上支架6、下支架21、固定扇13、转动轴、上轴承座4、上止推轴承3、下轴承座18、下止推轴承22、上轨道8、下轨道16以及滑动扇12等的配合,可以实现门、窗直线或圆弧全开、半开,从结构上消除地板导轨障碍和各种晃动,降低噪音,增强气密性,增强抗风力,结构更简洁,使生活更安静舒适。能够实现地板无导轨障碍,无间隙趟动,扩风力更强,门、窗打开通道空间更大和打开夹角随意选择,且自动固定的目的。实施例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更好地实施本技术,所述的上轨道8和下轨道16为两组,分别位于固定扇13的两侧,所述的固定扇13可以为玻璃,所述的上轨道8和下轨道16上的滑动扇12可以分别为玻璃和纱窗。实施例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更好地实施本技术,在所述的滑动扇1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导轮9和下导轮17,所述的上导轮9和下导轮17分别与上轨道8和下轨道16配合,这样设计以后可以方便滑动扇12滑动,减少噪音。作为优选的,在所述的上轴承座4上设置有上螺杆1,所述的上止推轴承3套设在该上螺杆1上,并配合有上压紧螺母2。进一步的,在所述的下轴承座18下设置有下螺杆23,所述的下止推轴承22套设在该下螺杆23上,并配合有下压紧螺母24。在所述的上支架6上设置有与滑动扇12配合的开启定位器5。上轨道8和下轨道16配合,能够引导实现滑动扇直线或圆弧趟开,同时通过导轮调整螺消除导轮与导轨之间间隙。实施例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更好地实施本技术,在所述的滑动扇1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扇框10和下扇框15,所述的上扇框10与上导轮9配合,下扇框15与下导轮17配合,这样设计以后可以方便滑动扇12滑动,减少噪音。实施例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更好地实施本技术,所述的滑动扇12为玻璃扇或者纱窗扇,在外侧的滑动扇12可以设置为纱窗扇,在内侧的滑动扇12可以设置为玻璃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全开、半开的直线或圆弧趟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6)、下支架(21)以及配合在上支架(6)和下支架(21)之间的固定扇(13),在该固定扇(13)的侧部设置有实现全开的转动轴,在所述的上支架(6)上部设置有上轴承座(4)并配合有上止推轴承(3),在所述的下支架(21)下部设置有下轴承座(18)并配合有下止推轴承(22);在所述的上支架(6)的下部设置有上轨道(8),在所述的下支架(21)的上部设置有下轨道(16),在所述的上轨道(8)和下轨道(16)之间配合有滑动扇(12)。/n

【技术特征摘要】
1.全开、半开的直线或圆弧趟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6)、下支架(21)以及配合在上支架(6)和下支架(21)之间的固定扇(13),在该固定扇(13)的侧部设置有实现全开的转动轴,在所述的上支架(6)上部设置有上轴承座(4)并配合有上止推轴承(3),在所述的下支架(21)下部设置有下轴承座(18)并配合有下止推轴承(22);在所述的上支架(6)的下部设置有上轨道(8),在所述的下支架(21)的上部设置有下轨道(16),在所述的上轨道(8)和下轨道(16)之间配合有滑动扇(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开、半开的直线或圆弧趟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轨道(8)和下轨道(16)为两组,分别位于固定扇(13)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开、半开的直线或圆弧趟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滑动扇(1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导轮(9)和下导轮(17),所述的上导轮(9)和下导轮(17)分别与上轨道(8)和下轨道(16)配合。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清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高新区铭威门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