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05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夹具,包括一组对接机构和与两个卡接板,每个对接机构包括一对夹持板,两个夹持板顶部通过伸缩机构进行连接,两个对接机构进行铰接连接,两个对接机构另一侧的两个夹持板远离其相互抵触的一端均设置有内接杆,卡接板上设置有外套轴杆,卡接板的开口朝向对接机构夹持建筑模板的位置设置,卡接板沿其另一侧竖直壁面上开设有螺孔,螺孔内穿设有用于抵触建筑模板的平头螺栓,根据建筑模板尺寸的不同调节夹持板之间的距离,调节两个对接机构之间的旋转角度,以实现根据不同建筑环境中施工人员采用两个建筑模板之间形成不同角度进行对接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模板夹具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夹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时,在浇注梁、墙、柱等时常采用模板,而现在常用的建筑模板夹具仅仅能够实现180°角或90°角的建筑模板紧密对接,在进行多角度固定时采用铁丝捆绑,其不足之处是费工费时,材料浪费大,而且经常因模板未绑紧,造成移动或是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夹具,具有能够调节建筑模板之间对接角度的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模板夹具,包括一组对接机构和与两个所述对接机构分别连接的两个“凵”字状的卡接板,每个所述对接机构包括一对夹持板,两个所述夹持板相对壁面的顶部通过多个伸缩机构进行连接,两个所述对接机构通过位于同一侧的夹持板进行铰接连接,两个所述对接机构另一侧的两个夹持板远离其相互抵触的一端均设置有内接杆,所述卡接板沿一侧竖直的外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内接杆相配合外套轴杆,所述内接杆和外套轴杆上均开设有若干相互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螺柱进行固定,所述卡接板的开口朝向所述对接机构夹持建筑模板的位置设置,所述卡接板沿其另一侧竖直壁面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穿设有用于抵触建筑模板的平头螺栓。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根据建筑模板尺寸的不同调节夹持板之间的距离,调节两个对接机构之间的旋转角度,以实现根据不同建筑环境中施工人员采用两个建筑模板之间形成不同角度进行对接的方式,将两个建筑模板分别卡置在两个调节好对接角度的对接机构内并通过卡接板进行固定。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分别连接在两块所述夹持板上的套接板和内接板,所述套接板顶部开设有若干螺孔,所述螺孔内穿设有用于抵触内接板的螺柱,通过螺柱挤压内接板顶部使两块夹持板之间的间距实现牢固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夹持建筑模板对位的夹持板的腔体宽度一定,不能配合调节不同尺寸宽度的建筑模板的问题。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用于抵触建筑模板的平头螺栓的端头处焊接有抵触板,通过设置抵触板防止平头螺栓的抵触端对建筑模板的板面造成损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抵触在建筑模板上的螺栓容易对板面造成划痕的问题。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接板两侧竖直板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两块所述夹持板之间的最大拉伸长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尺寸较大的建筑模板边沿处无法卡置进入卡接板内的问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可根据建筑模板尺寸的不同调节夹持板之间的距离,调节两个对接机构之间的旋转角度,以实现根据不同建筑环境中施工人员采用两个建筑模板之间形成不同角度进行对接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实用性。2、通过螺柱挤压内接板顶部使两块夹持板之间的间距实现牢固固定,避免了用于夹持建筑模板对位的夹持板的腔体宽度一定,不能配合调节不同尺寸宽度的建筑模板的情况。3、通过设置抵触板防止平头螺栓的抵触端对建筑模板的板面造成损伤。4、卡接板两侧竖直板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两块夹持板之间的最大拉伸长度,避免了卡接板尺寸不可调,尺寸较大的建筑模板边沿处无法同时卡置进入卡接板内和夹持板之间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夹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夹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卡接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卡接板;101、外套轴杆;102、平头螺栓;1021、抵触板;2、夹持板;201、内接杆;3、伸缩机构;301、套接板;302、内接板;4、螺柱;401、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建筑模板夹具,包括一组对接机构和与两个对接机构分别连接的两个“凵”字状的卡接板1,每个对接机构包括一对矩形的夹持板2,两个夹持板2相对壁面的顶部通过三个伸缩机构3进行对接,两个夹持板2之间形成夹持空间,通过伸缩机构3实现对应不同宽度尺寸的建筑模板进行夹持,两个对接机构通过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夹持板2的进行铰接连接,通过铰接连接的两个对接机构能够实现相对转动,两个对接机构另一侧的两个夹持板2远离其相互抵触的一端均设置有内接杆201,卡接板1沿一侧竖直的外壁面上靠近横板的一端设置有与内接杆201相配合外套轴杆101,内接杆201和外套轴杆101上均开设有若干相互配合的通孔,通孔内穿设有螺柱4进行固定,通过调节内接杆201在外套轴杆101内的位置实现卡接板1进行夹持建筑模板时的相对部位,进而实现更好更稳定的固定建筑模板,卡接板1的开口朝向对接机构夹持建筑模板的位置设置,卡接板1沿其另一侧竖直壁面上开设有螺孔401,螺孔401内穿设有用于抵触建筑模板的平头螺栓102,在使用时,根据建筑模板尺寸的不同调节夹持板2之间的距离,调节两个对接机构之间的旋转角度,以实现根据不同建筑环境中施工人员采用两个建筑模板之间形成不同角度进行对接的方式,将两个建筑模板分别卡置在两个调节好对接角度的对接机构内并通过卡接板1进行固定,建筑模板的对接的边沿处位于两个对接机构铰接的旋转位置,大大提高了实用性,避免了夹具无法进行多角度对接的情况发生。实施例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伸缩机构3包括分别连接在两块夹持板2上的矩形套接板301和矩形内接板302,套接板301顶部开设有若干螺孔401,螺孔401内穿设有用于抵触内接板302的螺柱4,通过螺柱4挤压内接板302顶部使两块夹持板2之间的间距实现牢固固定,避免了用于夹持建筑模板对位的夹持板2的腔体宽度一定,不能配合调节不同尺寸宽度的建筑模板的情况。实施例3: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用于抵触建筑模板的平头螺栓102的端头处焊接有抵触板1021,通过设置抵触板1021防止平头螺栓102的抵触端对建筑模板的板面造成损伤。实施例4: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卡接板1两侧竖直板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两块夹持板2之间的最大拉伸长度,避免了卡接板1尺寸不可调,尺寸较大的建筑模板边沿处无法同时卡置进入卡接板1内和夹持板2之间的情况。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对接机构和与两个所述对接机构分别连接的两个“凵”字状的卡接板,每个所述对接机构包括一对夹持板,两个所述夹持板相对壁面的顶部通过多个伸缩机构进行连接,两个所述对接机构通过位于同一侧的夹持板进行铰接连接,两个所述对接机构另一侧的两个夹持板远离其相互抵触的一端均设置有内接杆,所述卡接板沿一侧竖直的外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内接杆相配合外套轴杆,所述内接杆和外套轴杆上均开设有若干相互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螺柱进行固定,所述卡接板的开口朝向所述对接机构夹持建筑模板的位置设置,所述卡接板沿其另一侧竖直壁面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穿设有用于抵触建筑模板的平头螺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对接机构和与两个所述对接机构分别连接的两个“凵”字状的卡接板,每个所述对接机构包括一对夹持板,两个所述夹持板相对壁面的顶部通过多个伸缩机构进行连接,两个所述对接机构通过位于同一侧的夹持板进行铰接连接,两个所述对接机构另一侧的两个夹持板远离其相互抵触的一端均设置有内接杆,所述卡接板沿一侧竖直的外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内接杆相配合外套轴杆,所述内接杆和外套轴杆上均开设有若干相互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螺柱进行固定,所述卡接板的开口朝向所述对接机构夹持建筑模板的位置设置,所述卡接板沿其另一侧竖直壁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时兴朱俊成张吉彬黄达肖丽杨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