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路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91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路障,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该市政工程用道路路障,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由套框和嵌入框组成,且套框和嵌入框均为相向的“C”形状,所述嵌入框的端部插入套框的内部且可伸缩活动,所述嵌入框与套框组成矩形状且两者不可拆开,所述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纵向紧密排列的轻质板,该市政工程用道路路障,通过可旋转的轻质板可随风翻转,从而减小与风的接触面积,降低风对其冲击,可降低风吹倒路障的几率,从而保证路障的正常竖立,且轻质板翻转时通过其外壁反光板的反光,仍可对路过的车辆进行及时提醒,保证其警示效果,通过可伸缩的套框和嵌入框,使该路障的体积可调控,方便减小其占用空间而进行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路障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路障。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交通化程度的提高,道路路障应用的也越来越广泛,道路路障常用于城市交通、军队及国家重要机关大门及周边、步行街、高速公路、收费站、机场和学校等,利用在道路上设置有道路路障,可以高效的对过往车辆进行通行限制,有效的保障了交通秩序及主要设施和场所的安全,现有的道路路障主要分为固定路障和活动路障,固定路障一旦设置就无法移动,使用上存在弊端,因此活动路障在交通管制上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市政工程施工时,一般通过塑料雪糕筒和金属警示牌作文路障对车辆和路人进行引导,但塑料雪糕筒易受到车辆碰撞而倾倒滚走,金属警示牌易因过往车辆产生的风而倾倒,实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路障。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路障,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由套框和嵌入框组成,且套框和嵌入框均为相向的“C”形状,所述嵌入框的端部插入套框的内部且可伸缩活动,所述嵌入框与套框组成矩形状且两者不可拆开,所述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纵向紧密排列的轻质板,且轻质板的两侧均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远离轻质板的一侧与固定框的内壁连接,所述轻质板由相互套接的套板和嵌入板组成,所述固定框的两侧上下端均绑扎有可调拉绳,两侧所述可调拉绳的端部连接有立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杆的底端套接有套筒,且套筒的侧壁插接有插销,所述插销的端部贯穿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底通,所述支撑底筒的内壁底侧固定有重块,支撑底筒内部的重块可将其形成不倒翁结构,在该路障被撞击或遇到大风天气时,仍能自我恢复竖立,提高其作为路障的警告作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底筒的底部为半球状,且支撑底筒的外壁边沿圆滑,圆润的外形可避免搬运或者路人经过磕碰时造成伤害,安全性更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底筒的的侧壁通过连接绳安装有定杆,且定杆类似“T”形状,定杆定在地面上,通过连接绳对支撑底筒起到拉拽固定的效果,避免因大风或碰撞导致该装置发生偏移,影响路障的警示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板和嵌入板的截面均为扁平的六边形状,所述套板的顶部与底部两侧均粘接有反光板,反光板在轻质板随风倾斜时,可反射经过的车辆灯光,从而起到警示作用,避免了经过的车辆未及时察觉而造成交通事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位于轻质板的侧壁中部偏上两公分,方便使轻质板受到重力而自由下垂,在无外力时可恢复原状进行警示路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该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可旋转的轻质板可随风翻转,从而减小与风的接触面积,降低风对其冲击,可降低风吹倒路障的几率,从而保证路障的正常竖立,且轻质板翻转时通过其外壁反光板的反光,仍可对路过的车辆进行及时提醒,保证其警示效果。2、该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可伸缩的套框和嵌入框,套板与嵌入板也可伸缩,使该路障的体积可调控,方便减小其占用空间而进行携带,同时立杆与支撑底筒可分离,提高了该路障的便携性。3、该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支撑底筒内部的重块将其形成不倒翁结构,在该路障被撞击或遇到大风天气时,仍能自我恢复竖立,提高其作为路障的警告作用,可调拉绳将立杆与固定框柔性连接,使该路障可向多向倾斜并恢复,利于提高其抗击倒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轻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支撑底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固定框、101套框、102嵌入框、2轻质板、201套板、202嵌入板、3反光板、4可调拉绳、5立杆、6套筒、7支撑底筒、8重块、9定杆、10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路障,包括固定框1,固定框1由套框101和嵌入框102组成,且套框101和嵌入框102均为相向的“C”形状,嵌入框102的端部插入套框101的内部且可伸缩活动,嵌入框102与套框101组成矩形状且两者不可拆开,固定框1的内部设置有纵向紧密排列的轻质板2,警示语书写在纵向排列的轻质板2上,立杆5、可调拉绳和套框101上均涂有荧光材料,且轻质板2的两侧均连接有轴承10,轴承10远离轻质板2的一侧与固定框1的内壁连接,轴承10位于轻质板2的侧壁中部偏上两公分,方便使轻质板2受到重力而自由下垂,在无外力时可恢复原状进行警示路人,轻质板2由相互套接的套板201和嵌入板202组成,套板201和嵌入板202的截面均为扁平的六边形状,套板201的顶部与底部两侧均粘接有反光板3,反光板3在轻质板2随风倾斜时,可反射经过的车辆灯光,从而起到警示作用,避免了经过的车辆未及时察觉而造成交通事故,固定框1的两侧上下端均绑扎有可调拉绳4,两侧可调拉绳4的端部连接有立杆5,当遇到大风时,轻质板2可随风翻转,从而减小与风的接触面积,降低风对其冲击,可降低风吹倒路障的几率,从而保证路障的正常竖立,且轻质板2翻转时通过其外壁反光板3的反光,仍可对路过的车辆进行及时提醒,保证其警示效果,套框101和嵌入框102可伸缩,套板201与嵌入板202也可伸缩,使该路障的体积可调控,方便减小其占用空间而进行携带,提高了该路障的便携性,立杆5的底端套接有套筒6,且套筒6的侧壁插接有插销,插销的端部贯穿套筒6,套筒6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底通7,支撑底筒7的内壁底侧固定有重块8支撑底筒7内部的重块8可将其形成不倒翁结构,在该路障被撞击或遇到大风天气时,仍能自我恢复竖立,提高其作为路障的警告作用,支撑底筒7的底部为半球状,且支撑底筒7的外壁边沿圆滑,圆润的外形可避免搬运或者路人经过磕碰时造成伤害,安全性更佳,支撑底筒7的的侧壁通过连接绳安装有定杆9,且定杆9类似“T”形状,定杆9定在地面上,通过连接绳对支撑底筒7起到拉拽固定的效果,避免因大风或碰撞导致该装置发生偏移,影响路障的警示效果。工作原理:本装置在使用时,将立杆5插入套筒6内,并通过插销固定即可将支撑底筒7与立杆5固定,完成安装,操作便携,展开套框101和嵌入框102可调控固定框1的宽度,方便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当遇到大风时,轻质板2可随风翻转,从而减小与风的接触面积,降低风对其冲击,可降低风吹倒路障的几率,从而保证路障的正常竖立,且轻质板2翻转时通过其外壁反光板3的反光,仍可对路过的车辆进行及时提醒,支撑底筒7内部的重块8可将其形成不倒翁结构,在该路障被撞击或遇到大风天气时,仍能自我恢复竖立,提高其作为路障的警告作用。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路障,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由套框(101)和嵌入框(102)组成,且套框(101)和嵌入框(102)均为相向的“C”形状,所述嵌入框(102)的端部插入套框(101)的内部且可伸缩活动,所述嵌入框(102)与套框(101)组成矩形状且两者不可拆开,所述固定框(1)的内部设置有纵向紧密排列的轻质板(2),且轻质板(2)的两侧均连接有轴承(10),所述轴承(10)远离轻质板(2)的一侧与固定框(1)的内壁连接,所述轻质板(2)由相互套接的套板(201)和嵌入板(202)组成,所述固定框(1)的两侧上下端均绑扎有可调拉绳(4),两侧所述可调拉绳(4)的端部连接有立杆(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路障,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由套框(101)和嵌入框(102)组成,且套框(101)和嵌入框(102)均为相向的“C”形状,所述嵌入框(102)的端部插入套框(101)的内部且可伸缩活动,所述嵌入框(102)与套框(101)组成矩形状且两者不可拆开,所述固定框(1)的内部设置有纵向紧密排列的轻质板(2),且轻质板(2)的两侧均连接有轴承(10),所述轴承(10)远离轻质板(2)的一侧与固定框(1)的内壁连接,所述轻质板(2)由相互套接的套板(201)和嵌入板(202)组成,所述固定框(1)的两侧上下端均绑扎有可调拉绳(4),两侧所述可调拉绳(4)的端部连接有立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工程用道路路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5)的底端套接有套筒(6),且套筒(6)的侧壁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琴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