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悬挑结构结合的道路路基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88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悬挑结构结合的道路路基路面结构,涉及公路或城市道路工程领域。它包括路基路面结构和悬挑横梁;悬挑横梁一端位于路基路面结构内,另一端悬挑于路基路面结构;路基路面结构远离悬挑横梁一端由下到上依次包括路堤结构、下路床、上路床、混凝土基层、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和沥青面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泡沫混凝土加钢丝网搭接结构解决了悬挑结构之间填土难以压实的问题,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加应力吸收层解决了路面结构下三种不同情况下的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提高了悬挑结构路基的使用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与悬挑结构结合的道路路基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公路或城市道路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与悬挑结构结合的道路路基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路或城市道路进入拓宽改造阶段,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外侧临河、临悬崖时,难以直接拓宽而需采取悬挑结构。悬挑结构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一端埋入现状道路路基中,一端悬挑于路基外,并将悬挑板置于悬挑梁上,从而对现状进行拓宽。但悬挑横梁直接埋入路基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悬挑横梁为刚性结构,而周边路基为填土结构,两者刚度差异较大,容易形成不均匀沉降;二是悬挑横梁之间间距较小,导致横梁之间的填土难以压实,从而加剧了两者间的不均匀沉降。不均匀沉降容易引起路面开裂,从而影响道路使用寿命。目前,尚未发现有关文献及规范对有悬挑横梁的道路路基路面结构的做法及相关要求做出规定。因此,提出一种与悬挑结构结合的道路路基路面结构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与悬挑结构结合的道路路基路面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与悬挑结构结合的道路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路面结构和悬挑横梁;多个所述悬挑横梁一端位于路基路面结构内,另一端悬挑于路基路面结构;所述路基路面结构远离悬挑横梁一端由下到上依次包括路堤结构、下路床、上路床、混凝土基层、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和沥青面层;所述路基路面结构远靠近悬挑横梁一端由下到上依次包括路堤结构、下泡沫混凝土、上泡沫混凝土、混凝土基层、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和沥青面层;所述悬挑横梁位于路堤结构和混凝土基层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悬挑横梁紧贴配筋混凝土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泡沫混凝土与上泡沫混凝土之间有第一钢丝网,第一钢丝网伸入下路床和上路床之间;所述上泡沫混凝土和混凝土基层之间有第二钢丝网,第二钢丝网伸入上路床与混凝土基层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板与沥青面层之间有应力吸收层。本技术采用泡沫混凝土加钢丝网搭接结构解决了悬挑结构之间填土难以压实的问题,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加应力吸收层解决了路面结构下三种不同情况(级配碎石路床、泡沫混凝土路床、钢筋混凝土悬挑横梁)下的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提高了悬挑结构路基的使用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I处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II-II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参阅附图可知:与悬挑结构结合的道路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路面结构1和悬挑横梁2;多个所述悬挑横梁2一端位于路基路面结构1内,另一端悬挑于路基路面结构1外;所述路基路面结构1远离悬挑横梁2一端由下到上依次包括路堤结构11、下路床12、上路床13、混凝土基层14、连续配筋混凝土板15和沥青面层16;所述路基路面结构1远靠近悬挑横梁2一端由下到上依次包括路堤结构11、下泡沫混凝土17、上泡沫混凝土18、混凝土基层14、连续配筋混凝土板15和沥青面层16;所述悬挑横梁2位于路堤结构11和混凝土基层14之间。所述悬挑横梁2紧贴配筋混凝土板15。所述下泡沫混凝土17与上泡沫混凝土18之间有第一钢丝网171,第一钢丝网171伸入下路床12和上路床13之间;所述上泡沫混凝土18和混凝土基层14之间有第二钢丝网181,第二钢丝网181伸入上路床13与混凝土基层14之间。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板15与沥青面层16之间有应力吸收层151。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板15厚度为22cm,橡胶应力吸收层151厚度为1cm,C20混凝土基层14厚度为20cm,上泡沫混凝土18厚度为30cm,下泡沫混凝土17厚度为50cm,下路床12厚度为50cm,上路床13厚度为30cm。所述第一钢丝网171伸入下路床12和上路床13之间的长度为1m;所述第二钢丝网181伸入上路床13与混凝土基层14之间的长度为1m。所述上泡沫混凝土18和下泡沫混凝土17抗压强度等级之和不小于1.0MPa,容重之和为9.5-10.5kN/m3;所述第一钢丝网171和第二钢丝网181材料为镀锌铁丝,规格为Ф4mm@10cm×10cm。所述级配碎石上路床13压碎值小于35%,最大粒径小于5cm。所述天然碎石下路床12压碎值小于40%,最大粒径小于10cm。本技术专利在充分调研并结合实际工程的基础上,从工程投资、技术可行性、施工方便性等角度提供了一种与悬挑结构结合的道路路基路面结构,以解决悬挑结构与路基路面结构间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及悬挑梁之间填土难以压实的问题。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与悬挑结构结合的道路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路面结构(1)和悬挑横梁(2);多个所述悬挑横梁(2)一端位于路基路面结构(1)内,另一端悬挑于路基路面结构(1)外;所述路基路面结构(1)远离悬挑横梁(2)一端由下到上依次包括路堤结构(11)、下路床(12)、上路床(13)、混凝土基层(14)、连续配筋混凝土板(15)和沥青面层(16);所述路基路面结构(1)远靠近悬挑横梁(2)一端由下到上依次包括路堤结构(11)、下泡沫混凝土(17)、上泡沫混凝土(18)、混凝土基层(14)、连续配筋混凝土板(15)和沥青面层(16);所述悬挑横梁(2)位于路堤结构(11)和混凝土基层(14)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与悬挑结构结合的道路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路面结构(1)和悬挑横梁(2);多个所述悬挑横梁(2)一端位于路基路面结构(1)内,另一端悬挑于路基路面结构(1)外;所述路基路面结构(1)远离悬挑横梁(2)一端由下到上依次包括路堤结构(11)、下路床(12)、上路床(13)、混凝土基层(14)、连续配筋混凝土板(15)和沥青面层(16);所述路基路面结构(1)远靠近悬挑横梁(2)一端由下到上依次包括路堤结构(11)、下泡沫混凝土(17)、上泡沫混凝土(18)、混凝土基层(14)、连续配筋混凝土板(15)和沥青面层(16);所述悬挑横梁(2)位于路堤结构(11)和混凝土基层(14)之间。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祖超武卫星彭圣华王聪丁永富周涛罗伟高原梁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