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遮雨及称重的钢筋堆放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46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4:54
一种便于遮雨及称重的钢筋堆放架,包括支撑结构、遮雨结构和称重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梁和挡杆,挡杆固定在支撑梁上形成U形结构;支撑结构之间前后纵向平齐间隔排列,前后纵向的挡杆之间形成挡杆组;遮雨结构包括槽钢、滑轮、滑轮连接件和遮雨件,槽钢分别沿着挡杆组纵向固定在挡杆的顶部,滑轮可滑动地安装在槽钢上,遮雨件通过滑轮连接件与滑轮相连接;称重传感器包括称重传感器、承重钢板和连接钢板,连接钢板固定在支撑梁底部,承重钢板固定在连接钢板的底部,称重传感器设置在连接钢板上。该钢筋堆放架上的遮雨件可伸缩设置,操作简单便捷,美观整洁,且不易撕扯破裂,同时,通过称重功能可准确地统计现有库存钢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遮雨及称重的钢筋堆放架
本技术涉及堆放架
,尤其涉及到一种便于遮雨及称重的钢筋堆放架。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标准化以及文明施工的提高,要求材料堆放整齐,并做好保护。钢筋是建筑工地常用的材料,一般要求上盖下垫,防止钢筋生锈。钢筋原材必须分类、分规格型号、分批号场次整齐堆放,做好防雨防晒措施。仓管员定期对钢筋原材进行盘点,统计库存量。目前建筑工地采用的堆料架,普遍使用工字钢托架或混凝土托架。对于露天的钢筋堆放架,遇到雨天,需要采用帆布或彩条布进行覆盖,防止雨淋,雨后收起覆盖物,效率低,同时,现场工人在收起帆布或彩条布时,容易撕扯帆布或彩条布,造成破损,收集完成后堆成一团,影响现场文明施工形象。此外,通常公司要求物资人员定期对现场库存的钢筋进行盘点,统计库存量,钢筋型号众多,堆放架中钢筋存在已拆散使用的非成捆钢筋,人员清点数量存在误差,最终造成统计数据失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遮雨及称重的钢筋堆放架,该钢筋堆放架上的遮雨件可伸缩设置,操作简单便捷,美观整洁,且不易撕扯破裂,同时,通过称重功能可准确地统计现有库存钢筋量。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便于遮雨及称重的钢筋堆放架,包括支撑结构、遮雨结构和称重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梁和至少三根挡杆,所述挡杆之间由中部往左右两侧间隔地固定在支撑梁上,与支撑梁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钢筋的U形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前后纵向平齐间隔排列,前后纵向的挡杆之间形成呈直线排列的挡杆组,所有挡杆组之间平行设置;所述遮雨结构包括槽钢、滑轮、滑轮连接件和遮雨件,所述槽钢的数量与挡杆组的数量相同,所述槽钢分别沿着挡杆组纵向固定在挡杆的顶部,所述滑轮可滑动地安装在槽钢上,所述遮雨件通过滑轮连接件与滑轮相连接,所述遮雨件能够随滑轮移动;所述称重结构包括称重传感器、承重钢板和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固定在支撑梁底部,所述承重钢板固定在连接钢板的底部,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连接钢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结构中挡杆的数量为三根,三根挡杆与支撑梁之间形成两个U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结构中,所述挡杆之间的高度由中部往左右两侧呈斜线降低。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轮连接件为连接杆,所述槽钢之间的滑轮左右横向呈直线排列形成滑轮组,所述滑轮组至少设有一组,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与滑轮组相同,所述连接杆沿着滑轮组横向与滑轮连接,所述遮雨件连接在连接杆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轮组设有三组,所述连接杆设有三根,三根连接杆分别连接在遮雨件的前中后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雨件为油布或者彩条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雨件的长度和宽度设置为能够覆盖所有的支撑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称重结构分别安装在最前侧和最后侧的支撑结构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称重结构分别安装在支撑结构的左右两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挡杆和支撑梁之间形成用于搁置钢筋的堆放区间,多根挡杆之间能够划分出多个堆放区间,通过上述设置,能够规整美观地对钢筋进行堆放,且能够按规格型号将钢筋放置于不同的堆放区间中,便于区分。通过滑轮和滑槽的设置,使遮雨件具备伸缩的操作,遮雨时推动遮雨件覆盖钢筋堆放架好的钢筋,不需要时回推遮雨件使其收拢,与简单的覆盖遮雨件相比较,本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便捷、规整美观、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减少了在覆盖钢筋过程中遮雨件被钢筋拉扯撕裂情况的发生,延长遮雨件的使用寿命。称重结构可方便人员随时对钢筋进行称重,准确地统计现有库存钢筋量,减少人员盘点的工作量和盘点误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面结构示意图;标记说明:1-支撑结构、11-支撑梁、12-挡杆、2-遮雨结构、21-槽钢、22-滑轮、23-连接杆、24-遮雨件、3-称重结构、31-称重传感器、32-承重钢板、33-连接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便于遮雨及称重的钢筋堆放架,包括支撑结构1、遮雨结构2和称重结构3。支撑结构1包括支撑梁11和若干根挡杆12,挡杆12的数量根据钢筋的堆放区域要求设置,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撑结构1中的挡杆12设有三根。三根挡杆12之间由中部往左右两侧等间隔地固定在支撑梁11上,与支撑梁11之间形成两个用于放置钢筋的U形结构,便于将两种不同规格型号将钢筋放置于两个不同的U形结构中。上述的支撑结构1设有若干个,支撑结构1的数量根据需堆放钢筋的长度设置,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的数量为六个。支撑结构1之间前后纵向平齐等间隔排列,前后纵向的挡杆12之间形成呈直线排列的挡杆组,共有三组挡杆组,三组挡杆组之间平行设置。遮雨结构2包括槽钢21、滑轮22、滑轮连接件和遮雨件24,其中,滑轮连接件为连接杆23,遮雨件24为油布或者彩条布。槽钢21的数量与挡杆组的数量相同,为三根,三根槽钢21分别沿着三组挡杆组纵向固定在挡杆12的顶部。滑轮22安装在槽钢21上,能够沿着槽钢21的长度方向滑动。三根槽钢21之间的滑轮22左右横向呈直线排列形成滑轮组,滑轮组设有三组,连接杆23的数量与滑轮组相同,为三根,三根连接杆23分别沿着三组滑轮组横向与滑轮22连接,能够随滑轮22移动。遮雨件24的长度和宽度设置为能够覆盖所有的支撑结构1,遮雨件24与三根连接杆23相连接,且三根连接杆23分别连接在遮雨件24的前中后部,通过推动连接杆23,使遮雨件24能够进行伸缩,遮雨时推动连接杆23使遮雨件24覆盖钢筋堆放架好的钢筋,不需要时回推遮雨件24使其收拢,与简单的覆盖遮雨件24相比较,具有操作简单便捷、规整美观、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减少了在覆盖钢筋过程中遮雨件24被钢筋拉扯撕裂情况的发生,延长遮雨件24的使用寿命。此外,三根挡杆12之间的高度由中部往左右两侧呈斜线降低,从而使遮雨件24呈三角形结构,以便于遮雨件24上的雨水往两边流,防止形成水囊。称重结构3分别安装在最前侧和最后侧的支撑结构1上,且分别安装在支撑结构1的左右两端。称重结构3包括称重传感器31、承重钢板32和连接钢板33,连接钢板33固定在支撑梁11底部,承重钢板32固定在连接钢板33的底部,称重传感器31设置在连接钢板33上。称重结构3可方便人员随时对钢筋进行称重,准确地统计现有库存钢筋量,减少人员盘点的工作量和盘点误差。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来方便举例说明本技术,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技术所揭示
技术实现思路
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特征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遮雨及称重的钢筋堆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遮雨结构和称重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梁和至少三根挡杆,所述挡杆之间由中部往左右两侧间隔地固定在支撑梁上,与支撑梁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钢筋的U形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前后纵向平齐间隔排列,前后纵向的挡杆之间形成呈直线排列的挡杆组,所有挡杆组之间平行设置;所述遮雨结构包括槽钢、滑轮、滑轮连接件和遮雨件,所述槽钢的数量与挡杆组的数量相同,所述槽钢分别沿着挡杆组纵向固定在挡杆的顶部,所述滑轮可滑动地安装在槽钢上,所述遮雨件通过滑轮连接件与滑轮相连接,所述遮雨件能够随滑轮移动;所述称重结构包括称重传感器、承重钢板和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固定在支撑梁底部,所述承重钢板固定在连接钢板的底部,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连接钢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遮雨及称重的钢筋堆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遮雨结构和称重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梁和至少三根挡杆,所述挡杆之间由中部往左右两侧间隔地固定在支撑梁上,与支撑梁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钢筋的U形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前后纵向平齐间隔排列,前后纵向的挡杆之间形成呈直线排列的挡杆组,所有挡杆组之间平行设置;所述遮雨结构包括槽钢、滑轮、滑轮连接件和遮雨件,所述槽钢的数量与挡杆组的数量相同,所述槽钢分别沿着挡杆组纵向固定在挡杆的顶部,所述滑轮可滑动地安装在槽钢上,所述遮雨件通过滑轮连接件与滑轮相连接,所述遮雨件能够随滑轮移动;所述称重结构包括称重传感器、承重钢板和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固定在支撑梁底部,所述承重钢板固定在连接钢板的底部,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连接钢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遮雨及称重的钢筋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中挡杆的数量为三根,三根挡杆与支撑梁之间形成两个U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于遮雨及称重的钢筋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中,所述挡杆之间的高度由中部往左右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坤华张远辉谭善文樊海华张剑辉周然唐江罗昌军
申请(专利权)人: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