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372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与五通管结合安装,包括左护腕和右护腕,左护腕和右护腕分别从五通管的两端与五通管旋紧连接,固定安装在五通管内部的扭矩传感器组件,左护腕上具有储线槽和出线孔,扭矩传感器组件的信号线束通过出线孔从左护腕引出,且可在储线槽中缠绕,调整出线位置。所述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采,无需在五通管上打孔,安装方便,能够避免信号线束损伤,且能够保持自行车结构完整;通过设置出线罩,能够按照需要调整固定线束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助力自行车相关
,更准确的说涉及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
技术介绍
助力自行车是一种能够结合人力骑行和电机助力的新型交通工具。现有的助力自行车为了提高骑行体验,需要实时检测骑行状态,并根据情况来调节电机输出动力的大小,从而在骑行吃力时提供额外动力,其余情况下减少输出,进而节省电力,提高可行驶里程。因此,准确地监测骑行状况、及时反馈监测数据并根据监测数据调节电机是提高骑行体验的关键。目前,越来越多的助力自行车则开始采用扭矩传感机构将人骑行时脚的蹬力转换成相应的电压信号输出,经电机控制电路板放大处理后控制电机的运转功率。现有技术中,扭矩传感机构与自行车的五通管结合安装,穿设装配在自行车的五通管中,扭矩传感机构两端分别通过左、右护腕旋紧固定,左、右护腕通过螺纹结构与五通管旋紧连接。扭矩传感机构需要通过信号线束将其信号传输至控制电路板。现有技术中信号线束的出线需要在五通管下部打孔,操作比较麻烦,不便于自行改装。并且,由于在出线过程中无法观察五通管内部情况,容易在操作过程中造成线束的损伤甚至挤断。此外,由于现有技术的左、右护腕没有防松结构,长时间运行左、右护腕容易旋转松动,导致信号线束的损坏。综上,本领域需要对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的出线结构进行改良,以方便安装,提高使用可靠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与五通管结合安装,包括左护腕和右护腕,左护腕和右护腕分别从五通管的两端与五通管旋紧连接,固定安装在五通管内部的扭矩传感器组件,左护腕上具有储线槽和出线孔,扭矩传感器组件的信号线通过出线孔从左护腕引出,且可在储线槽中缠绕,调整出线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与五通管结合安装,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五通管中的扭矩传感器组件,所述扭矩传感器组件具有信号线束,所述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包括左护腕和右护腕,所述左护腕及所述右护腕分别与所述五通管的两端旋紧连接;所述信号线束从所述左护腕穿出;所述左护腕外部固定连接出线罩,所述出线罩具有外出线孔,所述信号线束通过所述外出线口穿出。优选地,所述外出线孔相对所述五通管的位置固定。优选地,所述左护腕侧部具有环绕所述左护腕的储线槽,所述储线槽底部设置一个出线孔,所述信号线束从所述出线孔穿出。优选地,所述左护腕侧部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出线罩内部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块,当所述出线罩包裹环绕所述左护腕时,所述凸块分别嵌入所述凹槽中。优选地,所述出线罩具有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凸出所述出线罩侧部,所述固定部引导所述信号线束出线位置,所述固定部穿设螺栓组件。优选地,所述外出线口位于所述固定部上。优选地,所述左护腕与所述五通管对应的端面上具有左止退齿,所述右护腕与所述五通管对应的端面上具有右止退齿;当所述左护腕与所述五通管旋紧连接时,所述左止退齿嵌入所述五通管的端面;当所述右护腕与所述五通管旋紧连接时,所述右止退齿嵌入所述五通管的端面。优选地,包括左止退螺母和右止退螺母,所述左止退螺母与所述左护腕旋转连接,设置在所述左止退齿和所述五通管之间;所述右止退螺母与所述右护腕旋转连接,设置在所述右止退齿和所述五通管之间;所述左止退螺母远离所述左止退齿的一面具有左螺母止退齿,所述左螺母止退齿嵌入所述五通管端面;所述右止退螺母远离所述右止退齿的一面具有右螺母止退齿,所述右螺母止退齿嵌入所述五通管端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的优点在于:采用侧边出线的结构,无需在五通管上打孔,安装方便,能够避免信号线损伤,且能够保持自行车结构完整;通过设置出线罩,能够按照需要调整固定线束位置;通过设置两端护腕的防松结构,能够避免因松动造成线束损伤,提高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与五通管结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与五通管结合安装的部分剖视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与五通管结合安装的部分剖视图。图4所示为左护腕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出线罩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添加安装左止退螺母及右止退螺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添加安装左止退螺母及右止退螺母时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与BB73五通管1结合安装,用于固定安装在所述五通管1中的扭矩传感器组件12,所述扭矩传感器组件12环绕中轴11设置,所述扭矩传感器组件12具有一根信号线束13。所述信号线束13由多根信号线包裹组成。所述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包括左护腕20和右护腕30,所述左护腕20及所述右护腕30分别与所述五通管1的两端旋紧连接,固定所述扭矩传感器组件12,所述中轴11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左护腕20和所述右护腕30,且所述中轴11穿出所述右护腕30的端部同轴固定连接链轮固定架111。所述扭转传感器组件12的信号线束13从所述左护腕20穿出,所述左护腕20外部固定连接出线罩40,所述出线罩40同时包裹固定所述信号线束13。所述左护腕20与所述五通管1相对的端面上具有左止退齿201,所述右护腕30与所述五通管1相对的端面上具有右止退齿301,所述五通管1的两个端面均为平滑端面。所述左止退齿201和所述右止退齿301的方向相反。当所述左护腕20与所述五通管1旋紧连接时,所述左止退齿201压紧并嵌入所述五通管1的端面,防止所述左护腕20产生相对于所述五通管1的转动;当所述右护腕30与所述五通管1旋紧连接时,所述右止退齿301压紧并嵌入所述五通管1的端面,防止所述右护腕30产生相对于所述五通管1的转动。通过设置所述左止退齿201和所述右止退齿301,能够有效降低所述左护腕20及所述右护腕30松动的风险,防止所述信号线束13的损坏。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所述左止退齿201及所述右止退齿301能够嵌入所述五通管1的端面,所述左护腕20及所述右护腕30的硬度大于所述五通管1的硬度。如图4所示,所述左护腕20具有左护腕连接部202,所述左护腕连接部202的管径小于所述左护腕20的管径,所述左护腕连接部202上具有螺纹,所述左护腕连接部202穿入所述五通管1内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与五通管结合安装,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五通管中的扭矩传感器组件,所述扭矩传感器组件具有信号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包括左护腕和右护腕,所述左护腕及所述右护腕分别与所述五通管的两端旋紧连接;所述信号线束从所述左护腕穿出;所述左护腕外部固定连接出线罩,所述出线罩具有外出线孔,所述信号线束通过所述外出线孔穿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与五通管结合安装,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五通管中的扭矩传感器组件,所述扭矩传感器组件具有信号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包括左护腕和右护腕,所述左护腕及所述右护腕分别与所述五通管的两端旋紧连接;所述信号线束从所述左护腕穿出;所述左护腕外部固定连接出线罩,所述出线罩具有外出线孔,所述信号线束通过所述外出线孔穿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出线孔相对所述五通管的位置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护腕侧部具有环绕所述左护腕的储线槽,所述储线槽底部设置一个出线孔,所述信号线束从所述出线孔穿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护腕侧部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出线罩内部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块,当所述出线罩包裹环绕所述左护腕时,所述凸块分别嵌入所述凹槽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自行车中置扭矩传感器侧出线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福明黄俊宁蔡华林马诚余军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万佳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