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模头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20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模头的固定结构,包括压膜机,所述压膜机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压膜头本体。通过设置压膜机、拉动机构、拉动板、拉伸杆、活动板、拉簧、复位机构、弹簧、滑套、滑杆、安装板、固定杆、活动杆、压膜头本体、限位块、限位槽、定位孔、定位杆、活动孔、滑槽、滑块、转杆、轴承、固定块、固定板、限位孔、限位杆和凹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压膜头在固定到压膜机上时,通常都是使用到螺栓进行固定的,这种固定方法极为麻烦,使用者需要使用到特定的工具,非常的浪费时间,极大的减少了实用性和便捷性,特别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模头的固定结构
本技术属于压模
,尤其涉及一种压模头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压模,是指利用压制或复压生产特定粉末制品的整套模具,在微系统中,当释放的结构与基板被薄层气体分隔时,往往会产生薄膜阻尼,该释放结构运动时,薄层气体会发生流动,由此引起的能耗就会产生阻尼。现在的生活中,工业制造越来越先进,一些工件都是由压膜头压出的,压膜头需要固定到压膜机上,综上所述,现有的压膜头在固定到压膜机上时,通常都是使用到螺栓进行固定的,这种固定方法极为麻烦,使用者需要使用到特定的工具,非常的浪费时间,极大的减少了实用性和便捷性,特别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模头的固定结构,具备方便将压膜头固定到压膜机上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压膜头在固定到压膜机上时,通常都是使用到螺栓进行固定的,这种固定方法极为麻烦,使用者需要使用到特定的工具,非常的浪费时间,极大的减少了实用性和便捷性,特别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压模头的固定结构,包括压膜机,所述压膜机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压膜头本体,所述安装板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安装板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安装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活动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拉动机构,所述拉动机构的前侧贯穿至转杆的前侧,所述拉动机构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固定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压膜头本体的左侧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使用的限位槽。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拉动机构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后侧与转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拉伸杆,所述拉伸杆的前侧贯穿至转杆的前侧并固定连接有拉动板,所述拉动板后侧的底部与限位杆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滑杆,所述滑杆的两侧均与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滑套的左侧与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滑杆的表面,所述滑套的底部与活动杆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转杆的内壁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前侧开设有与拉伸杆配合使用的活动孔,所述固定板的前侧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限位孔。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压膜头本体的右侧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限位块和定位杆均为矩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压膜机、拉动机构、拉动板、拉伸杆、活动板、拉簧、复位机构、弹簧、滑套、滑杆、安装板、固定杆、活动杆、压膜头本体、限位块、限位槽、定位孔、定位杆、活动孔、滑槽、滑块、转杆、轴承、固定块、固定板、限位孔、限位杆和凹槽的配合使用,当使用者需要固定压膜头本体时,使用者移动压膜头本体,使限位块进入限位槽的内腔,当限位块进入限位槽的内腔后,使用者推动活动杆带动定位杆移动,使定位杆进入定位孔的内腔,当定位杆进入定位孔的内腔后,使用者转动拉动板,再通过弹簧的反作用力使限位杆进入限位孔的内腔,从而对固定板进行限位,使定位杆不会脱离定位孔的内腔,实现了固定压膜头本体的目的,解决了现有压膜头在固定到压膜机上时,通常都是使用到螺栓进行固定的,这种固定方法极为麻烦,使用者需要使用到特定的工具,非常的浪费时间,极大的减少了实用性和便捷性,特别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拉动机构,方便了使用者需要安装压膜头本体时,使用者拽动拉动板,带动限位杆移动,此时使用者移动压膜头本体,使限位块进入限位槽的内腔,当限位块进入限位槽的内腔后,按动活动杆,带动定位杆进入定位孔的内腔,当定位杆进入定位孔的内腔后,通过拉簧的反作用力使定位杆进入定位孔的内腔,从而实现了安装压膜头本体的目的。3、本技术通过设置复位机构,方便了使用者需要拆卸压膜头本体时,使用者使限位杆脱离限位孔的内腔,当限位杆脱离限位孔的内腔后,通过弹簧的反作用力使定位杆脱离定位孔的内腔,使用者即可拆卸压膜头本体。4、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活动板在移动时减少与转杆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使用者在拽到拉动板时更加的容易便捷,同时还可使活动板在移动时不会发生偏斜的现象。5、本技术通过设置活动孔,能够使拉伸杆在移动时减少与转杆之间的摩擦和碰撞,通过设置限位孔,能够使限位杆进入限位孔的内腔后,从而对活动杆进行限位,进而对定位杆进行限位,使定位杆不会脱离定位孔的内腔。6、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杆和定位孔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定位杆进入定位孔的内腔后,从而对压膜头本体进行限位,使限位块不会脱离限位槽的内腔,从而实现了固定压膜头本体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安装板和压膜头本体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转杆的右视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压膜机;2、拉动机构;201、拉动板;202、拉伸杆;203、活动板;204、拉簧;3、复位机构;301、弹簧;302、滑套;303、滑杆;4、安装板;5、固定杆;6、活动杆;7、压膜头本体;8、限位块;9、限位槽;10、定位孔;11、定位杆;12、活动孔;13、滑槽;14、滑块;15、转杆;16、轴承;17、固定块;18、固定板;19、限位孔;20、限位杆;2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模头的固定结构,包括压膜机1,压膜机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安装板4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压膜头本体7,安装板4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安装板4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凹槽21,凹槽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机构3,复位机构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6,安装板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活动杆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8,固定块17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轴承16,轴承1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杆15,转杆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拉动机构2,拉动机构2的前侧贯穿至转杆15的前侧,拉动机构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0,固定杆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压膜头本体7的左侧开设有与限位块8配合使用的限位槽9。参考图3,拉动机构2包括拉簧204,拉簧204的后侧与转杆15的内壁固定连接,拉簧20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203,活动板20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拉伸杆202,拉伸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模头的固定结构,包括压膜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膜机(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压膜头本体(7),所述安装板(4)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所述安装板(4)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机构(3),所述复位机构(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6),所述安装板(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所述活动杆(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8),所述固定块(17)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轴承(16),所述轴承(1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杆(15),所述转杆(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拉动机构(2),所述拉动机构(2)的前侧贯穿至转杆(15)的前侧,所述拉动机构(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0),所述固定杆(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所述压膜头本体(7)的左侧开设有与限位块(8)配合使用的限位槽(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模头的固定结构,包括压膜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膜机(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压膜头本体(7),所述安装板(4)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所述安装板(4)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机构(3),所述复位机构(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6),所述安装板(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所述活动杆(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8),所述固定块(17)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轴承(16),所述轴承(1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杆(15),所述转杆(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拉动机构(2),所述拉动机构(2)的前侧贯穿至转杆(15)的前侧,所述拉动机构(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0),所述固定杆(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所述压膜头本体(7)的左侧开设有与限位块(8)配合使用的限位槽(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模头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机构(2)包括拉簧(204),所述拉簧(204)的后侧与转杆(1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簧(20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203),所述活动板(20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拉伸杆(202),所述拉伸杆(202)的前侧贯穿至转杆(15)的前侧并固定连接有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钜沣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