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辊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8200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极片辊压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两侧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箱体内设有两个上压辊和两个下压辊,上压辊和下压辊分别固定在上转轴和下转轴上,箱体内设有两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箱体两侧的滑槽,滑槽内分别设置有滑块,上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滑块通过轴承连接,上转轴的一端伸出滑块与齿轮一固定,滑槽内分别竖直设置有丝杆,丝杆的下端与滑槽底部通过轴承连接,每组升降机构中的两个齿轮二通过环形链条连接,两组升降机构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两端分别与滑块固定,支撑板上端固定有电机一,电机一带动上转轴进行转动。该极片辊压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极片进行辊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片辊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辊压装置,具体涉及极片辊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极片辊压装置,采用一组两个辊辊压涂粉极片,且两个辊轴间距固定设置,轴间距不能调节,难以实现对不同厚度的涂粉极片进行辊压,限制了极片辊压装置的应用,对此弊端需要进行技术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极片辊压装置,其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极片进行辊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极片辊压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两侧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箱体内设有两个上压辊和两个下压辊,所述下压辊分别设置在上压辊正下方,所述上压辊和下压辊分别固定在上转轴和下转轴上,所述箱体内设有两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分别带动上转轴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箱体两侧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分别设置有滑块,所述上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滑块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上转轴的一端伸出滑块与齿轮一固定,所述滑槽内分别竖直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下端与滑槽底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丝杆上端分别伸出箱体与齿轮二固定,其中一个丝杆上端固定有把手,每组升降机构中的两个齿轮二通过环形链条连接,所述丝杆穿过滑块并与滑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两组升降机构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分别与滑块固定,所述支撑板上端固定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与双槽齿轮一固定,所述双槽齿轮一分别通过环形链条与齿轮一连接,所述下转轴两端分别与箱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下转轴由驱动机构带动转动。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箱体外的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与齿轮三固定,两个所述下转轴其中一端伸出箱体分别与双槽齿轮二、齿轮四固定,所述双槽齿轮二分别通过环形链条与齿轮三、齿轮四连接。优选地,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上端面与下压辊上端面平齐。优选地,所述导料板下端与支撑杆固定,所述支撑杆下端与底座固定,所述箱体内底部固定有滑轨,所述底座安装在滑轨上,所述箱体外壁上设有移动孔,所述移动孔设置在底座一侧。优选地,所述箱体侧壁上设有观察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可方便调节上压辊的高度,从而改变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距离,使本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极片进行辊压;2)本装置通过设置导料板,可方便极片的初始端穿过进料口和出料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极片辊压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极片辊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极片辊压装置的俯视图;图中,1、箱体,2、进料口,3、出料口,4、上压辊,5、下压辊,6、上转轴,7、下转轴,8、滑槽,9、滑块,10、齿轮一,11、丝杆,12、齿轮二,13、把手,14、环形链条,15、支撑板,16、电机一,17、电机二,18、齿轮三,19、齿轮四,20、导料板,21、支撑杆,22、底座,23、滑轨,24、移动孔,25、双槽齿轮,26、双槽齿轮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极片辊压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两侧端分别设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箱体1内设有两个上压辊4和两个下压辊5,下压辊5分别设置在上压辊4正下方,上压辊4和下压辊5分别固定在上转轴6和下转轴7上。箱体1内设有两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分别带动上转轴6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箱体1两侧的滑槽8,滑槽8内分别设置有滑块9,上转轴6的两端分别与滑块9通过轴承连接,上转轴6的一端伸出滑块9与齿轮一10固定。滑槽8内分别竖直设置有丝杆11,丝杆11的下端与滑槽8底部通过轴承连接。丝杆11上端分别伸出箱体1与齿轮二12固定,其中一个丝杆11上端固定有把手13,每组升降机构中的两个齿轮二12通过环形链条14连接。丝杆11穿过滑块9并与滑块9通过螺纹连接。两组升降机构之间设置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两端分别与滑块9固定,支撑板15上端固定有电机一16,电机一16的输出轴与双槽齿轮一26固定,双槽齿轮一26分别通过环形链条14与齿轮一10连接。下转轴7两端分别与箱体1通过轴承连接,下转轴7由驱动机构带动转动。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箱体1外的电机二17,电机二17的输出轴与齿轮三18固定,两个下转轴7其中一端伸出箱体1分别与双槽齿轮二25、齿轮四19固定,双槽齿轮二25分别通过环形链条14与齿轮三18、齿轮四19连接。箱体1内设置有导料板20,导料板20上端面与下压辊5上端面平齐。导料板20下端与支撑杆21固定,支撑杆21下端与底座22固定,箱体1内底部固定有滑轨23,底座22安装在滑轨23上,箱体1外壁上设有移动孔24,移动孔24设置在底座22一侧。箱体1侧壁上设有观察窗。工作原理:将极片的一端从进料口2伸入箱体1内,使极片伸到靠近进料口2的下压辊5和导料板20上端,从移动孔24内沿着滑轨23移动底座22,使导料板20带着极片移动到另外一个下压辊5上端,然后从出料口3伸出。通过设置导料板20,可方便极片放置在两个下压辊5上端,从而缩短辊压前准备工作所耗费的时间。然后根据极片的厚度,通过升降机构调节上转轴6的高度。转动把手13,把手13通过齿轮二12带动丝杆11进行转动,丝杆11带动滑块9沿着滑槽8进行移动。直至上压辊4压住极片,则停止转动把手13。启动电机一16和电机二17,电机一16通过双槽齿轮一26带动齿轮一10和上转轴6进行转动,电机二17通过齿轮三18带动双槽齿轮二25和齿轮四19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下转轴7进行转动,上转轴6和下转轴7分别带动上压辊4和下压辊5进行转动,从而完成对极片的辊压。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极片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两侧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箱体内设有两个上压辊和两个下压辊,所述下压辊分别设置在上压辊正下方,所述上压辊和下压辊分别固定在上转轴和下转轴上,所述箱体内设有两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分别带动上转轴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箱体两侧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分别设置有滑块,所述上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滑块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上转轴的一端伸出滑块与齿轮一固定,所述滑槽内分别竖直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下端与滑槽底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丝杆上端分别伸出箱体与齿轮二固定,其中一个丝杆上端固定有把手,每组升降机构中的两个齿轮二通过环形链条连接,所述丝杆穿过滑块并与滑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两组升降机构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分别与滑块固定,所述支撑板上端固定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与双槽齿轮一固定,所述双槽齿轮一分别通过环形链条与齿轮一连接,所述下转轴两端分别与箱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下转轴由驱动机构带动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极片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两侧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箱体内设有两个上压辊和两个下压辊,所述下压辊分别设置在上压辊正下方,所述上压辊和下压辊分别固定在上转轴和下转轴上,所述箱体内设有两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分别带动上转轴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箱体两侧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分别设置有滑块,所述上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滑块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上转轴的一端伸出滑块与齿轮一固定,所述滑槽内分别竖直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下端与滑槽底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丝杆上端分别伸出箱体与齿轮二固定,其中一个丝杆上端固定有把手,每组升降机构中的两个齿轮二通过环形链条连接,所述丝杆穿过滑块并与滑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两组升降机构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分别与滑块固定,所述支撑板上端固定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与双槽齿轮一固定,所述双槽齿轮一分别通过环形链条与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勇军许磊曾凡林王志远李波吴洲华邵振东余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德亚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