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8147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其中,该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包括釜体和釜盖,釜体内部为反应腔室,反应腔室中设置有搅拌组件,釜体的底部设置有釜体开口,釜体开口与反应腔室相连通,釜盖与移动组件相连,移动组件可带动釜盖移动,以实现釜盖与釜体开口的闭合和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当釜体打开时,物料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快速从釜体内部落出,卸料方便,效率高;采用了螺旋搅拌系统,物料和液体水在处理过程中会进行上下翻动,使得超临界处理过程中的温度一致性更有保证,提高了超临界流体处理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主要涉及发泡材料的超临界流体加工,特别涉及到一种磁力搅拌底开盖立式鞋中底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
技术介绍
超临界流体发泡是一种物理发泡成型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微孔发泡成型技术,它是在注塑、挤出以及吹塑成型工艺中,先将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或氮气等惰性气体注入到特殊的塑化装置中,使气体与熔融原料充分均匀混合、扩散后,形成单相混合溶胶,然后将该溶胶导入模具型腔或挤出口模,使溶胶产生大的压力降,从而使气体析出形成大量的气泡核。在随后的冷却成型过程中,溶胶内部的气泡核不断长大成型,最终获得微孔发泡的塑料制品。超临界流体发泡的特点是被处理的物料要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状态下保持一定时间,才会对物料有比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由于超临界流体发泡需要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因此超临界流体加工用的釜体和釜盖的密封性对于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极其重要。公开号为CN205731168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快开式聚合物超临界反应釜,其中,该装置的釜体为竖式放置,釜体在下,釜盖在上;釜盖通过两个半圆形卡箍与釜体锁紧;通过转动手轮带动连接于丝杆上的升降臂上下运动,实现对釜盖的升降操作;通过水平架和升降臂绕立柱转动实现釜盖的转入或转出扣合位置操作。公开号为CN109894063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开合立式超临界流体发泡设备,其中,设备依然为竖式放置,釜体在下,釜盖在上;该设备实现了卡箍和釜盖的全自动锁合和移动,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操作安全性。上述专利文件中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都采用了釜体在下,釜盖在上的布置形式,由此导致当装置容量变大的时候,釜内物料的取出和釜体底部的清理相当麻烦,降低了超临界处理的效率;同时,物料置入釜内之后在超临界处理过程中基本处于固定位置,而超临界流体处理过程中其加热温度都来自于釜体外部的热源,由此导致在釜内不同位置,物料所受到的温度存在一定差异性,从而影响釜内不同位置物料超临界流体处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以解决现有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存在的物料取放效率低、釜体清理难度大以及釜内超临界流体处理过程中温度一致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其中,包括釜体和釜盖,釜体内部为反应腔室,反应腔室中设置有搅拌组件,釜体的底部设置有釜体开口,釜体开口与反应腔室相连通,釜盖与移动组件相连,移动组件可带动釜盖移动,以实现釜盖与釜体开口的闭合和分离。进一步,釜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支座,固定支座与外部连接件相连,以将釜体悬空固定,釜体的底部与工作地面之间形成釜盖移动空间。进一步,移动组件包括水平位移元件和竖直位移元件,水平位移元件固定设置在工作地面上,竖直位移元件滑动设置在水平位移元件上,可沿水平位移元件往复移动,釜盖与竖直位移元件相连,竖直位移单元可带动釜盖上升和下降。进一步,釜体上设置有釜盖密封组件,釜盖密封组件包括卡箍启闭元件和卡箍,卡箍启闭元件可控制卡箍的打开和关闭,卡箍设置在釜体上靠近釜体开口的位置处,釜盖与釜体开口闭合时,卡箍可将釜盖与釜体开口锁紧。进一步,釜体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外筒体和内筒体,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形成有加热介质循环腔室,外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加热介质入口和加热介质出口,加热介质入口和加热介质出口分别与加热介质循环腔室相连通。进一步,釜体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孔,搅拌组件穿过釜体顶部的安装孔设置,搅拌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动力元件、第一磁体元件、第二磁体元件和螺旋搅拌器,动力元件和第一磁体元件位于釜体的外部,第二磁体元件和螺旋搅拌器位于釜体的内部,第一磁体元件和第二磁体元件之间为磁力传动。进一步,釜体的顶部设置有分别与反应腔室相连通的进料口、液体入口、真空口和视镜,进料口用于向反应腔室中输入反应物料,液体入口用于向反应腔室中输入液体,真空口用于反应腔室中气体的输入或排出,视镜用于观察反应腔室中的反应情况。进一步,釜盖上设置有液体出口,反应腔室中的液体可从釜盖上的液体出口处排出。进一步,釜体内部靠近釜体开口处设置有筛网,筛网可防止反应腔室中的液体排出时反应物料的掉落。进一步,釜体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外筒体和内筒体,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形成有加热介质循环腔室;釜体的顶部设置有动力元件和第一磁体元件,釜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磁体元件和螺旋搅拌器,第一磁体元件和第二磁体元件之间为磁力传动;釜体的顶部设置有分别与反应腔室相连通的进料口、液体入口、真空口和视镜;釜盖上设置有液体出口,釜体内部靠近釜体开口处设置有筛网;釜体的底部设置有卡箍,釜盖与釜体开口闭合时,卡箍可将釜盖与釜体开口锁紧。本技术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相对于现有下釜体、上釜盖的立式装置,本技术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当釜体打开时,物料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快速从釜体内部落出,卸料方便,效率高;2)本技术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采用了螺旋搅拌系统,物料和液体水在处理过程中会进行上下翻动,使得超临界处理过程中的温度一致性更有保证,提高了超临界流体处理的质量;3)本技术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采用了磁力驱动搅拌系统,驱动源位于釜体的外部,内部搅拌装置和外部驱动采用非接触式磁力传动,保证了装置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中的釜体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可用于鞋中底材料的制作,包括釜体2和釜盖53,其中,釜体2内部为反应腔室,反应腔室用于实现反应物料的超临界流体处理,反应腔室中设置有搅拌组件1,搅拌组件1可提高超临界流体处理的质量;釜体2的底部设置有釜体开口,釜体开口与反应腔室相连通,用于反应物料的排出,釜盖53与移动组件5相连,移动组件5可带动釜盖53移动,以实现釜盖53与釜体开口的闭合和分离。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釜体2整体为立式圆筒结构,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外筒体31和内筒体30,外筒体31和内筒体30之间形成有加热介质循环腔室37,其中,外筒体31的侧壁上设置有加热介质入口22和加热介质出口23,加热介质入口22和加热介质出口23分别与加热介质循环腔室37相连通,加热介质从加热介质入口22进入加热介质循环腔室37,然后从加热介质出口23输出,以实现对反应腔室内物料的加热。优选的是,加热介质入口22设置在外筒体31侧壁的底部,加热介质出口23设置在外筒体31侧壁的顶部,且分别位于外筒体31的不同方向的侧壁上,以提高循环加热效果。进一步,釜体2的外筒体31的侧壁上均布排列有多个固定支座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和釜盖,釜体内部为反应腔室,反应腔室中设置有搅拌组件,釜体的底部设置有釜体开口,釜体开口与反应腔室相连通,釜盖与移动组件相连,移动组件可带动釜盖移动,以实现釜盖与釜体开口的闭合和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和釜盖,釜体内部为反应腔室,反应腔室中设置有搅拌组件,釜体的底部设置有釜体开口,釜体开口与反应腔室相连通,釜盖与移动组件相连,移动组件可带动釜盖移动,以实现釜盖与釜体开口的闭合和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釜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支座,固定支座与外部连接件相连,以将釜体悬空固定,釜体的底部与工作地面之间形成釜盖移动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组件包括水平位移元件和竖直位移元件,水平位移元件固定设置在工作地面上,竖直位移元件滑动设置在水平位移元件上,可沿水平位移元件往复移动,釜盖与竖直位移元件相连,竖直位移单元可带动釜盖上升和下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釜体上设置有釜盖密封组件,釜盖密封组件包括卡箍启闭元件和卡箍,卡箍启闭元件可控制卡箍的打开和关闭,卡箍设置在釜体上靠近釜体开口的位置处,釜盖与釜体开口闭合时,卡箍可将釜盖与釜体开口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釜体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外筒体和内筒体,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形成有加热介质循环腔室,外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加热介质入口和加热介质出口,加热介质入口和加热介质出口分别与加热介质循环腔室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釜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张振秀徐剑光伊小琳林永佳
申请(专利权)人: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