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7311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机体,通过机体的上端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搅拌杆,第一搅拌杆的表面设置有搅拌叶,第一搅拌杆通过皮带连接第二搅拌杆,第二搅拌杆设置在循环箱内部,第二搅拌杆的表面设置有螺旋叶,所述机体与循环箱通过导管连接,开启电机,电机输出端带动第一搅拌杆转动,第一搅拌杆带动搅拌叶转动,从而对机体内的反应物进行搅拌,第一搅拌杆通过皮带带动第二搅拌杆转动,第二搅拌杆表面的螺旋叶对循环箱内的反应物进行向上循环,通过循环箱上端的导管再次进入机体,从而实现机体内部反应物的循环搅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农药和科研等行业,是用来完成聚合、缩合、硫化、烃化、氢化等化学工艺过程的反应设备,反应釜由釜体、釜盖、夹套、搅拌器、传动装置、轴封装置、支承等组成。搅拌形式一般有锚式、桨式、涡轮式、推进式或框式等,搅拌装置在高径比较大时,可用多层搅拌桨叶,也可根据用户的要求任意选配,原材料在反应釜内完成各种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或者,改变原材料的部分特性,反应釜在一次反应完成后需要清洗反应釜,以避免在反应釜内残留原材料而影响反应釜的下次反应。现有技术中的反应釜存在只能实现左右搅拌,但在竖直方向由于没有搅拌运动,反应物沉淀从而造成反应不均匀的现象。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反应釜,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包括机体、电机、第一搅拌杆、皮带、第二搅拌杆和循环箱,所述机体的上端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搅拌杆,第一搅拌杆的表面设置有搅拌叶,第一搅拌杆通过皮带连接第二搅拌杆,第二搅拌杆设置在循环箱内部,第二搅拌杆的表面设置有螺旋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与循环箱通过导管连接,机体的外侧设置有加温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温管连通有循环水泵和加热器,加温管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机体的外壁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循环水泵、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均通过线路与控制器连接,通过开启循环水泵和加热器实现对加温管内部水的加热和循环,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加温管内部的水超过设定的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停止加热,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加温管内部的水低过设定的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加热,从而实现机体处在适宜的环境中。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的上侧设置有加料管,加料管的上侧设置有加料阀,机体的下侧设置有下料管,下料管的下侧设置有下料阀。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的上侧设置有出气孔,出气孔的上侧连接有安全阀,安全阀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下侧设置有橡胶塞,安全阀的左侧设置有出气口,反应时当机体内出现气体膨胀现象,气体通过出气孔挤压橡胶塞,橡胶塞向上挤压弹簧,当橡胶塞超过安全阀左侧的出气口,气体从出气口溢出,避免打开反应釜时因为高压气体出现安全事故。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机体的上端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搅拌杆,第一搅拌杆的表面设置有搅拌叶,第一搅拌杆通过皮带连接第二搅拌杆,第二搅拌杆设置在循环箱内部,第二搅拌杆的表面设置有螺旋叶,所述机体与循环箱通过导管连接,开启电机,电机输出端带动第一搅拌杆转动,第一搅拌杆带动搅拌叶转动,从而对机体内的反应物进行搅拌,第一搅拌杆通过皮带带动第二搅拌杆转动,第二搅拌杆表面的螺旋叶对循环箱内的反应物进行向上循环,通过循环箱上端的导管再次进入机体,从而实现机体内部反应物的循环搅拌。本技术通过机体的上侧设置有出气孔,出气孔的上侧连接有安全阀,安全阀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下侧设置有橡胶塞,安全阀的左侧设置有出气口,反应时当机体内出现气体膨胀现象,气体通过出气孔挤压橡胶塞,橡胶塞向上挤压弹簧,当橡胶塞超过安全阀左侧的出气口,气体从出气口溢出,避免打开反应釜时因为高压气体出现安全事故。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实施例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实施例1中控制器的线路图。附图标记:1-机体、2-加温管、3-电机、4-第一搅拌杆、5-皮带、6-第二搅拌杆、7-加料管、8-加料阀、9-循环水泵、10-温度传感器、11-加热器、12-控制器、13-下料管、14-下料阀、15-导管、16-循环箱、17-螺旋叶、18-搅拌叶、19-弹簧、20-出气口、21-橡胶塞、22-出气孔、23-安全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图3,一种反应釜,包括机体1、加温管2、电机3、第一搅拌杆4、皮带5、第二搅拌杆6、加料管7、加料阀8、循环水泵9、温度传感器10、加热器11、控制器12、下料管13、下料阀14、导管15、循环箱16、螺旋叶17、搅拌叶18、弹簧19、出气口20、橡胶塞21和出气孔22。所述机体1的上端设置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搅拌杆4,第一搅拌杆4的表面设置有搅拌叶18,第一搅拌杆4通过皮带5连接第二搅拌杆6,第二搅拌杆6设置在循环箱16内部,第二搅拌杆6的表面设置有螺旋叶17,所述机体1与循环箱16通过导管15连接,开启电机3,电机3输出端带动第一搅拌杆4转动,第一搅拌杆4带动搅拌叶18转动,从而对机体1内的反应物进行搅拌,第一搅拌杆4通过皮带5带动第二搅拌杆6转动,第二搅拌杆6表面的螺旋叶17对循环箱16内的反应物进行向上循环,通过循环箱16上端的导管15再次进入机体1,从而实现机体1内部反应物的循环搅拌。所述加温管2连通有循环水泵9和加热器11,加温管2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机体1的外壁设置有控制器12,所述循环水泵9、温度传感器10、加热器11均通过线路与控制器12连接,通过开启循环水泵9和加热器11实现对加温管2内部水的加热和循环,当温度传感器10感应到加温管2内部的水超过设定的温度时,控制器12控制加热器11停止加热,当温度传感器10感应到加温管2内部的水低过设定的温度时,控制器12控制加热器11加热,从而实现机体1处在适宜的环境中。所述机体1的上侧设置有加料管7,加料管7的上侧设置有加料阀8,机体1的下侧设置有下料管13,下料管13的下侧设置有下料阀14。所述机体1的上侧设置有出气孔22,出气孔22的上侧连接有安全阀23,安全阀23的内部设置有弹簧19,弹簧19的下侧设置有橡胶塞21,安全阀23的左侧设置有出气口20,反应时当机体1内出现气体膨胀现象,气体通过出气孔22挤压橡胶塞21,橡胶塞21向上挤压弹簧19,当橡胶塞21超过安全阀23左侧的出气口20,气体从出气口20溢出,避免打开反应釜时因为高压气体出现安全事故。实施例2请参阅图1~图3,一种反应釜,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的上端设置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搅拌杆4,第一搅拌杆4的表面设置有搅拌叶18,第一搅拌杆4通过皮带5连接第二搅拌杆6,第二搅拌杆6设置在循环箱16内部,第二搅拌杆6的表面设置有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包括机体(1)、电机(3)、第一搅拌杆(4)、皮带(5)、第二搅拌杆(6)和循环箱(1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上端设置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搅拌杆(4),第一搅拌杆(4)的表面设置有搅拌叶(18),第一搅拌杆(4)通过皮带(5)连接第二搅拌杆(6),第二搅拌杆(6)设置在循环箱(16)内部,第二搅拌杆(6)的表面设置有螺旋叶(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包括机体(1)、电机(3)、第一搅拌杆(4)、皮带(5)、第二搅拌杆(6)和循环箱(1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上端设置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搅拌杆(4),第一搅拌杆(4)的表面设置有搅拌叶(18),第一搅拌杆(4)通过皮带(5)连接第二搅拌杆(6),第二搅拌杆(6)设置在循环箱(16)内部,第二搅拌杆(6)的表面设置有螺旋叶(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与循环箱(16)通过导管(15)连接,机体(1)的外侧设置有加温管(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温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炜杰曾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隆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