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7175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烟气活性焦脱硫脱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该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包括:活性焦脱硫脱硝单元,活性焦脱硫脱硝单元上连通有用于烟气输入的进烟通道和用于烟气输出的排烟通道;和臭氧喷射装置,臭氧喷射装置包括一端设置在进烟通道内,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的臭氧发生器相连的臭氧喷射管道,臭氧喷射管道的位于进烟通道内的部分的侧壁上间隔形成有多个喷射口。其中,臭氧喷射管道的至少位于进烟通道内的部分构造为垂直于进烟通道内烟气的流动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能够强化脱硝效率,提高脱硝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
本技术属于烟气活性焦脱硫脱硝
,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钢铁、冶金等领域实现低排放的方式较多,例如,干法、半干法或湿法与SCR技术的组合,以实现活性焦脱硫脱硝的一体化系统。其中,SCR是指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其技术原理为:在催化剂作用下,向温度约280~420℃的烟气中喷入氨,以将NOX还原成N2和H2O的技术。其中,基于活性焦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中,受炭材料性能的制约,虽然能够在一个装置中实现活性焦脱硫脱硝,但是为实现较高的脱硝效率,通常需要烟气具有比较低的脱硝空速,从而导致系统庞大。同时由于烟气中95%以上的NOx成分中为NO、NO2含量较少,脱硝机理通常是基于NO为主的反应机理,从而使得NO的吸附反应成为了影响脱硝效果的关键因素。上述综合因素造成活性焦脱硝部分的系统较庞大,投资成本较高,同时一旦建设完成后,改造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通过向烟气中喷入强氧化剂,来改变烟气中NO/NO2的成分比例,从而改变SCR脱硝的反应机理,使传统的NO型SCR脱硝反应机理变成快速SCR的反应机理(NO2/NO=1:1)或者基于NO2型(NO2/NO>1)的SCR脱硝反应机理,从而强化脱硝效率,提高脱硝效果。本技术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包括:活性焦脱硫脱硝单元,活性焦脱硫脱硝单元上连通有用于烟气输入的进烟通道和用于烟气输出的排烟通道;和臭氧喷射装置,臭氧喷射装置包括一端设置在进烟通道内,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的臭氧发生器相连的臭氧喷射管道,臭氧喷射管道的位于进烟通道内的部分的侧壁上间隔形成有多个喷射口。其中,臭氧喷射管道的至少位于进烟通道内的部分构造为垂直于进烟通道内烟气的流动方向。进一步地,臭氧喷射管道包括间隔且平行的设置在进烟通道内的多个喷射子管道和连通各喷射子管道与外部的臭氧发生器的输送管道,各喷射子管道垂直于进烟通道内烟气的流动方向,喷射口形成在各喷射子管道的侧壁上。进一步地,臭氧喷射装置设置在进烟通道的外周壁的一侧或相对两侧或沿进烟通道的外周壁周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臭氧喷射装置设置在进烟通道的外周壁的相对两侧,各臭氧喷射装置的各喷射子管道交错设置。进一步地,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还包括喷氨装置,喷氨装置包括穿过进烟通道的外壁设置在进烟通道内的喷氨格栅,喷氨格栅位于喷射子管道与活性焦脱硫脱硝单元之间。其中,喷氨装置设置在进烟通道的外周壁的一侧或相对两侧或沿进烟通道的外周壁周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形成在喷射子管道上的喷射口和/或形成在喷氨格栅上的喷口的朝向与进烟通道内烟气流动的方向同向。进一步地,活性焦脱硫脱硝单元包括多个活性焦脱硫脱硝模块,进烟通道包括连通于位于首位的活性焦脱硫脱硝模块上的进烟子通道和依次串联各活性焦脱硫脱硝模块的过渡烟道,排烟通道连通于位于尾位的活性焦脱硫脱硝模块上。其中,臭氧喷射装置和/或喷氨装置设置在进烟子通道和/或过渡烟道上。进一步地,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进烟通道内且位于臭氧喷射装置与活性焦脱硫脱硝模块之间的气体混合装置。进一步地,活性焦脱硫脱硝模块构造为错流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或逆流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进一步地,进烟通道内的烟气的截面平均流速范围为0.15m/s-0.4m/s,有效空速范围为160m3/(m3·h)-400m3/(m3·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本技术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能够大大地提高脱硝效率,还通过将臭氧喷射管道位于进烟通道内的部分垂直于进烟通道内烟气的流动方向能够有效地保证臭氧与烟气的充分混合,从而使得烟气内的的转化更为均匀,进而可有效地促进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的脱硫效果,提高脱硫效率;2)本技术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通过向进烟通道内喷射臭氧以辅助脱硫,还能够进一步地减少原有的活性焦的装填量,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的投资成本;3)本技术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采用臭氧脱硝与活性焦脱硝的组合方式,可以根据入口烟气中的NOx的浓度变化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响应能力;4)本技术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的整体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尤其适用于现有技术中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的脱硝提效改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臭氧喷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100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100包括:活性焦脱硫脱硝单元1,活性焦脱硫脱硝单元1上连通有用于烟气输入的进烟通道11和用于烟气输出的排烟通道12;和臭氧喷射装置2,臭氧喷射装置2包括一端设置在进烟通道11内,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的臭氧发生器相连的臭氧喷射管道21,臭氧喷射管道21的位于进烟通道内的部分的侧壁上间隔形成有多个喷射口(图中未示出)。其中,臭氧喷射管道21的至少位于进烟通道11内的部分构造为垂直于进烟通道11内烟气的流动方向(如图1所示的A方向)。本技术实施例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100在使用时,烟气通过进烟通道11进入活性焦脱硫脱硝单元1的过程中,臭氧喷射装置2能够同时向进烟通道11内喷入臭氧。这样,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烟气内的NO能够与臭氧反应为NO2。而根据研究表明,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即SCR技术)中,NO2的反应活性要远高于NO的反应活性,从而使得烟气中的NO2与NH3的反应速率要远高于NO与NH3的反应速率。这样,当烟气中的NO2的含量增加时,例如当NO与NO2的含量相等时,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100内的反应机理也会逐渐从NO与NH3的反应变化为(NO+NO2)与NH3的反应,以形成快速SCR反应。而当烟气中的NO2的含量大于NO时,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100的脱硝反应能够转变为NO2为主要反应的反应机理,即转变为NO2与NH3的反应,从而能够最大化的提高烟气的脱硝效率。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100通过提高烟气中臭氧的浓度以提高NO2的浓度,能够直接提高本技术实施例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100的脱硝效果,强化脱硝效率。本技术实施例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100还将臭氧喷射管道21的至少位于进烟通道11内的部分构造成垂直于进烟通道11内烟气的流动方向(图1所示的A方向)。这样,当烟气经过臭氧喷射管道21所在的截面时,通过臭氧喷射管道21喷射的臭氧能够更为均匀的与烟气混合,从而能够更为有效且均匀的使烟气内的NO转化为NO2。结合上文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100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焦脱硫脱硝单元,所述活性焦脱硫脱硝单元上连通有用于烟气输入的进烟通道和用于烟气输出的排烟通道;和臭氧喷射装置,所述臭氧喷射装置包括一端设置在所述进烟通道内,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的臭氧发生器相连的臭氧喷射管道,所述臭氧喷射管道的位于所述进烟通道内的部分的侧壁上间隔形成有多个喷射口;其中,所述臭氧喷射管道的至少位于所述进烟通道内的部分构造为垂直于所述进烟通道内烟气的流动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焦脱硫脱硝单元,所述活性焦脱硫脱硝单元上连通有用于烟气输入的进烟通道和用于烟气输出的排烟通道;和臭氧喷射装置,所述臭氧喷射装置包括一端设置在所述进烟通道内,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的臭氧发生器相连的臭氧喷射管道,所述臭氧喷射管道的位于所述进烟通道内的部分的侧壁上间隔形成有多个喷射口;其中,所述臭氧喷射管道的至少位于所述进烟通道内的部分构造为垂直于所述进烟通道内烟气的流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喷射管道包括间隔且平行的设置在所述进烟通道内的多个喷射子管道和连通各所述喷射子管道与外部的臭氧发生器的输送管道,各所述喷射子管道垂直于所述进烟通道内烟气的流动方向,所述喷射口形成在各所述喷射子管道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喷射装置设置在所述进烟通道的外周壁的一侧或相对两侧或沿所述进烟通道的外周壁周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喷射装置设置在所述进烟通道的外周壁的相对两侧,各所述臭氧喷射装置的各所述喷射子管道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焦脱硫脱硝系统还包括喷氨装置,所述喷氨装置包括穿过所述进烟通道的外壁设置在所述进烟通道内的喷氨格栅,所述喷氨格栅位于所述喷射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刚徐大融柴永纯江浩李永旺白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