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效组合圆筒式气体过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712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效组合圆筒式气体过滤结构,包括外圆筒和内圆筒,所述外圆筒套设在内圆筒上并且与内圆筒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圆筒包括有初效过滤介体,所述初效过滤介体用于初步过滤气体中固体和液体杂质,所述内圆筒包括有高效过滤介体,所述高效过滤介体用于精细过滤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杂质,所述初效过滤介体和高效过滤介体均为折波式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气流由外往内通过,初效过滤介体用于过滤较大粒径的固体和液体杂质,高效过滤介体用于过滤细微尺寸固体和液体杂质,折波式结构,可以有效增大过滤面积,延长滤芯使用寿命;外圆筒与内圆筒可拆卸连接,使初效过滤介体的能够单独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效组合圆筒式气体过滤结构
本技术涉及气体过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双效组合圆筒式气体过滤结构。
技术介绍
天然气、煤气等气体在输送至用气设备前需要进行净化处理,主要原因在于:1、气体由于开采、上游净化处理不好、输送管路腐蚀等原因,会含有固体、液体等杂质;2、气体中的固体杂质会对管路、管线设备、用气设备以及相关的仪器仪表造成损坏;3、气体中的液体杂质会对管路、管线设备、用气设备以及相关的仪器仪表造成腐蚀,还会导致用气设备的工作不稳定,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杂质粒径分布范围广,过滤精度要求高,针对气体杂质中较大粒径杂质重量占比大的特点,一般在高效过滤结构的上游设置惯性预过滤环节,以延长高效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惯性预过滤结构用于管路输送气体时,存在以下问题:弯折式流道结构在尺寸上仍允许大粒径颗粒通过,固体过滤效果难保证;受管道设备结构空间限制,过滤面积偏小;过滤精度与过滤阻力矛盾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双效组合圆筒式气体过滤结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效组合圆筒式气体过滤结构,包括外圆筒和内圆筒,所述外圆筒套设在内圆筒上并且与内圆筒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圆筒包括有初效过滤介体,所述初效过滤介体用于初步过滤气体中固体和液体杂质,所述内圆筒包括有高效过滤介体,所述高效过滤介体用于精细过滤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杂质,所述初效过滤介体和高效过滤介体均为折波式结构。优选的,所述初效过滤介体由第一内侧金属编织网、合成纤维材料、第一外侧金属编织网依次叠合组成并且由内而外分布。优选的,所述外圆筒还包括第一内部骨架和第一外部骨架,所述初效过滤介体位于第一内部骨架与第一外部骨架之间并且与第一内部骨架或第一外部骨架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内部骨架和第一外部骨架均为钢板网结构。优选的,所述外圆筒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上卡环,下端设置有第一下卡环,所述第一上卡环和所述第一下卡环均用于使第一内部骨架、初效过滤介体及第一外部骨架相互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第一上卡环的侧端设置有套接环,所述套接环的截面为“Γ”形,所述套接环的上端与内圆筒的侧壁上端面抵接,所述第一上卡环上端设置有提手。优选的,所述高效过滤介体由内侧无纺布、第二内侧金属编织网、玻璃纤维材料、外侧无纺布、第二外侧金属编织网依次叠合组成并且由内而外分布。优选的,所述内圆筒还包括第二内部骨架和第二外部骨架,所述高效过滤介体位于第二内部骨架与第二外部骨架之间并且与第二内部骨架或第二外部骨架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内部骨架和第二外部骨架均为钢板网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内部骨架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环。优选的,所述内圆筒的上端设置有第二上卡环,下端设置有第二下卡环,所述第二上卡环和所述第二下卡环均用于使第二内部骨架、高效过滤介体及第二外部骨架相互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第一下卡环的内缘上端面低于第二下卡环的外缘上端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本技术中,气流由外往内通过,外圆筒的初效过滤介体用于过滤较大粒径的固体和液体杂质,内圆筒的高效过滤介体用于过滤细微尺寸固体和液体杂质,初效过滤介体和高效高效过滤介体均采用折波式结构,可以有效增大过滤面积,延长滤芯使用寿命;外圆筒套设在内圆筒上并且两者可拆卸连接,形成双效一体的过滤单元,可有效减轻高效过滤介体的容尘负荷,降低高效过滤介体的更换评率和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外圆筒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初效过滤介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图9为图8中D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内圆筒的剖视图;图11为图10中E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高效过滤介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F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外圆筒、11第一内部骨架、12初效过滤介体、121第一内侧金属编织网、122合成纤维材料、123第一外侧金属编织网、13第一外部骨架、14第一上卡环、15第一下卡环、16套接环、17提手、20内圆筒、21第二内部骨架、22高效过滤介体、221内侧无纺布、222第二内侧金属编织网、223玻璃纤维材料、224外侧无纺布、225第二外侧金属编织网、23第二外部骨架、24第二上卡环、25第二下卡环、26加强环、27上密封垫、28下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至图13,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一种双效组合圆筒式气体过滤结构,包括外圆筒10和内圆筒20,外圆筒10套设在内圆筒20上并且与内圆筒20可拆卸连接,外圆筒10包括有初效过滤介体12,初效过滤介体12用于初步过滤气体中固体和液体杂质,内圆筒20包括有高效过滤介体22,高效过滤介体22用于精细过滤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杂质,初效过滤介体12和高效过滤介体22均为折波式结构。在本技术中,气流由外往内通过,外圆筒10的初效过滤介体12用于过滤较大粒径的固体和液体杂质,内圆筒20的高效过滤介体22用于过滤细微尺寸固体和液体杂质,初效过滤介体12和高效过滤介体22均采用折波式结构,可以有效增大过滤面积,延长滤芯使用寿命;外圆筒10套设在内圆筒20上并且两者可拆卸连接,形成双效一体的过滤单元,可有效减轻高效过滤介体22的容尘负荷,降低高效过滤介体22的更换频率和维护成本。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初效过滤介体12由第一内侧金属编织网121、合成纤维材料122、第一外侧金属编织网123依次叠合组成并且由内而外分布,初效过滤介体12能够有效滤除粒径大于10μm的固定和液体杂质,达到初步过滤的效果,为高效过滤介体22减轻压力,提高了高效过滤介体22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合成纤维材料122选用具有耐水、耐油特性的合成纤维材料,保证初效过滤介体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效组合圆筒式气体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圆筒(10)和内圆筒(20),所述外圆筒(10)套设在内圆筒(20)上并且与内圆筒(20)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圆筒(10)包括有初效过滤介体(12),所述初效过滤介体(12)用于初步过滤气体中固体和液体杂质,所述内圆筒(20)包括有高效过滤介体(22),所述高效过滤介体(22)用于精细过滤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杂质,所述初效过滤介体(12)和高效过滤介体(22)均为折波式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效组合圆筒式气体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圆筒(10)和内圆筒(20),所述外圆筒(10)套设在内圆筒(20)上并且与内圆筒(20)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圆筒(10)包括有初效过滤介体(12),所述初效过滤介体(12)用于初步过滤气体中固体和液体杂质,所述内圆筒(20)包括有高效过滤介体(22),所述高效过滤介体(22)用于精细过滤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杂质,所述初效过滤介体(12)和高效过滤介体(22)均为折波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效组合圆筒式气体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效过滤介体(12)由第一内侧金属编织网(121)、合成纤维材料(122)、第一外侧金属编织网(123)依次叠合组成并且由内而外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效组合圆筒式气体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筒(10)还包括第一内部骨架(11)和第一外部骨架(13),所述初效过滤介体(12)位于第一内部骨架(11)与第一外部骨架(13)之间并且与第一内部骨架(11)或第一外部骨架(13)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内部骨架(11)和第一外部骨架(13)均为钢板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效组合圆筒式气体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筒(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上卡环(14),下端设置有第一下卡环(15),所述第一上卡环(14)和所述第一下卡环(15)均用于使第一内部骨架(11)、初效过滤介体(12)及第一外部骨架(13)相互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效组合圆筒式气体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卡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毅廖云杨晓光王燎峰刘世祥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七所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