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调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91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调光器,涉及照明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调光器本体,所述调光器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旋钮和控制开关的配合,可实现手动调节亮度范围的需求,利用负载检测器和导线的配合,自动检测负载类型,利用单片机自动启动对应的程序优化灯光稳定性,同时自动检测负载功率,当功率超过额定值时自动保护,利用信号接收器和负载检测器配合,实时采集运行状态,再利用单片机和负载检测器的配合,自动进行最高最低亮度的调节,使得亮度调节范围始终保持在最大范围,同时采用极低待机功耗设计,保证在关闭状态下,灯光不会无故启动,使得调光器的适用性和节能性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调光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光器,涉及照明控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调光器。
技术介绍
调光器是指改变照明装置中光源的光通量、调节照度水平的一种电气装置,其基本原理是改变输入光源的电流有效值以达到调光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在调光器的实际应用中,多数调光器兼容性较差,同时难以对光源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采集,而且在使用时能耗较高,导致调光器的适用性和节能性降低的问题;2、在使用光源进行照明时,有时需要对其照射的角度进行调节,以便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而多数光源不具备远程调节角度的能力,导致光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效率降低的问题;3、光源进行长期照明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长时间堆积,会使得光源损坏的几率增加,导致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调光器,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实时控制的能力,解决多数调光器兼容性较差,同时难以对光源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采集,而且在使用时能耗较高,导致调光器的适用性和节能性降低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多数光源不具备远程调节角度的能力,导致光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效率降低的问题,以达到提高光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率的效果,其中再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散热的能力,方便装置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使用成本,解决了光源进行长期照明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长时间堆积,会使得光源损坏的几率增加,导致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增加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调光器,包括调光器本体,所述调光器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灯架,所述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所述灯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灯板。所述调光器本体包括有调节旋钮和壳体,所述调节旋钮的侧面与壳体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灯架包括有顶板,所述顶板的正面与控制器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旋钮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内部且与壳体的内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旋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侧面与控制开关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壳体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负载检测器,所述负载检测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的顶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且与壳体的内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负载检测器的型号为XF10A-500B。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调节旋钮、壳体、导线、单片机、信号接收器和负载检测器共同配合,实时采集运行状态,同时对负载进行检测,对装置进行保护。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顶板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滚轮二,所述顶板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一,所述固定座一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固定座二,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四角固定连接有装配杆,所述电机的型号为Y80M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电机、螺纹杆、活动板、连接杆、滚轮二、固定座一、连杆和固定座二共同配合,进行光源的角度调节。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灯板包括有板体,所述板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壁与滚轮二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二的底面与板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板体的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光线感应控制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板体、移动座和光线感应控制器共同配合,调节角度。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机的内部设置有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信号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电机和单片机共同配合,实现电机的远程开启与关闭。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板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槽座,所述滑槽座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滚轮一,所述滚轮一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两端与顶板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滑槽座、活动板、滚轮一和导杆共同配合,保障活动板移动时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与顶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吸风装置,所述吸风装置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吸风装置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吸风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板,所述冷却箱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内壁上活动连接有加速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外壳体、吸风装置、出风口、进风口、冷却箱和加速装置共同配合,进行散热降温。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冷却箱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均匀分布在冷却箱的内表面上,所述冷却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冷却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冷却板和冷却管共同配合,对空气进行冷却。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热量检测器,所述热量检测器的顶部与顶板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吸风装置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信号发射控制器,所述热量检测器的输出端与信号发射控制器的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信号发射控制器的输出端与信号接收器的接收端信号连接,所述信号发射控制器的型号为MAM-10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热量检测器、信号发射控制器和信号接收器共同配合,实现温度的检测与装置的开启关闭。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速装置包括有辊体,所述辊体的两端与出风口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辊体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弧形叶,所述弧形叶的外表面上开设有风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辊体、弧形叶和风槽共同配合,进行风力加速。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调光器,采用调节旋钮、控制开关、导线、单片机、信号接收器和负载检测器的配合,通过调节旋钮和控制开关的配合,可实现手动调节亮度范围的需求,利用负载检测器和导线的配合,自动检测负载类型,利用单片机自动启动对应的程序优化灯光稳定性,同时自动检测负载功率,当功率超过额定值时自动保护,利用信号接收器和负载检测器配合,实时采集运行状态,再利用单片机和负载检测器的配合,自动进行最高最低亮度的调节,使得亮度调节范围始终保持在最大范围,同时采用极低待机功耗设计,保证在关闭状态下,灯光不会无故启动,避免了多数调光器兼容性较差,同时难以对光源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采集,而且在使用时能耗较高,导致调光器的适用性和节能性降低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提高调光器的适用性和节能性的效果;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调光器,包括调光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器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机构(2),所述控制机构(2)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灯架(3),所述灯架(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5),所述灯架(3)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灯板(6);/n所述调光器本体(1)包括有调节旋钮(11)和壳体(13),所述调节旋钮(11)的侧面与壳体(13)的外表面活动连接;/n所述灯架(3)包括有顶板(31),所述顶板(31)的正面与控制器(4)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31)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机(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调光器,包括调光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器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机构(2),所述控制机构(2)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灯架(3),所述灯架(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5),所述灯架(3)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灯板(6);
所述调光器本体(1)包括有调节旋钮(11)和壳体(13),所述调节旋钮(11)的侧面与壳体(13)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所述灯架(3)包括有顶板(31),所述顶板(31)的正面与控制器(4)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31)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机(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调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11)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3)的内部且与壳体(13)的内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旋钮(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12),所述控制机构(2)包括有单片机(21),所述单片机(21)的侧面与控制开关(1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3)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器(22),所述信号接收器(22)的输出端与单片机(21)的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壳体(13)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负载检测器(23),所述负载检测器(23)的输出端与单片机(21)的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线(14),所述导线(14)的顶端延伸至壳体(13)的外部且与壳体(13)的内外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调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4),所述螺纹杆(34)的一端与顶板(31)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34)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活动板(35),所述活动板(35)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连接杆(352),所述连接杆(352)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滚轮二(353),所述顶板(31)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一(312),所述固定座一(312)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连杆(313),所述连杆(313)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固定座二(314),所述顶板(31)的上表面四角固定连接有装配杆(3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所述的一种智能调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6)包括有板体(61),所述板体(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座(62),所述移动座(62)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壁与滚轮二(353)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振华董宇焘郭玉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汉莱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