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齐山专利>正文

氧气控制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688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氧气控制器和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连续性血液净化过滤器和氧气控制器,连续性血液净化滤器和氧气控制装置之间通过管路连通,氧气控制器包括压力调节装置和氧气输入装置,并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实现自动化监控氧气控制其器内的液面水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肺以外的方式为病人提供氧气,且对病人身体损伤较小,病人的经济负担小,医务人员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氧气控制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氧气控制器和输氧系统。
技术介绍
人体通过肺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一旦肺出现问题,人就有可能出现缺氧,在临床上这样的病人很多,一般的病症可以通过吸氧解决,但在很多情况下即使吸氧也解决不了病人缺氧的问题,甚至高浓度的吸氧反而会加重肺的损伤,因此临床迫切需要一个对于重症肺损伤的病人吸氧的解决方案。目前临床已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ECMO(体外模肺),但ECMO治疗对病人身体的损伤是非常大的,且操作难度非常大,费用极其昂贵,管理难度也是巨大的,所以临床上都是在病人肺损伤到不得不用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有些家庭因经济原因就不得不放弃治疗。所以此治疗方案不仅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也会对病人的家庭及医务人员也是极大的考验。其实在病人开始肺损伤后普通吸氧(氧浓度<50%)无法改善的时候到病人不得不用ECMO的过程中,病人的病情是一步一步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病人遭受到了极大的痛苦,因为病人普通吸氧无法改善病人身体的需氧量时,就必须增加吸入肺的氧气浓度,通过未受损的肺组织吸收更多的氧,而高浓度的氧气会对肺组织造成损伤,当吸入氧浓度超过50%时,吸入氧浓度越高对肺的损伤就越大。当肺进一步损伤时,吸收的氧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氧量时,又不得不更近一步的增加吸入氧浓度,所以病人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到最后肺损伤到极高浓度(氧浓度100%)的氧都不能满足病人身体的需要量时,才会考虑用ECMO治疗。所以急需要在病人普通吸氧无法改善缺氧的早期就有一个可以通过肺以外为病人提供氧气,且对病人身体损伤较小,经济压力也小,医务人员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氧系统,基本原理是将病人的血液从大静脉里抽出来,抽出的血液经过连续性血液净化过滤器中的半透膜,同时通过氧气控制器将氧气送到该半透膜,通过半透膜将的氧气弥散到过滤器中流动的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则可弥散到膜外,从而达到血液的气体交换,最后将气体交换好的血液回输到病人体内,这样病人就达到了体外输氧的过程。一种氧气控制器,包括氧气输入装置,压力调节装置和感知氧气控制器腔体内液面变化的液面感知装置,压力调节装置设置在腔体的上方,压力调节装置和腔体之间设置有通孔,压力调节装置的施压块位于所述通孔上,施压块上连接着施力元件;氧气输入装置通过输氧管与外界连通,氧气输入装置还包括输氧管开闭元件。进一步的,所述施力元件为弹簧,压力调节装置还包括旋转头,弹簧的上端连接着旋转头,弹簧的下端连接着施压块。进一步的,旋转头连接在旋转泵上。进一步的,液面感知装置为浮力调节装置,浮力调节装置包括浮子和支撑杆,浮子装在支撑杆的下部,支撑杆两端各设有橡胶头。进一步的,液面感知装置为安装于腔体外的液面感受器,所述腔体为透明或半透明。进一步的,还包括信号接收器、指令中心和控制线路,液面感受器通过控制线路连接于信号接收器,液面感受器将液面波动的值转化成电信号通过线路传递给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再将信号传递给指令中心,指令中心分别发出指令给旋转泵。进一步的,氧气输入装置包括氧气输出管、开关杆、开关和氧气输入管,开关杆的一端连接浮力调节装置,另一端连接开关。进一步的,氧气输入装置包括输氧管和输氧管夹,输氧管接入至管路,输氧管夹通过控制线路连接于指令中心。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氧气控制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中心、信号接收器,指令中心通过控制线路分别与压力调节装置的旋转泵和通气管路上的气体夹连接;信号接收器通过控制线路与液面感知装置;指令中心与信号接收器之间通过控制线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氧气控制器包括氧气输入装置,压力调节装置和感知氧气控制器腔体内液面变化的液面感知装置,压力调节装置设置在腔体的上方,压力调节装置和腔体之间设置有通孔,压力调节装置的施压块位于所述通孔上,施压块上连接着施力元件;氧气输入装置通过输氧管与外界连通,氧气输入装置还包括输氧管开闭元件。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输氧系统,包括连续性血液净化过滤器和本技术所述所述的氧气控制器,连续性血液净化滤器和氧气控制装置之间通过管路相互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连续性血液净化过滤器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半透膜,半透膜将过滤器分割成膜内和膜外两个空间,外壳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输入管和输出管,输入管和输出管分别与膜内相连通;病人的血液通过过滤器的输入管进入血液净化过滤器的膜内,经过膜的膜内透析后,从输出管离开过滤器流回病人体内。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输氧系统时通过连续性血液净化过滤器(CRRT)结合氧气控制器来完成病人的输氧。所述输氧系统能有效通过肺以外为病人提供氧气,且对病人身体损伤较小,经济压力也小,医务人员操作简单。ECMO需要在病人身上植入两根大管路,而本技术利用CRRT只需要植入一根管路。本技术在病人吸入氧浓度超过50%时即开始使用,这样对病人好,因为对于病人肺在吸入高浓度氧时会对肺有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种氧气输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氧气输入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种氧气输入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进行简要说明。如图1所示的输氧系统包括连续性血液净化过滤器和氧气控制器。所述连续性血液净化滤器和氧气控制装置之间通过管路4和8相互连通。连续性血液净化过滤器为普通的血液透析器或CRRT滤器,包括外壳32,设于外壳内的半透膜34和41,半透膜将过滤器分割成膜内33和膜外42两个空间,外壳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输入管31和输出管35,输入管和输出管分别与膜内33相连通。病人的血液通过过滤器的输入管31进入血液净化过滤器的膜内33,经过膜34和41的膜内33透析后,从输出管35离开过滤器流回病人体内。所述膜34和41是半透膜,例如,所述半透膜选自普通的血液透析膜,该半透膜只有允许小分子物质如气体,水,无机盐,炎性介质等通过。所以,血细胞及大分子物质无法通过半透膜34和41渗透至膜外42,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是可以弥散到膜外来,同样膜外的氧气也可以弥散到膜内与红细胞结合,从而完成气体交换。在外壳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分别与管路4和8连接。氧气控制器包括设置在壳体26(图中显示的5也为壳体,同壳体26一致)内的压力调节装置、浮力调节装置和氧气输入装置,压力调节装置与浮力调节装置自上而下竖直设立于壳体26内,浮力调节装置与氧气输入装置的开关杆10活动连接,如图1所示,开关杆10与浮力调节装置下端的夹子13连接。氧气控制器通过管路4和8与连续性血液净化过滤器连通。当连续性血液净化过滤器在工作时膜内是有很大的正压,所以血液里的水是会渗透到膜外。因此,不仅要保证膜外有一定的氧气空间,还要保证膜外有相应的压力,而这个压力由压力调节装置来完成。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旋转头1和压力头3,旋转头1和压力头3之间安装有弹簧2。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气控制器,包括氧气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调节装置和感知氧气控制器腔体内液面变化的液面感知装置,压力调节装置设置在腔体的上方,压力调节装置和腔体之间设置有通孔,压力调节装置的施压块位于所述通孔上,施压块上连接着施力元件;氧气输入装置通过输氧管与外界连通,氧气输入装置还包括输氧管开闭元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气控制器,包括氧气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调节装置和感知氧气控制器腔体内液面变化的液面感知装置,压力调节装置设置在腔体的上方,压力调节装置和腔体之间设置有通孔,压力调节装置的施压块位于所述通孔上,施压块上连接着施力元件;氧气输入装置通过输氧管与外界连通,氧气输入装置还包括输氧管开闭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元件为弹簧,压力调节装置还包括旋转头,弹簧的上端连接着旋转头,弹簧的下端连接着施压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旋转头连接在旋转泵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液面感知装置为浮力调节装置,浮力调节装置包括浮子和支撑杆,浮子装在支撑杆的下部,支撑杆两端各设有橡胶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液面感知装置为安装于腔体外的液面感受器,所述腔体为透明或半透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氧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接收器、指令中心和控制线路,液面感受器通过控制线路连接于信号接收器,液面感受器将液面波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齐山
申请(专利权)人:刘齐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