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竹浆纤维、制备方法及防伪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6785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伪竹浆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粉碎后的竹浆粕浸渍于碱溶液后进行碱化处理以及磺化处理,与离子液体混合后溶解于碱溶液并过滤后,熟成后得到纺丝粘胶;将纺丝粘胶与至少一种氨基酸金属螯合物和分散剂混匀,得到纺丝液;然后将纺丝液纺丝后浸入酸浴中以进行凝固成型,经牵伸、切断、水洗、脱硫、漂白、上油、脱水和烘干步骤处理后得到防伪竹浆纤维;其中,氨基酸金属螯合物的总量占竹浆粕质量分数的0.1‑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伪竹浆纤维利用氨基酸金属螯合物作为防伪示踪剂,对竹浆纤维进行防伪加密处理,通过对金属元素和氨基酸种类的检测和编码进行防伪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伪竹浆纤维、制备方法及防伪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纤维,尤其涉及一种防伪竹浆纤维、制备方法及防伪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防伪纤维主要以化学纤维为主,且大多通过纤维的颜色进行防伪标识,不可追踪其来源。例如中国专利技术CN1763311A公开了一种复合防伪纤维,包括了内外二层,内层为非晶合金纤维,外层为发光材料层,外层通过涂染、粘附、包覆于内层的非晶合金纤维上。该防伪纤维在具备非晶合金纤电磁特性的同时,还具备光学发光性能。其电磁特性可供仪器检测真伪;光学发光性能可供公众鉴别真伪。又如中国专利技术CN107475853A公开了一种防伪纤维的制备方法,依次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将单或多股基底纤维和水溶或热熔性纤维纺织成滤网,所述滤网以基底纤维为经线、水溶或热熔性纤维为纬线,或以基底纤维为纬线、水溶或热熔性纤维为经线;之后将滤网通过加热通道并裁剪,实现单丝颜色的可控编码。上述纤维的防伪方法主要是对纤维添加颜色的防伪方法,即在纤维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对一部分纤维进行涂染等工序添加颜色,使其具有可防伪的特性。然而此类防伪纤维的制备方法工序冗长,能耗过大,不可追踪,且对纤维的使用性能有较大负面影响。目前氨基酸金属螯合物的开发应用于动物饲料和植物肥料领域,如中国专利CN108244346A中氨基酸螯合钙作为畜禽用生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到畜禽用生物饲料中,以加强动物体抗生素的合成,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促进其生长。但目前并未有技术公开氨基酸金属螯合物在制备防伪材料中的用途。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竹浆纤维、制备方法及防伪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防伪竹浆纤维利用氨基酸金属螯合物作为防伪示踪剂,对竹浆纤维进行防伪加密处理,通过对金属元素和氨基酸种类的检测和编码进行防伪识别。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公开氨基酸金属螯合物作为防伪竹浆纤维的防伪追踪剂的应用。上述应用指的是,在竹浆纤维的制备过程中,添加氨基酸金属螯合物作为防伪追踪剂,以制备出防伪竹浆纤维。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竹浆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粉碎后的竹浆粕浸渍于碱溶液后进行碱化处理以及磺化处理,与离子液体混合后溶解于碱溶液并过滤后,熟成后得到纺丝粘胶;(2)将纺丝粘胶与至少一种氨基酸金属螯合物和分散剂混匀,得到纺丝液;然后将纺丝液纺丝后浸入酸浴中以进行凝固成型,经牵伸、切断、水洗、脱硫、漂白、上油、脱水和烘干步骤处理后得到防伪竹浆纤维;其中,每种氨基酸金属螯合物占竹浆粕质量分数的0.1-1‰。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浸渍采用二次浸渍工艺,其中一次浸渍采用230-235g/L的NaOH,浸渍温度为45-55℃,二次浸渍采用195-200g/L的NaOH浓度,浸渍温度为45-55℃。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浸渍于碱溶液时,浸渍浴比为1:20。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浸渍于碱溶液时碱溶液中还加入有BerolVisco388(瑞典阿克苏诺贝尔公司,CAS号55353-28-1),加入量为竹浆粕中甲纤重量的0.1-0.2%。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竹浆粕的聚合度为500-600,纤维素含量为90%。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纺丝粘胶的甲纤质量分数为27-30%,碱含量为15wt%-18wt%。进一步地,采用CS2进行磺化处理,CS2加入量为竹浆粕中甲纤质量的30%-35%。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离子液体包括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1-烯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AMIM]Br)和1-丁基-3-甲基咪唑氯([BMIM]Cl)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与离子液体混合后经过两道溶解及两道过滤工序,一道溶解时间3h,溶解温度55℃-60℃;二道溶解时间5h,溶解温度60℃-65℃。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熟成时间为110-130min。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采用超声震动法将纺丝粘胶与至少一种氨基酸金属螯合物和分散剂混匀,超声时长120min。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氨基酸金属螯合物包括色氨基酸钙、甘氨基酸铜、蛋氨基酸锰和谷氨基酸铁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氨基酸金属螯合物为上述螯合物中的两种。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分散剂为阴离子、非离子或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酸浴包括硫酸85g/L-130g/L以及硫酸钠240g/L-340g/L,浴温为45℃-60℃。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水洗温度为60-65℃。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防伪竹浆纤维,包括竹浆纤维以及分布于竹浆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氨基酸金属螯合物。本专利技术的防伪竹浆纤维中以氨基酸金属螯合物作为防伪示踪剂,其绿色安全,使得加工过程更绿色安全;同时使得整个防伪加工过程简洁。氨基酸金属螯合物总添加量为竹浆粕质量分数的0.1-1‰,且均匀混合,不会对纤维的理化性质及外观有负面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防伪竹浆纤维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密步骤和解密、鉴别步骤:加密步骤包括:根据氨基酸金属螯合物的类型和用量,对防伪竹浆纤维进行编码,发出加密信息;解密、鉴别步骤包括:获得加密信息,并测试竹浆纤维中的氨基酸和金属离子的类型和用量;然后与获得的加密信息比较,鉴别竹浆纤维的真伪。进一步地,对氨基酸种类和含量测定采用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金属元素种类与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检测。借由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伪竹浆纤维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氨基酸金属螯合物作为防伪示踪剂,对竹浆纤维进行防伪加密,防伪示踪剂添加于竹浆纤维的制备过程中,制备方法工序简便,能耗较小,获得含有特定金属元素和特定氨基酸种类的竹浆纤维,可通过对金属元素和氨基酸种类的检测来追踪识别纤维来源,以字母或数字对其种类进行编号,形成独特的区块密码,防伪隐蔽性好。本专利技术利用金属元素和氨基酸种类和含量作为防伪标识,防伪竹浆纤维添加的氨基酸金属螯合物含量很低且防伪标识在纤维内部,不影响竹浆纤维的整体纤维性能;防伪竹浆纤维的防伪标识氨基酸金属螯合物可均匀分布在纤维中,且易检测识别,时效长,具有有效加密性和可追踪性,可根据防伪编码追踪纤维来源,防伪力度高;防伪标识氨基酸金属螯合物只在纺前过滤工序后加入,不会增加竹浆纤维制备工艺的复杂性及加工成本,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详细附图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防伪竹浆纤维的制备方法工艺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以下实施例中,测试和评价方法如下:一、金属元素测定:(1)取1g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氨基酸金属螯合物作为防伪竹浆纤维的防伪追踪剂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氨基酸金属螯合物作为防伪竹浆纤维的防伪追踪剂的应用。


2.一种防伪竹浆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粉碎后的竹浆粕浸渍于碱溶液后进行碱化处理以及磺化处理,与离子液体混合后溶解于碱溶液并过滤后,熟成后得到纺丝粘胶;
(2)将所述纺丝粘胶与至少一种氨基酸金属螯合物和分散剂混匀,得到纺丝液;然后将所述纺丝液纺丝后浸入酸浴中以进行凝固成型,经牵伸、切断、水洗、脱硫、漂白、上油、脱水和烘干步骤处理后得到所述防伪竹浆纤维;其中,所述氨基酸金属螯合物的总量占竹浆粕质量分数的0.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浸渍采用二次浸渍工艺,其中一次浸渍采用230-235g/L的NaOH,浸渍温度为45-55℃,二次浸渍采用195-200g/L的NaOH浓度,浸渍温度为45-5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竹浆粕的聚合度为500-600,纤维素含量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纺丝粘胶的甲纤质量分数为27-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清万成伟王钟王国和潘志娟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