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厨房抗疲劳地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56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14
新型厨房抗疲劳地垫,包括软体地垫基体和垫高条,垫高条固定连接于软体地垫基体的上表面;所述垫高条位于软体地垫基的边沿或靠近软体地垫基体的一侧;所述垫高条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软体地垫基体的长度;垫高条顶部的水平高度高于软体地垫基上表面的水平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垫高条的设置,是的人体的脚后跟踩在地垫的垫高条上,前脚掌部分踩在软体地垫基体上,使人体的重心从脚后跟受力点前移至脚掌内弓处,并使得受力面积扩大至整个脚掌,从而达到缓解人体站姿所产生的疲劳感,同时冲压和粘合剂的设置使得软体地垫基体和垫高条之间具有更好的牢固度,从而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厨房抗疲劳地垫
本技术属于地垫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厨房抗疲劳地垫。
技术介绍
目前,在传统的家庭厨房环境中,人在厨房的活动时间可以说是占据了一定的比例的。通常人们在工作疲劳了一天下班后,还需要继续进入厨房进行洗菜、做菜、洗碗等工作,长时间的站立会极大的加重我们人体的疲劳感,即使有些家庭在厨房也放置了一块软地垫用于缓解长时间站立引起的疲劳感,也因为其地垫的设计为单层结构,没有复合人体工程学,人体站立时的脚后跟受力点依旧没有得到缓解,疲劳感没有得到多大的缓解。一般人在直立的时候,重心是稍微靠向脚跟,而脚后跟上有很多血管和神经,长时间压迫会导致头晕,例如涌泉穴,如果长时间压迫容易造成头晕的现象,而人们在厨房进行洗菜、做菜、洗碗等工作时通常需要站立较长的时间,不利于人体的长久站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身体前倾,简单可靠,便捷有效的新型厨房抗疲劳地垫。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厨房抗疲劳地垫,包括软体地垫基体和垫高条,垫高条固定连接于软体地垫基体的上表面;所述垫高条位于软体地垫基的边沿或靠近软体地垫基体的一侧;所述垫高条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软体地垫基体的长度;垫高条顶部的水平高度高于软体地垫基上表面的水平高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软体地垫基体和垫高条之间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软体地垫基体的侧边上形成有修型边,修型边沿软体地垫基体的侧边环绕软体地垫基体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修型边的水平高度为软体地垫基体高度的四分之一。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软体地垫基体的上表面边沿处与修型边之间形成圆弧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软体地垫基体的下表面边沿处与修型边之间形成圆弧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垫高条的顶部为水平结构,垫高条的边沿处与软体地垫基体之间形成圆角包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软体地垫基体和垫高条的厚度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软体地垫基体和垫高条均为PVC发泡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垫高条的设置,是的人体的脚后跟踩在地垫的垫高条上,前脚掌部分踩在软体地垫基体上,使人体的重心从脚后跟受力点前移至脚掌内弓处,并使得受力面积扩大至整个脚掌,从而达到缓解人体站姿所产生的疲劳感,同时冲压和粘合剂的设置使得软体地垫基体和垫高条之间具有更好的牢固度,从而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冲压成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面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中附图标记:修型边1,圆弧结构2,垫高条3,圆角包边4,软体地垫基体5,上型模6,下型模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图1-5所示,厨房抗疲劳地垫,包括软体地垫基体5和垫高条3,垫高条3固定连接于软体地垫基体5的上表面;垫高条3位于软体地垫基体5的边沿或靠近软体地垫基体5的一侧;垫高条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软体地垫基体5的长度;垫高条3顶部的水平高度高于软体地垫基体5上表面的水平高度,垫高条3在软体地垫基体5上的位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垫高条3的位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垫高条3通常设置于软体地垫基体5中心的一侧,垫高条3沿软体地垫基体5的长度或宽度方向进行设置,垫高条3的长度不大于软体地垫基体5的长度。软体地垫基体5和垫高条3之间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粘合剂选用无毒的强性粘合剂,通过人工或机器将软体地垫基体5和垫高条3粘合。软体地垫基体5的侧边上形成有修型边1,修型边1沿软体地垫基体5的侧边环绕软体地垫基体5设置,软体地垫基体5和垫高条3之间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后,将软体地垫基体5和垫高条3整体放置于上型模6和下型模7组成的挤压模具中进行挤压成型,修型边1由上型模6和下型模7进行挤压成型。修型边1的水平高度为软体地垫基体5高度的四分之一,修型边1为工艺成型所致,软体地垫基体5的上表面边沿处与修型边1之间形成圆弧结构2,软体地垫基体5的下表面边沿处与修型边1之间形成圆弧结构2,使得软体地垫基体5的边沿处形成圆角结构,从而增大人体的脚部站立在软体地垫基体5边沿处时的接触面积,使得软体地垫基体5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垫高条3的顶部为水平结构,水平结构便于人体脚部的站立,垫高条3的边沿处与软体地垫基体5之间形成圆角包边4,使得增大人体的脚部站立在软体地垫基体5边沿处时的接触面积,使得软体地垫基体5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软体地垫基体5和垫高条3的厚度相同,软体地垫基体5和垫高条3均为PVC发泡材质。在实际使用中,人体的脚后跟踩在垫高条3上,前脚掌部分踩在软体地垫基体5上,使人体的重心从脚后跟受力点前移至脚掌内弓处,并使得受力面积扩大至整个脚掌,从而达到缓解人体站姿所产生的疲劳感。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修型边1,圆弧结构2,垫高条3,圆角包边4,软体地垫基体5,上型模6,下型模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厨房抗疲劳地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软体地垫基体(5)和垫高条(3),垫高条(3)固定连接于软体地垫基体(5)的上表面;所述垫高条(3)位于软体地垫基体(5)的边沿或靠近软体地垫基体(5)的一侧;所述垫高条(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软体地垫基体(5)的长度;垫高条(3)顶部的水平高度高于软体地垫基体(5)上表面的水平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厨房抗疲劳地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软体地垫基体(5)和垫高条(3),垫高条(3)固定连接于软体地垫基体(5)的上表面;所述垫高条(3)位于软体地垫基体(5)的边沿或靠近软体地垫基体(5)的一侧;所述垫高条(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软体地垫基体(5)的长度;垫高条(3)顶部的水平高度高于软体地垫基体(5)上表面的水平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厨房抗疲劳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地垫基体(5)和垫高条(3)之间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厨房抗疲劳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地垫基体(5)的侧边上形成有修型边(1),修型边(1)沿软体地垫基体(5)的侧边环绕软体地垫基体(5)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厨房抗疲劳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型边(1)的水平高度为软体地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钢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武义自然美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