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材料电镀砂轮磨料重排均布上砂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642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硬材料电镀砂轮磨料重排均布上砂装置及方法,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托板和盖板,所述托板之间设有上砂轴,上砂轴上固定设置有砂轮基体,所述托板和盖板之间设有砂罩,砂罩之间设有超硬磨料,砂轮基体置于超硬磨料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磨料密度一致性,通过规定磨料用量实现磨料定量添加,保证治具内每次上砂时压力的一致性,通过螺纹配合的特性实现砂轮的旋转下移,将贴紧砂轮基体表面的磨料进行重排,保证磨料分布的均匀性,在总电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控制每片砂轮磨料密度的一致性。同时本方法能够实现一次上砂成功,实现电镀砂轮型面单次上砂需求,杜绝补砂对砂轮镀后尺寸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砂轮镀后型面的跳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硬材料电镀砂轮磨料重排均布上砂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硬材料电镀磨具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超硬材料电镀砂轮磨料重排均布上砂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电镀磨具制造过程中,粗颗粒磨料(粒径在0.1mm以上)的电镀磨具,通常采用“埋砂法”,就是采用小于0.3-0.6A/dm2的电流密度,将砂轮基体直接埋在磨料中,保持一定时间进行上砂电镀,再冲洗掉多余磨料进行加厚电镀。针对砂轮尺寸精度要求0.005mm以下,电镀磨料粒径在0.1mm以上的砂轮,现有的埋砂法存在以下问题:埋砂量不可控,相同电量不同批次电镀的磨料密度波动较大;磨料添加过程中难以均匀填充,各个位置磨料堆积密度不同,导致砂轮磨料层存在磨料团聚问题;难以一次上砂成功,需要对缺砂位置进行多次补砂,导致镀后砂轮型面跳动波动较大;难以有效控制砂轮磨料层厚度一致性和稳定性。上述问题,制约了高精度复杂型面电镀砂轮技术进步,成为行业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超硬材料电镀砂轮磨料重排均布上砂装置及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一次上砂,磨料分布均匀、稳定性好、操作便捷。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硬材料电镀砂轮磨料重排均布上砂装置,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托板和盖板,所述托板之间设有上砂轴,上砂轴上固定设置有砂轮基体,所述托板和盖板之间设有砂罩,砂罩内设有超硬磨料,砂轮基体置于超硬磨料中。所述上砂轴下端设有螺纹Ⅰ,螺纹Ⅰ与托板内壁上的内螺纹配合,上砂轴上端设有螺纹Ⅱ,固定螺母与螺纹Ⅱ配合将上砂轴固定于盖板之间。所述上砂轴上还设有卡块,卡块置于托板和砂轮基体之间,砂轮基体上端设有压紧螺母,压紧螺母设置在上砂轴上。所述砂罩为有机玻璃板、PP板或PVC板中的一种,砂罩上设有镀液孔,镀液孔的孔径为1-5mm、孔间距为1-3mm,镀液孔内壁上粘结有尼龙层。所述砂罩内径与砂轮基体之间的间距为1-8mm。所述砂轮基体材质为钢、铜或合金中的一种,电镀型面是平行、半圆形、齿形对称形状中的一种,砂轮外径为φ30-φ200mm。所述超硬磨料为金刚石或CBN中的一种,超硬磨料粒度为20#--400#,所述尼龙层的孔径小于超硬磨料的粒径。所述的均布上砂的方法,步骤如下:a、将砂轮基体与上砂轴进行组装,并通过螺纹Ⅰ与托板内壁上的内螺纹配合;b、将步骤a组合后的治具放入电镀液中,电镀液为常规的硫酸镍或氨基磺酸镍镀液配方体系,向砂罩中添加超硬磨料,使用带刻度的针筒状专用量具进行磨料定量添加,转动砂轮基体使砂轮基体旋转下移至砂罩中部,砂轮基体上端利用压紧螺母固定,盖上盖板并拧紧固定螺母;c、保持该状态一定时间,再进行卸砂操作,回收多余磨料,进行加厚工艺。所述步骤b中盖板设置在压紧螺母外侧,固定螺母设置在盖板上方,并通过与螺纹Ⅱ螺纹配合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磨料密度一致性,通过规定磨料用量实现磨料定量添加,保证治具内每次上砂时压力的一致性,在总电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控制每片砂轮磨料密度的一致性。(2)有效降低镀层上的磨料聚团。通过螺纹配合的特性实现砂轮的旋转下移,将贴紧砂轮基体表面的磨料进行重新排布,大大降低了磨料团聚的概率,能够有效的降低磨料团聚。(3)减小镀后砂轮型面跳动量。本方法能够实现一次上砂成功,实现电镀砂轮型面单次上砂需求,杜绝补砂对砂轮镀后尺寸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砂轮镀后型面的跳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超硬材料电镀砂轮磨料重排均布上砂装置,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托板3和盖板4,所述托板3之间设有上砂轴2,上砂轴2上固定设置有砂轮基体10,所述托板3和盖板之间设有砂罩5,砂罩5内设有超硬磨料8,砂轮基体10置于超硬磨料8中。所述上砂轴2下端设有螺纹Ⅰ13,螺纹Ⅰ13与托板3内壁上的内螺纹配合,上砂轴2上端设有螺纹Ⅱ9,上砂轴2上端突出盖板4设置,利用固定螺母7与螺纹Ⅱ9配合将上砂轴2固定于盖板4之间,固定螺母7的外径大于两个盖板4之间的内径。优选地,所述上砂轴2上还设有卡块12,卡块12置于托板3和砂轮基体10之间,砂轮基体10上端设有压紧螺母6,压紧螺母6设置在上砂轴2上。所述砂罩5为有机玻璃板、PP板或PVC板中的一种,砂罩5上设有镀液孔1,镀液孔1的孔径为1-5mm、孔间距为1-3mm,镀液孔1内壁上粘结有尼龙层11。所述砂罩5内径与砂轮基体10之间的间距为1-8mm。所述砂轮基体10材质为钢、铜或合金中的一种,电镀型面是平行、半圆形、齿形对称形状中的一种,砂轮外径为φ30-φ200mm。所述超硬磨料8为金刚石或CBN中的一种,超硬磨料粒度为20#--400#,所述尼龙层11的孔径小于超硬磨料的粒径,以保证镀液通过并有效隔绝磨料。优选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均布上砂的方法,步骤如下:a、将砂轮基体10与上砂轴2进行组装,并通过螺纹Ⅰ13与托板3内壁上的内螺纹配合;b、将步骤a组合后的治具放入电镀液中,向砂罩5中添加超硬磨料8,转动砂轮基体10使砂轮基体10旋转下移至砂罩5中部,砂轮基体10上端利用压紧螺母6固定,盖上盖板4并拧紧固定螺母7;上砂过程中,砂罩5浸泡于电镀液中,电镀液通过镀液孔1进入超硬磨料8中,使得磨料为泥浆状磨料液,而由于尼龙层11的孔径小于超硬磨料的粒径,能保证镀液通过并有效隔绝磨料渗出;c、保持该状态一定时间,再进行卸砂操作,回收多余磨料,进行加厚工艺。所述步骤b中盖板4设置在压紧螺母6外侧,固定螺母7设置在盖板4上方,并通过与螺纹Ⅱ9螺纹配合固定连接。实施例1电镀一种平行砂轮砂轮参数:直径35mm,电镀型面为圆柱面。基体材料:钢(1)电镀按常规的硫酸镍电镀液配方配置电镀液,使用本方法进行埋砂。基体经前处理、预镀等工序后,装夹至本专利夹具中,填充磨料CBN120/140、体积40.5ml,操作时间6min,静置上砂40min。电镀结束后从电镀槽中取出卸砂,拧下带砂轮的轴,转移加厚槽进行加厚,加厚6h后得成品。(2)镀后检测经投影仪检测跳动小于0.01mm,超景深体式显微镜拍摄照片放大150倍后,照片视野内磨料团聚个数少于3个。经型面检测修整后,装至专用机床试磨,工件表面无划痕、亮线等缺陷,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硬材料电镀砂轮磨料重排均布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托板(3)和盖板(4),所述托板(3)之间设有上砂轴(2),上砂轴(2)上固定设置有砂轮基体(10),所述托板(3)和盖板之间设有砂罩(5),砂罩(5)内设有超硬磨料(8),砂轮基体(10)置于超硬磨料(8)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硬材料电镀砂轮磨料重排均布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托板(3)和盖板(4),所述托板(3)之间设有上砂轴(2),上砂轴(2)上固定设置有砂轮基体(10),所述托板(3)和盖板之间设有砂罩(5),砂罩(5)内设有超硬磨料(8),砂轮基体(10)置于超硬磨料(8)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硬材料电镀砂轮磨料重排均布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砂轴(2)下端设有螺纹Ⅰ(13),螺纹Ⅰ(13)与托板(3)内壁上的内螺纹配合,上砂轴(2)上端设有螺纹Ⅱ(9),固定螺母(7)与螺纹Ⅱ(9)配合将上砂轴(2)固定于盖板(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硬材料电镀砂轮磨料重排均布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砂轴(2)上还设有卡块(12),卡块(12)置于托板(3)和砂轮基体(10)之间,砂轮基体(10)上端设有压紧螺母(6),压紧螺母(6)设置在上砂轴(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硬材料电镀砂轮磨料重排均布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罩(5)为有机玻璃板、PP板或PVC板中的一种,砂罩(5)上设有镀液孔(1),镀液孔(1)的孔径为1-5mm、孔间距为1-3mm,镀液孔(1)内壁上粘结有尼龙层(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硬材料电镀砂轮磨料重排均布上砂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宝付林泊刘天立王帅李彬王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