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38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湿口罩,包括罩体、加湿模块和挂耳带,罩体依次设有第一无纺布层、第二无纺布层、活性炭纤维层、熔喷布层和第三无纺布层,第一无纺布层中端靠下位置设有内开口,对应内开口设有对应尺寸的防水透气无纺布并对应与其粘接固定,罩体上端设有鼻夹;加湿模块设有医用脱脂棉、导流管和储水囊,医用脱脂棉和储水囊通过导流管连接,储水囊上设有注水口和口盖;挂耳带对称固定连接在罩体的两端,医用脱脂棉尺寸和防水透气无纺布尺寸相对应,并对应的粘贴连接,注水口穿过罩体层于罩体外侧表面上端伸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确保口罩加湿湿度足够,加湿效果持续稳定,加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湿口罩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加湿口罩。
技术介绍
临床患者,尤其是口、鼻、呼吸道等疾病的患者中,很多容易咽喉干燥,需要呼吸湿度较大的空气,以及由于患者因行动不便饮水量较少,再加上空气干燥,也需要呼吸湿度较大的空气,才能感觉比较舒服。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不少加湿口罩,不过这些口罩中,大多加湿度不够,效果不理想,或者加湿时间较短;采用加湿片的口罩,放置加湿片的开口处,也很容易沾上灰尘,更换加湿片不方便,也容易碰触口罩内层导致不卫生;还有些口罩边缘贴脸遮挡不严密而漏气,也影响了口罩的加湿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确保口罩加湿湿度足够,加湿效果持续稳定,加湿操作方便的口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加湿口罩的加湿湿度不够,效果不理想,加湿操作不便,口罩边缘遮挡不严密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湿口罩,包括罩体、加湿模块和挂耳带,罩体依次设有第一无纺布层、第二无纺布层、活性炭纤维层、熔喷布层和第三无纺布层,第一无纺布层中端靠下位置设有内开口,罩体还设有防水透气无纺布和鼻夹,防水透气无纺布尺寸和第一无纺布层所设内开口尺寸相对应,并对应粘接固定在第一无纺布层内开口处,鼻夹设置在罩体上端,粘贴固定在熔喷布层和第三无纺布层之间;加湿模块设有医用脱脂棉、导流管和储水囊,医用脱脂棉和储水囊通过导流管连接,储水囊上设有注水口和口盖,口盖能够盖在注水口上;挂耳带对称固定连接在罩体的两端,医用脱脂棉尺寸和防水透气无纺布尺寸相对应,位于防水透气无纺布和第二无纺布层之间,对应的粘贴连接在防水透气无纺布上方,储水囊下端部分位于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之间,储水囊的注水口穿过罩体层于罩体外侧表面上端伸出。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口盖材料为防水透气膜。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储水囊数量为2个,对称设置于罩体佩戴时鼻梁两侧处的位置,形状和鼻梁两侧凹状空间形状相对应。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导流管顺着导流方向的一端,水平向下倾斜。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罩体设有绒边,绒边和罩体周边缝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采用储水囊提供充足水分,医用脱脂棉良好吸水性,并将水分渗透给无纺布的技术方案,使得吸入的空气湿度足够,效果持续稳定,有效的解决加湿是都不够,效果不够稳定的问题;(2)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用注射器通过口罩外侧上的注水口给储水囊注入干净水,操作方便,避免了常用的加湿片口罩在更换加湿片的不便操作,以及避免了该操作中容易碰触口罩内层导致不卫生的情况;(3)采用罩体设有绒边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口罩边缘贴脸遮挡的严密性,进而提高了口罩的加湿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口罩的内侧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口罩的外侧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口罩的分层结构示意图。图中:罩体1,第一无纺布层11,防水透气无纺布12,第二无纺布层13,活性炭纤维层14,熔喷布层15,第三无纺布层16,鼻夹17,绒边18,加湿模块2,医用脱脂棉21,导流管22,储水囊23,注水口24,口盖25,挂耳带3。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中所示的一种加湿口罩,包括罩体1、加湿模块2和挂耳带3,罩体1依次设有第一无纺布层11、第二无纺布层13、活性炭纤维层14、熔喷布层15和第三无纺布层16,第一无纺布层11中端靠下位置设有内开口,罩体1还设有防水透气无纺布12和鼻夹17,防水透气无纺布12尺寸和第一无纺布层11所设内开口尺寸相对应,并对应粘接固定在第一无纺布层11内开口处,鼻夹17设置在罩体1上端,粘贴固定在熔喷布层15和第三无纺布层16之间;加湿模块2设有医用脱脂棉21、导流管22和储水囊23,医用脱脂棉21和储水囊23通过导流管22连接,储水囊23上设有注水口24和口盖25,口盖25能够盖在注水口24上;挂耳带3对称固定连接在罩体1的两端,医用脱脂棉21尺寸和防水透气无纺布12尺寸相对应,位于防水透气无纺布12和第二无纺布层13之间,对应的粘贴连接在防水透气无纺布12上方,储水囊23下端部分位于第一无纺布层11和第二无纺布层13之间,储水囊23的注水口24穿过罩体1层于罩体1外侧表面上端伸出。使用时,打开口盖25,然后用注射器将赶干净的水通过注水口24注入储水囊23中,然后将口盖25盖上,储水囊23中的水通过导流管22流到医用脱脂棉21处,医用脱脂棉21良好的吸水性,保持较大的湿度,湿度饱和后,便有水分从医用脱脂棉21渗透到第一无纺布层11和第二无纺布层13上,保持了无纺布上足够的湿度,在吸入空气被第三无纺布层16、熔喷布层15和活性炭纤维层14过滤后,再通过湿润的第二无纺布层13和第一无纺布层11时,使得被吸入的空气含有足够的湿度。防水透气无纺布12有效的避免了医用脱脂棉21由于良好吸水性导致水分直接渗透过来到达面部而不适。由于有储水囊23储存水分持续供给医用脱脂棉21,这就确保了口罩加湿效果的持续稳定;当储水囊23中储备的水分不足时候,可以再次通过注水口24注射补充干净的水。优选的方案中,再次参考图3,所述口盖25材料为防水透气膜,既保证了水分不会外漏,也因为通气性良好,使得水分在口罩内部流动阻力更小,更加流畅。优选的方案中,再次参考图1,所述储水囊23数量为2个,对称设置于罩体1佩戴时鼻梁两侧处的位置,形状和鼻梁两侧凹状空间形状相对应,采用该技术方案,使得口罩储水尽量充足时,佩戴起来也舒适。优选的方案中,再次参考图1,所述导流管22顺着导流方向的一端,水平向下倾斜,因为水自身重力,使得水流在导流管22中流动更流畅。优选的方案中,再次参考图2和图3,所述罩体1设有绒边18,绒边18和罩体1周边缝合连接,绒边18能够更好的进一步沿着口罩边缘贴合在面部上,提高了口罩佩戴时的气流遮挡效果,即提高了口罩的加湿使用效果。本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湿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1)、加湿模块(2)和挂耳带(3),其中,罩体(1)依次设有第一无纺布层(11)、第二无纺布层(13)、活性炭纤维层(14)、熔喷布层(15)和第三无纺布层(16),第一无纺布层(11)中端靠下位置设有内开口,罩体(1)还设有防水透气无纺布(12)和鼻夹(17),防水透气无纺布(12)尺寸和第一无纺布层(11)所设内开口尺寸相对应,并对应粘接固定在第一无纺布层(11)内开口处,鼻夹(17)设置在罩体(1)上端,粘贴固定在熔喷布层(15)和第三无纺布层(16)之间;/n加湿模块(2)设有医用脱脂棉(21)、导流管(22)和储水囊(23),医用脱脂棉(21)和储水囊(23)通过导流管(22)连接,储水囊(23)上设有注水口(24)和口盖(25),口盖(25)能够盖在注水口(24)上;/n挂耳带(3)对称固定连接在罩体(1)的两端,医用脱脂棉(21)尺寸和防水透气无纺布(12)尺寸相对应,位于防水透气无纺布(12)和第二无纺布层(13)之间,对应的粘贴连接在防水透气无纺布(12)上方,储水囊(23)下端部分位于第一无纺布层(11)和第二无纺布层(13)之间,储水囊(23)的注水口(24)穿过罩体(1)层于罩体(1)外侧表面上端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1)、加湿模块(2)和挂耳带(3),其中,罩体(1)依次设有第一无纺布层(11)、第二无纺布层(13)、活性炭纤维层(14)、熔喷布层(15)和第三无纺布层(16),第一无纺布层(11)中端靠下位置设有内开口,罩体(1)还设有防水透气无纺布(12)和鼻夹(17),防水透气无纺布(12)尺寸和第一无纺布层(11)所设内开口尺寸相对应,并对应粘接固定在第一无纺布层(11)内开口处,鼻夹(17)设置在罩体(1)上端,粘贴固定在熔喷布层(15)和第三无纺布层(16)之间;
加湿模块(2)设有医用脱脂棉(21)、导流管(22)和储水囊(23),医用脱脂棉(21)和储水囊(23)通过导流管(22)连接,储水囊(23)上设有注水口(24)和口盖(25),口盖(25)能够盖在注水口(24)上;
挂耳带(3)对称固定连接在罩体(1)的两端,医用脱脂棉(21)尺寸和防水透气无纺布(12)尺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