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蜗电极植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25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耳蜗电极植入器,包括:本体,本体用于设置耳蜗电极;第一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设置在本体上且用于对耳蜗电极的一端进行夹持;第二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沿耳蜗电极的延伸方向滑动连接于本体且用于对耳蜗电极的另一端进行夹持;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置在本体上且用于驱动第二夹持装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驱动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可以将耳蜗电极的一次性植入过程转化为由多次少量进给组合形成的植入过程,由此可以便于对耳蜗电极的植入长度进行控制。同时,通过每次进行少量进给,可以对耳蜗电极植入到人体的部位进行大致的判断,由此可以将耳蜗电极准确地植入到指定位置,避免了耳蜗电极一次性植入引发的耳蜗受损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蜗电极植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蜗电极植入器。
技术介绍
对于神经性聋患者而言,病症使得该类患者借助助听器恢复听力的效果难以显现,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是针对该人群最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方法之一。传统手动植入人工耳蜗电极的过程中,外科医生仅能凭借经验来确定电极阵列的位置,很难达到解剖学上的最佳植入位置。同时,有研究指出,因为植入位置出错,可能会对患者耳蜗造成创伤,例如对耳蜗内结构的损伤可能会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细胞凋亡或纤维化,进而使得患者彻底丧失残余听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耳蜗电极准确地植入到人体内以防止耳蜗损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耳蜗电极植入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用于设置耳蜗电极;第一夹持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的一端进行夹持;第二夹持装置,所述第二夹持装置沿所述耳蜗电极的延伸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本体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的另一端进行夹持;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且用于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所述固定块沿水平方向柔性连接且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压电堆叠,所述第一压电堆叠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移动块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块。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第一位移放大机构,所述第一位移放大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块上;第二压电堆叠,所述第二压电堆叠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移放大机构上且与所述第一位移放大机构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夹头,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一位移放大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的一端进行夹持;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第二位移放大机构,所述第二位移放大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块上;第三压电堆叠,所述第三压电堆叠设置在所述第二位移放大机构上且与所述第二位移放大机构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夹头,所述第二夹头与所述第二位移放大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的另一端进行夹持。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主体支架,所述主体支架设置在所述固定块的外周侧且用于容纳所述驱动装置。可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数据接口,所述数据接口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电堆叠、所述第二压电堆叠以及所述第三压电堆叠通信连接。可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上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进行定位。可选地,所述辅助装置包括:电极滑动支架,所述电极滑动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主体支架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靠近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的一端进行固定。可选地,所述辅助装置还包括:电极压板,所述电极压板滑动连接于所述主体支架上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在竖直方向进行限位。可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力感知装置,所述力感知装置与所述耳蜗电极连接且用于检测所述耳蜗电极植入的力度。可选地,所述力感知装置还包括:力感知支架,所述力感知支架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上;应变片,所述应变片设置在所述力感知支架上且用于测量所述耳蜗电极的受力。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驱动装置和沿耳蜗电极的延伸方向,即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本体的第二夹持装置,使用驱动装置带动第二夹持装置进行多次尺蠖式前进,从而可以将耳蜗电极的一次性植入过程转化为由多次少量进给组合形成的植入过程,由此可以便于对耳蜗电极的植入长度进行控制。同时,通过每次进行少量进给,可以对耳蜗电极植入到人体的部位进行大致的判断,由此可以将耳蜗电极准确地植入到指定位置,避免了耳蜗电极一次性植入引发的耳蜗受损问题。最后,在第二夹持装置松开耳蜗电极后,由驱动装置带动第二夹持装置返回到起始位置,可能会同时带动植入到人体内的耳蜗电极返回以导致耳蜗电极退出,此时使用第一夹持装置对耳蜗电极进行夹持,可以避免耳蜗电极在完成一次进给后从人体内退出,从而可以避免前一次进给作无用功,同时可以避免耳蜗电极从人体退出对人体造成损伤,进一步避免了引发耳蜗受损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耳蜗电极植入器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耳蜗电极植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位移放大机构和第二位移放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极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耳蜗电极植入器的整体结构的左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力感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11、主体支架;12、辅助装置;121、电极滑动支架;122、电极压板;123、限位块;1231、限位腔;13、力感知装置;131、力感知支架;132、应变片;14、数据接口;2、第一夹持装置;21、第一位移放大机构;22、第二压电堆叠;23、第一夹头;3、第二夹持装置;31、第二位移放大机构;32、第三压电堆叠;33、第二夹头;4、驱动装置;41、固定块;42、移动块;43、第一压电堆叠;51、基体;52、桥式放大机构;53、杠杆放大机构;54、平行放大机构;55、夹持臂;56、夹块;6、耳蜗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采用了“上”、“下”、“左”、“右”、“顶”、“底”、“前”、“后”、“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控,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而且,本文中设置有坐标系XYZ,其中X轴的正向代表前方向,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向,Y轴的正向代表右方向,Y轴的反向代表左方向,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蜗电极植入器,包括:本体1,本体1用于设置耳蜗电极6;第一夹持装置2,第一夹持装置2设置在本体1上且用于对耳蜗电极6的一端进行夹持;第二夹持装置3,第二夹持装置3沿所述耳蜗电极6的延伸方向,也就是图中X轴方向滑动连接于本体1且用于对耳蜗电极6的另一端进行夹持;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设置在本体1上且用于驱动第二夹持装置3。基于以上结构,由于直接一次性植入耳蜗电极6不易控制植入长度和植入力度,由此会对耳蜗造成损伤。因此,本实施例中在植入耳蜗电极6时,先将耳蜗电极6设置到本体1上;使用第二夹持装置3夹持耳蜗电极6,并设此时第二夹持装置3的位置为起始位置,同时使用驱动装置4驱动第二夹持装置3带动耳蜗电极6植入到人体内;之后松开第二夹持装置3对耳蜗电极6的夹持,并使用第一夹持装置2对耳蜗电极6进行夹持;最后使用驱动装置4带动第二夹持装置3返回到起始位置,由此完成对耳蜗电极6的一次进给。将上述耳蜗电极6的进给过程循环进行多次,以实现对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蜗电极植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1),所述本体(1)用于设置耳蜗电极(6);/n第一夹持装置(2),所述第一夹持装置(2)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6)的一端进行夹持;/n第二夹持装置(3),所述第二夹持装置(3)沿所述耳蜗电极(6)的延伸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本体(1)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6)的另一端进行夹持;/n驱动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4)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蜗电极植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所述本体(1)用于设置耳蜗电极(6);
第一夹持装置(2),所述第一夹持装置(2)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6)的一端进行夹持;
第二夹持装置(3),所述第二夹持装置(3)沿所述耳蜗电极(6)的延伸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本体(1)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6)的另一端进行夹持;
驱动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4)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蜗电极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
固定块(41),所述固定块(41)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且用于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2);
移动块(42),所述移动块(42)与所述固定块(41)沿水平方向柔性连接且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夹持装置(3);
第一压电堆叠(43),所述第一压电堆叠(43)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移动块(42)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块(4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蜗电极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2)包括:
第一位移放大机构(21),所述第一位移放大机构(21)设置在所述固定块(41)上;
第二压电堆叠(22),所述第二压电堆叠(22)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移放大机构(21)上且与所述第一位移放大机构(21)的输入端连接;
第一夹头(23),所述第一夹头(23)与所述第一位移放大机构(21)的输出端连接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6)的一端进行夹持;
所述第二夹持装置(3)包括:
第二位移放大机构(31),所述第二位移放大机构(31)设置在所述移动块(42)上;
第三压电堆叠(32),所述第三压电堆叠(32)设置在所述第二位移放大机构(31)上且与所述第二位移放大机构(31)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夹头(33),所述第二夹头(33)与所述第二位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洪健杜志江黄子熠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