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开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203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开孔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本体部和刃口部,刃口部的端部形成刃口,刃口部具有容骨腔,本体部上开设有骨条通道,骨条通道与容骨腔连通,且本体部上还开设有取骨窗口,取骨窗口与骨条通道连通。上述的骨开孔器有助于提高压缩性骨折复位手术效率、降低手术劳动强度,且能够应用于自体骨移植取骨操作,适用范围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开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开孔器。
技术介绍
一般地,压缩性骨折通常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压缩部位进行复位,该种复位方法先通过电钻在骨块上打孔,打孔开窗后采用骨剥离器或植骨打击器对塌陷或者压缩的骨块进行敲击以撑开塌陷或压缩的骨块实现骨组织复位,之后再进行骨植入操作以固定复位。然而,采用电钻打孔的过程中,由于电钻钻头转速较快,经常出现开孔过深而导致复位过程中骨剥离器或植骨打击器的插入位置对准困难,需要反复尝试才能找准复位位置,操作繁琐复杂,影响手术效率。并且,电钻打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骨屑飞沫,术后清洁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骨开孔器,以克服传统亚索骨折复位方法存在的手术效率低、术后清洁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骨开孔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本体部和刃口部,所述刃口部的端部形成刃口,所述刃口部具有容骨腔,所述本体部上开设有骨条通道,所述骨条通道与所述容骨腔连通,且所述本体部上还开设有取骨窗口,所述取骨窗口与所述骨条通道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体部上设置有刻度值。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刃口部与所述本体部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开孔器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所述刃口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卡凸,所述本体部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凸起部的插槽,且所述插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卡凸穿过的开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开孔器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所述刃口部连接,所述本体部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卡凸,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凸起部的插槽,且所述插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卡凸穿过的开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刃口部焊接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刻度值。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上设置有把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防滑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刃口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矩形。使用上述的骨开孔器对骨块进行打孔处理时,将刃口对准需要开孔的部位,之后敲击本体部,刃口切削骨块,刃口部进入骨块内部,被切削下的骨条通过容骨腔进入骨条通道,刃口部被打入到与塌陷或压缩的骨块对应的位置处,达到开孔深度后拉动本体部将刃口部从骨块内取出即完成骨隧道建立,将刃口部取出后,通过取骨窗口可从骨条通道内取出被切削下的整条骨条。上述的骨开孔器使用过程中通过敲击打入骨头,当快要达到打孔深度时调整敲击力度,轻敲骨打孔器即可准确到达打孔位置,不会出现打孔过深而影响复位对准操作,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并且,使用上述的骨开孔器打孔时,被切削下的骨组织能够保留完整的骨条取出,不会产生骨屑飞沫,能够减少术后清洁工作,降低劳动强度,且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效率。进一步地,采用上述骨开孔器取出的完整的骨条还可以用于自体骨移植,因此上述的骨开孔器还可应用于自体骨移植取骨操作,适用范围广泛。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骨开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骨开孔器的主视图;图3是又一个实施例中骨开孔器的局部结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0-本体部,20-刃口部,30-连接部,40-把手;11-取骨窗口,12-插槽,13-开口,31-凸起部,32-卡凸,41-凸起,42-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2,一实施例的骨开孔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本体部10和刃口部20,刃口部20的端部形成刃口,刃口部具有容骨腔,本体部上开设有骨条通道,骨条通道与容骨腔连通,且本体部10上还开设有取骨窗口11,取骨窗口11与骨条通道连通。使用上述的骨开孔器对骨块进行打孔处理时,将刃口对准需要开孔的部位,之后敲击本体部10,刃口切削骨块,刃口部20进入骨块内部,被切削下的骨条通过容骨腔进入骨条通道,刃口部20被打入到与塌陷或压缩的骨块内对应的位置处,达到开孔深度后拉动本体部10将刃口部20从骨块内取出即完成骨隧道建立,将刃口部20取出后,通过取骨窗口11可从骨条通道内取出被切削下的整条骨条。上述的骨开孔器使用过程中通过敲击打入骨头,当快要达到打孔深度时调整敲击力度,轻敲骨打孔器即可准确到达打孔位置,不会出现打孔过深而影响复位对准操作,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并且,使用上述的骨开孔器打孔时,被切削下的骨组织能够保留完整的骨条取出,不会产生骨屑飞沫,能够减少术后清洁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效率。进一步地,采用上述骨开孔器取出的完整的骨条还可以用于自体骨移植,因此上述的骨开孔器还可应用于自体骨移植取骨操作,适用范围广泛。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部10上设置有刻度值,在本体部10上设置刻度值能够方便观察骨开孔器进入到骨块中的深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开孔准确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刃口部20与本体部10焊接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刃口部20与本体部10可拆卸连接,当需要打孔形成不同形状或不同孔径的骨隧道时,将原有刃口部20从本体部10上取下,安装刃口与骨隧道形状和孔径匹配的刃口部20即可,有利于节约使用成本。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骨开孔器还包括连接部30,连接部30一端与刃口部20连接,连接部30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部31,凸起部31上设置有卡凸32,本体部10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凸起部31的插槽12,且插槽12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卡凸32穿过的开口13。具体地,连接部30与刃口部20可以但不局限为焊接连接。将刃口部20安装到本体部10上时,将凸起部31插入插槽12内,卡凸32顶紧插槽12的侧壁使凸起部31产生弹性形变,当卡凸32运动到开口13处时,凸起部31形变复位,将卡凸32卡入开口13内,完成刃口部20安装;当需要将刃口部20从本体部10上取下时,向插槽12内侧推动卡凸32使卡凸32脱离开口13,之后拉动刃口部20即可将刃口部20取下。进一步地,卡凸32具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能够在凸起部31插入插槽12时形成导向对准,方便将凸起部31快速插入插槽12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本体部10上设置具有卡凸的凸起部,在连接部30上开设具有开口的插槽,也能够达到上述效果,上述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30上设置有刻度值。具体地,连接部30上的刻度值数值与本体部10上的刻度值数值连续设置。在连接部30上设置刻度值能进一步方便观察骨开孔器的打孔深度。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开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本体部(10)和刃口部(20),所述刃口部(20)的端部形成刃口,所述刃口部(20)具有容骨腔,所述本体部(10)上开设有骨条通道,所述骨条通道与所述容骨腔连通,且所述本体部(10)上还开设有取骨窗口(11),所述取骨窗口(11)与所述骨条通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开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本体部(10)和刃口部(20),所述刃口部(20)的端部形成刃口,所述刃口部(20)具有容骨腔,所述本体部(10)上开设有骨条通道,所述骨条通道与所述容骨腔连通,且所述本体部(10)上还开设有取骨窗口(11),所述取骨窗口(11)与所述骨条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开孔器,其特征在于,本体部(10)上设置有刻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开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刃口部(20)与所述本体部(10)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开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30),所述连接部(30)一端与所述刃口部(20)连接,所述连接部(30)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部(31),所述凸起部(31)上设置有卡凸(32),所述本体部(10)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凸起部(31)的插槽(12),且所述插槽(12)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卡凸(32)穿过的开口(13)。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卫国陈智沈广义虞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博进凯利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