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液自循环永磁调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99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液自循环永磁调速机构,具体涉及永磁调速机构技术领域,包括与冷却液泵远离冷却液导入口一端相连的导液管,所述导液管远离冷却液泵的一端连通有内储箱,所述内储箱的外部套装有中空的外套箱,所述外套箱的外部安装有经传动杆带动内储箱在外套箱内腔转动的驱动设备,所述导液管位于外套箱内腔的长度与驱动设备带动内储箱转径相适应,所述内储箱的外形为椭圆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工作的驱动设备带动内储箱进行转动,对内储箱内冷却液降温部位进行转换和调节,从而使内储箱内冷却液降温更均匀、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液自循环永磁调速机构
本技术涉及永磁调速机构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液自循环永磁调速机构。
技术介绍
永磁调速器其主要应用于石油、石化、电力、矿山、钢铁、化工、水泥等行业的电机拖动系统节能,调节器调节筒形永磁转子与筒形导体转子在轴线方向的相对位置,以改变永磁转子和导体转子耦合的有效部分,即可改变两者之间传递的扭矩,能实现可重复的、可调整的、可控制的输出扭矩和转速,实现调速节能的目的,主要由永磁转子、导体转子和调速机构组成。现有公开号为CN208835937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液自循环永磁调速机构,该技术虽然通过使冷却液从输入口进入永磁调速装置内部对永磁调速装置进行降温,完成降温的冷却液经泵抽出到换热器,工业循环水系统接入换热器,不断流动的工业循环水带走完成降温的冷却液的热量,冷却液降温后经与输入口连接的管道输送再次进入永磁调速装置,形成了循环降温装置,但是换热器的结构复杂,且其中的小浮头易发生内漏,从而无法对冷却液进行正常的降温冷却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却液自循环永磁调速机构,包括与冷却液泵远离冷却液导入口一端相连的导液管,所述导液管远离冷却液泵的一端连通有内储箱,所述内储箱的外部套装有中空的外套箱,所述外套箱的外部安装有经传动杆带动内储箱在外套箱内腔转动的驱动设备,所述导液管位于外套箱内腔的长度与驱动设备带动内储箱转径相适应。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储箱的外形为椭圆状。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储箱的外部安装有与导液管的尺寸相适配的外导向套管,所述导液管缠绕在外导向套管中部的凹槽中。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导向套管上安装有防护环,所述防护环套装在导液管的外部。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储箱的外部开设有导流槽,且导流槽在内储箱上分别成凸起的侧壁和凹腔。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储箱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传动杆,且外套箱的内腔安装有套装在传动杆外部的转动套,位于驱动设备一侧传动杆的外部套装有位于外套箱上的密封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外套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内储箱的侧剖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套箱、2内储箱、21导流槽、3导液管、4驱动设备、41传动杆、42转动套、43密封套、5外导向套管、51防护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如图1-4所示的一种冷却液自循环永磁调速机构,包括与冷却液泵远离冷却液导入口一端相连的导液管3,导液管3远离冷却液泵的一端连通有内储箱2,内储箱2的外部套装有中空的外套箱1,外套箱1的外部安装有经传动杆41带动内储箱2在外套箱1内腔转动的驱动设备4,导液管3位于外套箱1内腔的长度与驱动设备4带动内储箱2转径相适应,驱动设备4带动内储箱2进行正反转,若正反转各一圈,即使导液管3缠绕在内储箱2外部长度与其最大直径长相适配,使转动过程中不会对导液管3造成过度拉扯,参照公开号为CN208835937U的技术,在将冷却液经导液管3导入内储箱2内腔之后,接入外套箱1内腔且位于内储箱2外部的工业循环水,不断流动对内储箱2内部的冷却液降温,冷却液降温后经与输入口连接的管道输送再次进入永磁调速装置,循环降温,在降温的过程中,虽然工业循环水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是不同部位水的流速、降温效果均相异,通过工作的驱动设备4带动内储箱2进行转动,对内储箱2内冷却液降温部位进行转换和调节,从而使内储箱2内冷却液降温更均匀、彻底。内储箱2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传动杆41,且外套箱1的内腔安装有套装在传动杆41外部的转动套42,位于驱动设备4一侧传动杆41的外部套装有位于外套箱1上的密封套43,传动杆41在转动套42的中部随着内储箱2同步转动,两个传动杆41分别位于内储箱2的两端,保证了内储箱2转动过程相对外套箱1位置的稳定性,同时,密封套43有效的防止外套箱1内腔的工业循环水经传动杆41的贯穿端流出。内储箱2的外形为椭圆状,椭圆状的内储箱2外部具有一定的弧度,使工业循环水经其外部流动时有一定的坡度,增大工业循环水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了对内储箱2内冷却液降温的有效性。内储箱2的外部安装有与导液管3的尺寸相适配的外导向套管5,导液管3缠绕在外导向套管5中部的凹槽中;外导向套管5上安装有防护环51,防护环51套装在导液管3的外部;导液管3缠绕在内储箱2的外部且在内储箱2转动过程中,导液管3在外导向套管5中的凹槽中,外导向套管5对导液管3的移动进行局限和防护,同时防护环51套在导液管3的外部有效的保证了导液管3不从外导向套管5的凹槽中脱离。内储箱2的外部开设有导流槽21,且导流槽21在内储箱2上分别成凸起的侧壁和凹腔,在工业循环水经内储箱2的外表流动时,导流槽21进一步增大了水流的流动性,提高了工业循环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内储箱2内的冷却液降温的有效性。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液自循环永磁调速机构,特征在于:包括与冷却液泵远离冷却液导入口一端相连的导液管,所述导液管远离冷却液泵的一端连通有内储箱,所述内储箱的外部套装有中空的外套箱,所述外套箱的外部安装有经传动杆带动内储箱在外套箱内腔转动的驱动设备,所述导液管位于外套箱内腔的长度与驱动设备带动内储箱转径相适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液自循环永磁调速机构,特征在于:包括与冷却液泵远离冷却液导入口一端相连的导液管,所述导液管远离冷却液泵的一端连通有内储箱,所述内储箱的外部套装有中空的外套箱,所述外套箱的外部安装有经传动杆带动内储箱在外套箱内腔转动的驱动设备,所述导液管位于外套箱内腔的长度与驱动设备带动内储箱转径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自循环永磁调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储箱的外形为椭圆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液自循环永磁调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储箱的外部安装有与导液管的尺寸相适配的外导向套管,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修昆吴义敏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渥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