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96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将多根内部小直径连续管、控制电缆、监测电缆按外部连续管的内径尺寸复合成型固定在外部连续管中,外部连续管中剩余空间作为潜油泵输出液体通道。为井下测试提供动力电源及液压动力控制井下需要动力的工具工作,同时提供测试仪器所需测试电源,并有井下工具工作状态监测和测试信号返回地面通道,同时为井下测试提供多个介质通道,以便井下液体的泵出和需要投加液体的加入;形成整体的复合连续管缆,适应不同类型的油井、注水井、气井的连续管缆作业,油气田连续管作业中一次起下管柱实现多种测试功能,减少措施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
本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测试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
技术介绍
在油田连续油管应用中经常要在井中下入电动工具、测试设备、同时要注入不同药剂进行物理化学协同作用,为了能一次性连续管作业完成工作要求在原有的连续油管的基础上集成多根小直径连续管和多芯测控电缆形成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常规的复合连续管缆是在连续油管外部集成多根小直径连续管和多根单芯电缆,用塑性材料将其固定在连续油管外表面。由于外部固定材质是塑性材料,耐磨性能差,给现场作业带来不便,作业次数受到限制,这样就影响了连续管缆的使用寿命,造成成本高、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在油气田连续管作业中一次起下管柱实现多种测试功能,减少保护措施工作量,延长管缆寿命,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包括外部连续管、内部小直径连续管、控制电缆、监测电缆和固定架;多根内部小直径连续管、控制电缆、监测电缆按外部连续管的内径尺寸复合成型形成小型复合管缆,小型复合管缆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外部连续管中,外部连续管中剩余空间作为潜油泵输出液体通道。进一步,多根内部小直径连续管、控制电缆、监测电缆复合成型形成圆弧状小型复合管缆,圆弧状小型复合管缆采用电缆固定卡固定在外部连续管的一侧内壁上。进一步,多根内部小直径连续管、控制电缆、监测电缆复合成型形成圆柱状小型复合管缆,圆柱状小型复合管缆通过分段设置的支架和套在圆柱状小型复合管缆上的固定环固定在外部连续管内部中心位置。进一步,所述外部连续管采用13Cr、2205、2507或ST80合金材质利用激光焊接成型,外径为31.8~88.9mm,壁厚为2.8~3.5mm。进一步,所述内部小直径连续管采用316L不锈钢制成,外径8~14mm,壁厚0.8~2.5mm。进一步,所述控制电缆和监测电缆采用不同线径电缆,耐温180℃。进一步,所述支架、固定环、电缆固定卡均为2205双向不锈钢钣金加工而成,所有焊接部位采用激光焊接相连。本技术的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将多根内部小直径连续管、控制电缆、监测电缆按外部连续管的内径尺寸复合成型固定在外部连续管中,外部连续管中剩余空间作为潜油泵输出液体通道。为井下测试提供动力电源控制井下需要动力的工具工作,同时提供测试仪器所需测试电源,并有井下工具工作状态监测和测试信号返回地面通道,同时为井下测试提供多个介质通道,以便井下液体的泵出和需要投加液体的加入。形成一个整体的复合连续管缆,适应不同类型的油井、注水井、气井的连续管缆作业,油气田连续管作业中一次起下管柱实现多种测试功能,减少措施工作量。根据不同使用场景多根内部小直径连续管、控制电缆、监测电缆复合成型形成圆弧状小型复合管缆固定在外部连续管的一侧内壁上或复合成型形成圆柱状小型复合管缆固定在外部连续管内部中心位置,集成方式有同心集成和内壁集成两种,圆弧状小型复合管缆满足大流量粘稠液体泵送要求,圆柱状小型复合管缆位于外部连续管中心,保护小型复合管缆被损坏,满足不同适用需求,连续管内集成多种控制测试要求功能区,形成一次作业完成多功能测试的目的。本技术在外管内部可集成不同数量的小直径管线和多芯测控电缆,同时留有一定截面积的通道可供单独使用,满足多种液体同时输送和多台控制监测设备的同时工作需求。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其特征在于单根复合连续管缆长度可以根据需求和使用设备能力自行确定,可以扩展应用于其它行业类似类型的远距离管线和作业施工中。附图说明图1是复合连续管缆截面图一图2是复合连续管缆截面图二图中:1-外部连续管;2-内部小直径连续管;3-控制电缆;4-监测电缆;5-支架;6-固定环;7-电缆固定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由外部连续管1、内部小直径连续管2、控制电缆3、监测电缆4、支架5、固定环6和电缆固定卡7组成。外部连续管1采用13Cr、2205、2507、ST80等适应不同环境的合金材质利用激光焊接成型,为外径31.8~88.9mm,壁厚2.8~3.5mm的连续管。2205材质屈服强度>120000psi,抗拉强度>156000psi;ST80材质屈服强度>80000psi,抗拉强度>88000psi。内部小直径连续管2采用316L不锈钢成型,单根外径8~14mm,壁厚0.8~2.5mm的连续管其屈服强度为40000psi,抗拉强度>70000psi。控制电缆3、监测电缆4采用不同线径电缆,耐温18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将多根内部小直径连续管2、控制电缆3、监测电缆4按外部连续管的内径尺寸复合成型形成圆弧状小型复合管缆,再用激光焊接的工艺将电缆固定卡7卡住圆弧型复合管缆固定在外部连续管1的一侧内壁上,外部连续管使用激光焊接成型,外部连续管1中剩余空间作为潜油泵输出液体通道。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将多根内部小直径连续管2、控制电缆3、监测电缆4按外部连续管的内径尺寸复合成型形成圆柱状小型复合管缆,再分段用支架5和固定环6采用激光焊接的技术将圆柱状小型复合管缆固定在外部连续管1内部中心位置,外部连续管1使用激光焊接成型,外部连续管1中围绕中心剩余的其他空间作为潜油泵输出液体通道。上述两个实施中外部连续管1采用2205双向不锈钢材质利用激光焊接成型,外径50.8mm,壁厚3mm,材质屈服强度>120000psi,抗拉强度>156000psi;内部小直径连续管2为二根采用316L不锈钢成型,单根外径8mm,壁厚1mm,其屈服强度为40000psi,抗拉强度>70000psi。支架5、固定环6、电缆固定卡7均为2205双向不锈钢钣金加工成型,所有焊接部位采用激光焊接。本技术所述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为连续油管井下测试作业提供多个介质通道,外部连续管1的截面剩余空间提供潜油泵输出液体通道;二根内部小直径连续管2为井下两套液压封隔器提供液压油输送通道;不同线径的控制电缆3和监测电缆4为五芯电缆;五芯电缆中控制电缆3线径为10mm2,用与潜油泵控制及运行状态的监测电缆,剩余二根监测电缆4线径为2.5mm2,一根电缆控制压力传感器及井下压力信号返回地面,另外一根控制温度传感器及井下温度信号返回地面。本技术所述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根据使用环境和测试井深度垂直深度2m,水平段1m的需要单根复合连续管缆长度设计为3500m。本技术是连续管作业中一次起下管柱实现一台井下20kw潜油泵、一个井下压力传感器、一个井下温度传感器而设计的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二台液压控制封隔器。其中外部连续管内截面的空余部分为潜油泵的输出管,两根内部小直径连续管为井下液压控制封隔器液压油管,5芯电缆中有三芯是潜油泵控制及运行状态监测电缆,剩余2芯电缆中,1芯电缆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连续管(1)、内部小直径连续管(2)、控制电缆(3)、监测电缆(4)和固定架;/n多根内部小直径连续管(2)、控制电缆(3)、监测电缆(4)按外部连续管的内径尺寸复合成型形成小型复合管缆,小型复合管缆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外部连续管(1)中,外部连续管(1)中剩余空间作为潜油泵输出液体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连续管(1)、内部小直径连续管(2)、控制电缆(3)、监测电缆(4)和固定架;
多根内部小直径连续管(2)、控制电缆(3)、监测电缆(4)按外部连续管的内径尺寸复合成型形成小型复合管缆,小型复合管缆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外部连续管(1)中,外部连续管(1)中剩余空间作为潜油泵输出液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其特征在于:多根内部小直径连续管(2)、控制电缆(3)、监测电缆(4)复合成型形成圆弧状小型复合管缆,圆弧状小型复合管缆采用电缆固定卡(7)固定在外部连续管(1)的一侧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复合连续管缆,其特征在于:多根内部小直径连续管(2)、控制电缆(3)、监测电缆(4)复合成型形成圆柱状小型复合管缆,圆柱状小型复合管缆通过分段设置的支架(5)和套在圆柱状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勇张更李志刚韩少帅
申请(专利权)人:华信唐山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