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组合固定的计算机束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5960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组合固定的计算机束线装置,涉及计算机硬件技术领域,为由一个形变部和两个L型的卡接部组成的矩形框结构,形变部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每个卡接部均由两个支臂固定连接形成,支臂中滑动安装有半圆弧形的卡杆,当两个装置贴在一起后将一个装置中的卡杆滑入另一个装置中,即可将两个装置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可以适应任意数量的线缆,并且可以任何方式组合在一起,装置的侧面在没有连接其他装置时能够保持平整美观,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组合固定的计算机束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硬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组合固定的计算机束线装置。
技术介绍
计算机是目前绝大多数家庭都在使用的电子设备,无论是游戏娱乐、影音播放、还是工作学习,计算机都发挥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屏和各种外设组成,显示屏和外设都需要通过线缆与主机连接才能正常工作,因此很多时候使用者的桌面都会有大量的线缆,这对桌面整洁美观甚至日常使用都会带来不利影响。为了对这些线缆进行整理,现有技术中产生了各种结构或装置,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使用扎带、线管等将线缆绑或者包起来,起到线缆整理的作用。但是上述的整理方式只能对特定数量的线缆起到整理作用,线缆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整理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根据实际线缆数量调整组合的计算机束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组合固定的计算机束线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组合固定的计算机束线装置,包括卡接部和形变部,所述卡接部为L型结构,所述形变部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卡接部的末端之间,连接在所述形变部两端的两个所述卡接部的末端处于垂直状态,所述形变部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两个所述卡接部远离形变部的一端相互垂直且具有一定距离,形成供线缆出入的开口,所述形变部和两个所述卡接部组成具有开口的矩形框结构;每个所述卡接部均由两个固定在一起的支臂组成,每个所述支臂内部均开设有半圆弧状的滑孔,所述滑孔的两端延伸至卡接部的支臂背对另一个所述卡接部的侧面上,所述滑孔中滑动安装有形状与所述滑孔匹配的卡杆,所述滑孔中间的一部分贯通至所述支臂上与具有所述滑孔末端的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形成两个滑槽,每个所述滑槽中均滑动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位于滑槽中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卡杆上。本技术中的一种便于组合固定的计算机束线装置,为由一个形变部和两个L型的卡接部组成的矩形框结构,形变部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每个卡接部均由两个支臂固定连接形成,支臂中滑动安装有半圆弧形的卡杆,当两个装置贴在一起后将一个装置中的卡杆滑入另一个装置中,即可将两个装置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装置可以适应任意数量的线缆,并且可以任何方式组合在一起,装置的侧面在没有连接其他装置时能够保持平整美观,使用起来非常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组合固定的计算机束线装置的单个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多个装置组合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区域的纵向切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卡接部,110-扣合部,120-形变部,130-滑槽,140-滑孔,150-滑杆,151-卡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组合固定的计算机束线装置,该装置包括卡接部100和形变部120,所述卡接部100为L型结构,且使用硬质材料制成,例如硬质塑料或金属等,所述形变部120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卡接部100的末端之间,且连接在所述形变部120两端的两个所述卡接部100的末端处于垂直状态,使所述形变部120和两个所述卡接部100组成具有开口的矩形框结构。所述形变部120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或硅胶等,两个所述卡接部100远离形变部120的一端相互垂直且具有一定距离,形成供线缆出入的开口,该开口的宽度应小于目前计算机上插接的任何线缆的直径,以便于将线缆卡在两个所述卡接部100之间。为了更加稳定的将经过开口卡入两个所述卡接部100之间的线缆夹住,两个所述卡接部100在远离形变部120的末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扣合部110,所述扣合部110使用与所述形变部120相同的材料制成,当所述形变部120处于自然状态时,位于两个所述卡接部100上的扣合部110恰好贴在一起,线缆即被夹在所述卡接部100、形变部120和扣合部110形成的空间中。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线缆因晃动从两个所述扣合部110之间滑出,两个所述扣合部110在相对的侧面上沿朝向所述形变部120的方向各内嵌安装有一排磁铁块,两个所述扣合部110上的磁铁块位置一一对应,当两个所述扣合部110贴在一起时磁铁块也吸合在一起。进一步地,为了使所述卡接部100之间的距离能够改变以将不同直径的线缆夹住,两个所述扣合部110相对的侧面均为斜面,使两个所述扣合部100在朝向形变部120的一端形成缺口,当线缆的直径比较小时将两个所述扣合部110捏在一起,使处在缺口中的磁铁块也能吸附在一起,此时两个所述卡接部100之间的距离变小,可以将线缆稳定的夹住。每个所述卡接部100均由两个垂直固定安装在一起的支臂组成,每个所述支臂内部均开设有半圆弧状的滑孔140,所述滑孔140的两端延伸至卡接部100的支臂背对另一个所述卡接部100的侧面上,所述滑孔140的两个末端位于所述支臂和与该支臂连接的扣合部110/形变部120整体侧面的中央,以便于两个所述装置组合在一起时能够使侧面能够齐平。所述滑孔140中滑动安装有形状与所述滑孔140匹配的卡杆151,所述滑孔140中间的一部分贯通至所述支臂上与具有所述滑孔140末端的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形成位于所述支臂两相对侧面上的滑槽130,所述滑槽130的长度大于所述滑孔140长度的一半,每个所述滑槽130中均滑动设有滑杆150,所述滑杆150位于滑槽130中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卡杆151上,所述滑杆150在卡杆151上的安装位置靠近所述卡杆151的一端,使所述卡杆151全部收纳在滑孔140中时所述滑杆150恰好处在所述滑槽130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杆151和滑孔140之间存在一定的滑动阻力,使所述卡杆151只能在滑杆150的带动下滑动,而不能在外力作用下自由滑动。需要将多个所述装置组合在一起时,先将线缆卡在每个装置的两个卡接部100之间,然后将两个装置的任意侧面贴在一起,当两个侧面上所述滑孔140的末端对准时,推动一个所述滑杆150从滑槽130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带动所述卡杆151从滑孔140中滑出并插入另一个装置的所述滑孔140中。由于所述滑槽130的长度大于四分之一圆弧的长度,因此所述卡杆151插入另一装置的滑孔140中的长度也大于四分之一的圆弧,因此可以将两个所述装置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省去将两个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组合固定的计算机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接部和形变部,所述卡接部为L型结构,所述形变部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卡接部的末端之间,连接在所述形变部两端的两个所述卡接部的末端处于垂直状态,所述形变部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两个所述卡接部远离形变部的一端相互垂直且具有一定距离,形成供线缆出入的开口,所述形变部和两个所述卡接部组成具有开口的矩形框结构;/n每个所述卡接部均由两个固定在一起的支臂组成,每个所述支臂内部均开设有半圆弧状的滑孔,所述滑孔的两端延伸至卡接部的支臂背对另一个所述卡接部的侧面上,所述滑孔中滑动安装有形状与所述滑孔匹配的卡杆,所述滑孔中间的一部分贯通至所述支臂上与具有所述滑孔末端的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形成两个滑槽,每个所述滑槽中均滑动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位于滑槽中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卡杆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组合固定的计算机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接部和形变部,所述卡接部为L型结构,所述形变部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卡接部的末端之间,连接在所述形变部两端的两个所述卡接部的末端处于垂直状态,所述形变部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两个所述卡接部远离形变部的一端相互垂直且具有一定距离,形成供线缆出入的开口,所述形变部和两个所述卡接部组成具有开口的矩形框结构;
每个所述卡接部均由两个固定在一起的支臂组成,每个所述支臂内部均开设有半圆弧状的滑孔,所述滑孔的两端延伸至卡接部的支臂背对另一个所述卡接部的侧面上,所述滑孔中滑动安装有形状与所述滑孔匹配的卡杆,所述滑孔中间的一部分贯通至所述支臂上与具有所述滑孔末端的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形成两个滑槽,每个所述滑槽中均滑动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位于滑槽中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卡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合固定的计算机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所述滑孔长度的一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合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敬斋栗秀娟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