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监控设备的补光装置及监控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574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监控设备的补光装置及监控设备,该补光装置包括补光光源和透光膜结构,透光膜结构包括透光膜本体,透光膜本体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透光膜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用于接收入射光线,出光面用于发出出射光线;补光光源设置于靠近入光面的一侧;出光面设有阵列排布的多个凹曲面结构,凹曲面结构用于调节出射光线的扩散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补光装置,设置透光膜结构,通过在出光面设置凹曲面结构,增大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偏向角,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放大光线的扩散角度,实现大角度配光,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监控设备的补光装置及监控设备
本技术涉及光学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监控设备的补光装置及监控设备。
技术介绍
视频监控设备是安防系统中应用最多的系统之一,视频监控设备通常采用摄像机获取实时图像信息,摄像机成像的好坏受环境光照因素影响,可采用增设补光灯提升监控场景的照度,其中,红外补光灯是视频监控设备夜间监控的关键照明器件。目前,补光灯通常采用大功率LED灯,常见的大功率LED灯属于朗伯光源,发光强度在各个方向上按照余弦规律分布,50%光强角在90°,在LED灯补光应用中,通常在光源表面设置特定的透镜结构或者扩散膜进行二次配光,匹配视频监控设备进行大视场角补光的需求。现有的视频监控设备监控范围大,结构紧凑,导致透镜尺寸受到限制,加之受到出光面为平面结构的局限,导致补光结构的最大补光角度难以超过140°,且光能利用率低于80%,出光效率低。针对补光角度超过140°的视频监控设备,通常在补光视窗上进行磨砂处理,以扩大补光角度,但是,磨砂结构只能实现将补光角度扩大15°左右,角度扩散能力受限,且磨砂结构会造成10%以上的光能损耗,导致补光能力降低,影响补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监控设备的补光装置,解决了补光结构的补光角度受限、光能损耗大、光能利用率低的问题,有利于放大光线的扩散角度,实现大角度配光。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监控设备的补光装置,包括补光光源和透光膜结构,所述透光膜结构包括透光膜本体,所述透光膜本体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所述透光膜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用于接收入射光线,所述出光面用于发出出射光线;所述补光光源设置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所述出光面设有阵列排布的多个凹曲面结构,所述凹曲面结构用于调节所述出射光线的扩散角度。可选地,所述透光膜本体呈圆形结构,所述圆形结构的直径尺寸与所述补光光源的发光角度相匹配。可选地,所述透光膜本体呈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外径尺寸与所述补光光源的发光角度相匹配。可选地,所述凹曲面结构的纵向剖面呈圆形结构或者椭圆形结构。可选地,所述多个凹曲面结构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可选地,所述的透光膜结构还包括:透光基板,所述透光基板固定于所述透光膜本体的入光面,所述透光基板用于透射入射光线。可选地,所述透光基板与所述入光面之间填充封装胶材料,所述封装胶材料用于将所述透光基板固定于所述透光膜本体的入光面。可选地,所述透光基板包括:透红外光学塑料基板、透白光光学塑料基板或者玻璃基板中的任意一种。可选地,所述补光光源包括:红外补光灯或者白光补光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所述补光光源的类型与所述透光基板的类型相匹配。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监控设备,包括:摄像视窗、补光视窗及上述用于监控设备的补光装置,所述补光装置设置于所述补光视窗。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监控设备,设置具有透光膜结构的补光装置,该透光膜结构设置透光膜本体,透光膜本体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补光光源设置于靠近入光面的一侧,透光膜本体的出光面设有阵列排布的多个凹曲面结构,该凹曲面结构用于调节出射光线的扩散角度,增大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偏向角,有利于放大光线的扩散角度,实现大角度配光,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将该透光膜结构与补光光源配合使用,改善补光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监控设备的补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透光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透光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透光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透光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A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补光光源的配光曲线示意图;图8B是图8A所示的补光光源扩散后的的配光曲线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监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一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监控设备的补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适用于对设备尺寸小、监控视场角大的监控设备进行补光。如图1所示,该补光装置100包括:补光光源02及上述透光膜结构01,补光光源02设置于靠近透光膜结构01的入光面的一侧。如图2所示,该透光膜结构01包括透光膜本体10,透光膜本体10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透光膜本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光面101和出光面102,入光面101用于接收入射光线,出光面102用于发出出射光线;出光面102设有阵列排布的多个凹曲面结构,凹曲面结构用于调节出射光线的扩散角度γ。本实施例中,透光膜本体10可采用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PC(Polycarbonate,聚碳酸脂)材料或者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材料中的任意一种制作而成,本实施例中,透光膜本体10的折射率n大于空气的折射率n',其中,空气的折射率n'近似等于1,对透光膜本体10的折射率n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制,例如,透光膜本体10的折射率n可介于1.4至1.6之间。具体地,出光面102设置阵列排布的凹曲面结构,在透光膜本体10的出光面102形成凹透镜型结构,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性,光线透过透光膜本体10时,会发生扩散,影响光线的扩散角度的因素包括:凹曲面结构表面的曲率半径R、光源与透光膜本体10之间的间距d及光源的发光角度。参考图1所示,定义透光膜本体10的光轴为K-K',以光源设置于光轴K-K'上为例,对透光膜本体10的扩散性能进行说明,其中,M点为光源位置,光源M发出的光线为入射光线,经过透光膜本体10折射作用后发出的光线为出射光线;P点为入射光线与透光膜本体10的交点,在本实施例中,透光膜本体10的厚度低于1毫米,可采用位于出射面的表面的P点表示入射光线与透光膜本体10的交点;O为设于出光面102的凹曲面结构的圆心;h为P点至光轴K-K'的间距;α为入射光线与光轴K-K'的夹角;d为光源至透光膜本体10的入光面101的间距,其中,可用光源位置M点与入射光线与透光膜本体10的交点P沿光轴K-K'延伸方向的间距d,表示光源至透光膜本体10的入光面101的间距;θ为凹曲面结构表面P点处的法线与光轴K-K'的夹角;R为凹曲面结构表面的曲率半径;i为入射光线与P点处的法线的夹角,即入射角;i'为出射光线与P点处的法线的夹角,即出射角,定义出射光线与光轴K-K'的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监控设备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补光光源和透光膜结构,所述透光膜结构包括透光膜本体,所述透光膜本体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所述透光膜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用于接收入射光线,所述出光面用于发出出射光线;/n所述补光光源设置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n所述出光面设有阵列排布的多个凹曲面结构,所述凹曲面结构用于调节所述出射光线的扩散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监控设备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补光光源和透光膜结构,所述透光膜结构包括透光膜本体,所述透光膜本体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所述透光膜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用于接收入射光线,所述出光面用于发出出射光线;
所述补光光源设置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
所述出光面设有阵列排布的多个凹曲面结构,所述凹曲面结构用于调节所述出射光线的扩散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监控设备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膜本体呈圆形结构,所述圆形结构的直径尺寸与所述补光光源的发光角度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监控设备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膜本体呈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外径尺寸与所述补光光源的发光角度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监控设备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曲面结构的纵向剖面呈圆形结构或者椭圆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监控设备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蓓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