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柜用带电感应指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5670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开关柜用带电感应指示装置,属于开关柜用带电感应指示装置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开关柜用带电感应指示装置硬件结构的改进;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装置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通过螺丝与底座连接固定,所述上盖的外侧设置有功能面板,所述底座中固定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底座的一侧还设置有感应端口;控制电路板中的电路结构为: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感应端口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T3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与纽扣电池BT1的负极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应用于开关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柜用带电感应指示装置
本技术一种开关柜用带电感应指示装置,属于开关柜用带电感应指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中压、高压开关柜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开关柜内部设置的静触头没有做绝缘处理,仅在外侧设置有挡板,工作人员在进行维护检查时,经常不能判断当前开关柜是否带电,且开关柜的静触头和壳体上均未设置相应的带电警示装置,导致检修过程中经常发生工作人员因误碰误触带电静触头,而发生触电伤亡事故,给企业和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开关柜用带电感应指示装置硬件结构的改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开关柜用带电感应指示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通过螺丝与底座连接固定,所述上盖的外侧设置有功能面板,所述底座中固定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底座的一侧还设置有感应端口;所述控制电路板上集成有电感L1,三极管T1、三极管T2、三极管T3、发光二极管D1、纽扣电池BT1、蜂鸣器HA1,所述控制电路板中的电路结构为: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感应端口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T3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与纽扣电池BT1的负极相连;所述纽扣电池BT1的正极依次并接蜂鸣器HA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三极管T2的集电极后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并接蜂鸣器HA1的负极后与三极管T3的集电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在控制电路板上的设置位置与功能面板的指示灯位置相对应;所述蜂鸣器HA1在控制电路板上的设置位置与功能面板的喇叭口位置相对应。所述三极管T1、三极管T2、三极管T3均为NPN三极管,型号为C945。所述底座的背面还设置有纽扣电池仓,所述纽扣电池仓与纽扣电池BT1的安装位置相对应。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针对目前对开关柜进行检修时误触静触头导致触电的问题,提供一种安装在静触头上的带电感应指示装置,该装置封装在绝缘壳体中,结构设计简单,使用可靠,装置内部电路板上采用贴片式元件安装,缩小了装置体积,使其方便安装到中压、高压开关柜中直观的指示带电状态,当开关柜带电时将触发声光报警,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减少触点事故发生;本技术也可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将其安装在各类电气设备中直观的指示带电状态,功能扩展效果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效果图;图中:1为上盖、2为底座、3为功能面板、4为控制电路板、5为感应端口、6为纽扣电池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开关柜用带电感应指示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包括上盖(1)和底座(2),所述上盖(1)通过螺丝与底座(2)连接固定,所述上盖(1)的外侧设置有功能面板(3),所述底座(2)中固定设置有控制电路板(4),所述底座(2)的一侧还设置有感应端口(5);所述控制电路板(4)上集成有电感L1,三极管T1、三极管T2、三极管T3、发光二极管D1、纽扣电池BT1、蜂鸣器HA1,所述控制电路板(4)中的电路结构为: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感应端口(5)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T3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与纽扣电池BT1的负极相连;所述纽扣电池BT1的正极依次并接蜂鸣器HA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三极管T2的集电极后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并接蜂鸣器HA1的负极后与三极管T3的集电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在控制电路板(4)上的设置位置与功能面板(3)的指示灯位置相对应;所述蜂鸣器HA1在控制电路板(4)上的设置位置与功能面板(3)的喇叭口位置相对应。所述三极管T1、三极管T2、三极管T3均为NPN三极管,型号为C945。所述底座(2)的背面还设置有纽扣电池仓(6),所述纽扣电池仓(6)与纽扣电池BT1的安装位置相对应。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气带电检测装置,主要应用于中压、高压开关柜,在开关柜的静触头上安装本技术装置后可以直观显示带电情况,避免工作人员误触碰带电触头而发生触电事故。本技术通过交流感应电做为触发信号,经三极管多级放大后驱动LED指示灯发出带电警示,可直观的提醒工作人员该静触头为带电状态,禁止靠近或接触,即可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后期也可通过加装蜂鸣器,采用声光报警方式提高警示效果。本技术在壳体中设置有相应的控制电路板,配合底座与功能面板位置将各元器件以贴片的形式集成在电路板上;控制电路中,设计有三极放大管构成的放大电路,其中NPN三极管T1作为一级放大管,其中NPN三极管T2作为二级放大管,其中NPN三极管T3作为三级放大管,控制电路中通过设置一个感应线圈,将其一端悬空、另一端连接一级放大管的基极,所述一级放大管的发射极连接二级放大管的基极,所述二级放大管的发射极连接三级放大管的基极,所述三级放大管的集电极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纽扣电池BT1作为电源,其正极连接一级放大管的集电极、二级放大管集电极、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其负极连接三级放大管的发射极。本技术装置内部的设计回路简单、元件少、小巧轻便,更适于安装在中压、高压开关柜内部静触头空间狭小的位置,所有信号放大部件均采用NPN三极管,规格统一,制作方便;现有各类电气设备均可以安装该装置用于带电指示,装置中的控制电路中无电容、整流堆等易损元件,故障率低,工作可靠性高;本装置的工作电源可采用纽扣电池供电或者通过线圈感应整流后采用超级电容储能供电。在使用时,将该带电指示器的壳体(包括纽扣电池、警示灯、感应线圈)安装在开关柜的六个静触头位置,将装置壳体上设置的感应端口与静触头相接触,即可对各静触头的带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本技术方便于电气设备的物联网技术拓展,设备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采用感应方式的超级电容器供电后可免维护。关于本技术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采用的各部件模块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确定的、可实现的,除实施例中特殊说明的以外,其特定的连接关系可以带来相应的技术效果,并基于不依赖相应软件程序执行的前提下,解决本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中出现的部件、模块、具体元器件的型号、连接方式除具体说明的以外,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申请日前可以获取到的已公开专利、已公开的期刊论文、或公知常识等现有技术,无需赘述,使得本案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清楚、完整、可实现的,并能根据该技术手段重现或获得相应的实体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柜用带电感应指示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包括上盖(1)和底座(2),所述上盖(1)通过螺丝与底座(2)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外侧设置有功能面板(3),所述底座(2)中固定设置有控制电路板(4),所述底座(2)的一侧还设置有感应端口(5);/n所述控制电路板(4)上集成有电感L1,三极管T1、三极管T2、三极管T3、发光二极管D1、纽扣电池BT1、蜂鸣器HA1,所述控制电路板(4)中的电路结构为:/n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感应端口(5)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T3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与纽扣电池BT1的负极相连;/n所述纽扣电池BT1的正极依次并接蜂鸣器HA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三极管T2的集电极后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并接蜂鸣器HA1的负极后与三极管T3的集电极相连;/n所述发光二极管D1在控制电路板(4)上的设置位置与功能面板(3)的指示灯位置相对应;/n所述蜂鸣器HA1在控制电路板(4)上的设置位置与功能面板(3)的喇叭口位置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柜用带电感应指示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包括上盖(1)和底座(2),所述上盖(1)通过螺丝与底座(2)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外侧设置有功能面板(3),所述底座(2)中固定设置有控制电路板(4),所述底座(2)的一侧还设置有感应端口(5);
所述控制电路板(4)上集成有电感L1,三极管T1、三极管T2、三极管T3、发光二极管D1、纽扣电池BT1、蜂鸣器HA1,所述控制电路板(4)中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感应端口(5)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T3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与纽扣电池BT1的负极相连;
所述纽扣电池BT1的正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武李云涛刘海啸栗进波张一波鲁军鹏王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