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553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发动机的吸气系统的空气过滤装置(1),包括在长度上沿主轴线(X‑X)延伸的吸气歧管(2)。空气过滤装置(1)还包括至少两个管状过滤器(3):第一管状过滤器(31)和第二管状过滤器(32),第一管状过滤器和第二管状过滤器在吸气歧管(2)内沿主轴线(X‑X)串联布置。另外,空气过滤装置(1)还包括支撑器件(4),在吸气歧管(2)中支撑管状过滤器(3)。支撑器件(4)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元件(45),该连接元件机械地支撑两个连续的管状过滤器,并将它们流体连接。此外,支撑器件(4)包括分隔装置(41),该分隔装置适于对在第一内腔(31)内流动的清洁空气的流动形成阻碍,从而有利于空气流动通过第二管状过滤器(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气过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过滤装置以及包括所述空气过滤装置的车辆发动机的吸气系统。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将过滤的空气吸入车辆发动机的吸气系统的吸气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领域是汽车领域。特别地,本专利技术特别地涉及一旦被吸入就进入内燃机的燃烧室的空气。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车辆发动机的吸气系统的解决方案,其从外部环境吸入空气以将其输送到相对吸热发动机的内燃室。这样的系统通常包括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适于从空气中过滤分散的颗粒,从而防止不需要的材料进入燃烧室内部,例如泥土或灰尘。为了改善内燃机的功能和性能,对于这样的系统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允许最大量的空气进入,同时有效地对其进行过滤。因此,为了实现该目的,至关重要的是,过滤装置具有尽可能宽的过滤表面,并且该表面同时执行有效的过滤。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开发了用于空气过滤装置的解决方案,其包括盒形主体,该盒形主体包含多个适于彼此平行操作的空气过滤器,通常是管状的空气过滤器。然而,这种已知的解决方案的主要缺点是具有特别复杂并且尤其是体积庞大的几何形状。例如,这种已知解决方案的示例以申请人的名义在文件号WO2013057549中示出。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强烈地需要一种空气过滤装置,该空气过滤装置使流向发动机的有效过滤的空气的流量最大化,同时使车辆内部,例如发动机室内部的整体尺寸最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满足这些要求的空气过滤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气过滤装置,借助于根据权利要求14的包括所述空气过滤装置的车辆发动机的吸气系统来实现。此外,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这种目的通过已过滤的空气的吸气方法也被实现。从属权利要求示出了具有其他有利方面的优选实施例变型。附图说明在任何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从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通过非限制性示例参考附图将显而易见,其中:-图1a、图1b和图1c示出了根据优选实施例的空气过滤装置的三个透视图;-图2示出了图1a、图1b和图1c中所示的空气过滤装置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图2所示的截面V-V的过滤装置的截面图;-图3a和图3b分别是根据图3所示的截面A-A和B-B的过滤装置的两个截面图;-图4a、图4b和图4c示出了先前附图中所示的空气过滤装置的一些组件的透视图和两个侧视图;-图5示出了根据图4c中的截面VI-VI的截面图;-图6示出了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过滤装置的侧视图;-图7示出了根据图6中的截面平面的截面图;-图8a和图8b是过滤装置的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和截面图;-图9是过滤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变型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附图标记1整体上表示车辆发动机的吸气系统的空气过滤装置1。特别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过滤装置1在汽车领域中得到应用,其定位在发动机的上游,特别是流体地可接合到吸气系统管道,以允许过滤预定量的空气,直至发动机燃烧室为止:空气过滤装置1适于满足发动机正常运行的所需的已过滤预定空气流量。根据优选实施例,空气过滤装置1具有沿主轴线X-X延伸的主方向,因此与其他方向相比,确定了主尺寸。优选地,也如附图中所示,根据优选实施例,主轴线X-X在单一方向上延伸,即沿着单一直线延伸。根据其他优选实施例,主轴线X-X在多个方向上延伸,限定不同的线性部分。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性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上。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线性部分位于不同的平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空气过滤装置1包括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沿主轴线X-X长度延伸的吸气歧管2。优选地,在第一端处,出气口21可流体地接合到包括在发动机吸气系统中的系统吸气管道。优选地,但不是必须地,在第二端处设置有面向外部环境并与外部环境流体连接的进气口22;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22制成在吸气歧管2中包括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轴向位置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吸气歧管2是大致管状的主体,适于将来自环境的空气输送到系统吸气管道。根据优选实施例,在进气口22处,吸气歧管2包括输送漏斗,适于在吸气歧管2内部输送所吸的空气。优选地,在出气口21处,提供或包括合适的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可接合到系统吸气管道。根据优选实施例,在进气口22处,吸气歧管2包括附接至车辆的附接元件和用于使来自发动机的振动分离的弹性元件,例如波纹管(如图8a和图8b中的示例)。优选地,根据主轴线X-X的类型,吸气歧管2限定一个或多个吸气歧管管状部分200。优选地,所述吸气歧管管状部分200沿主轴线X-X相互对准或各自沿各自不同的线性部分延伸。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吸气歧管管状部分200由多孔材料制成,该多孔材料在由合成纤维构成的无纺布中或者通常在吸声材料中。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吸气歧管管状部分200由塑料材质制成,该塑料可通过模制/吹塑加工,并且可能在内部衬有吸音材料,例如开孔泡沫。多孔管状部分的使用还允许过滤空气沿着这些部分进入,从而允许进入的空气流分布在由过滤装置提供的整个过滤表面上。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管状部分200可以包括相对于管状过滤器的侧面(如图9中的非限制性示例所示)径向地侧向放置的入口(相对于主轴线X-X径向地)。根据优选实施例,吸气歧管可包括在远端位置的第一进气口和/或在管状部分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入口,或具有两者。根据本专利技术,吸气歧管2利用其壁限定了空气过滤室20,从环境中吸入的脏空气在该空气过滤室中流向出气口21。特别地,空气在所述空气过滤室20内被过滤,以这种方式使得清洁空气流到出气口21。实际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空气过滤装置1在过滤室20中包括至少两个管状过滤器3,该管状过滤器容纳在所述吸气歧管2内沿着所述主轴线X-X串联布置。特别地,两个管状过滤器3包括:第一管状过滤器31,定位成邻近第一端且邻近出气口21;和第一管状过滤器32,定位成邻近第二端,优选但非必要的,邻近进气口22。换句话说,沿主轴线X-X,在过滤室20中,两个管状过滤器31、32串联布置。根据优选实施例,空气过滤装置1至少包括置于第一管状过滤器31和第二管状过滤器32之间的中间管状过滤器33。根据优选实施例,管状过滤器31、32、33具有柱形形状。根据另外的实施例,管状过滤器31、32、33具有圆锥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每个管状过滤器31、32、33可被空气从外向内穿过,在中心处分别包括由内壁限定的内腔:第一管状过滤器31包括由第一内壁311限定的第一内腔310;第二管状过滤器32包括由第二内壁321限定的第二内腔320;中间管状过滤器33包括由中间内壁331限定的中间内腔330。根据优选实施例,每个管状过滤器由彼此交织的纤维中的非织造材料制成,该非织造材料可以使用熔喷生产并具有合成纤维,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发动机的吸气系统的空气过滤装置(1),包括:/n-吸气歧管(2),所述吸气歧管在长度上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沿主轴线(X-X)延伸,所述第一端包括与吸气系统流体连接的出气口(21),所述第二端例如包括进气口(22);/n-至少两个管状过滤器(3),所述管状过滤器容纳在所述吸气歧管(2)内,沿着所述主轴线(X-X)布置,所述管状过滤器包括第一管状过滤器(31)和第二管状过滤器(32),所述第一管状过滤器定位成邻近所述第一端、邻近所述出气口(21),所述第二管状过滤器定位成邻近所述第二端,其中,每个所述管状过滤器(31、32)均能由空气从外向内穿过,每个所述管状过滤器各自在中央处包括由第一内壁(311)限定的第一内腔(310)和由第二内壁(321)限定的第二内腔(320);/n-支撑器件(4),所述支撑器件在所述吸气歧管(2)中支撑所述管状过滤器(3),所述支撑器件包括:/ni)至少一个连接元件(45),用于串联连接两个连续的所述管状过滤器;/nii)分隔装置(41),容纳在所述第一内腔(310)中,以对在所述第一内腔(310)内流动的空气流产生阻碍,从而有利于空气流动通过所述第二管状过滤器并因此流动通过所述第二内腔(320)。/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606 IT 1020180000060721.一种车辆发动机的吸气系统的空气过滤装置(1),包括:
-吸气歧管(2),所述吸气歧管在长度上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沿主轴线(X-X)延伸,所述第一端包括与吸气系统流体连接的出气口(21),所述第二端例如包括进气口(22);
-至少两个管状过滤器(3),所述管状过滤器容纳在所述吸气歧管(2)内,沿着所述主轴线(X-X)布置,所述管状过滤器包括第一管状过滤器(31)和第二管状过滤器(32),所述第一管状过滤器定位成邻近所述第一端、邻近所述出气口(21),所述第二管状过滤器定位成邻近所述第二端,其中,每个所述管状过滤器(31、32)均能由空气从外向内穿过,每个所述管状过滤器各自在中央处包括由第一内壁(311)限定的第一内腔(310)和由第二内壁(321)限定的第二内腔(320);
-支撑器件(4),所述支撑器件在所述吸气歧管(2)中支撑所述管状过滤器(3),所述支撑器件包括:
i)至少一个连接元件(45),用于串联连接两个连续的所述管状过滤器;
ii)分隔装置(41),容纳在所述第一内腔(310)中,以对在所述第一内腔(310)内流动的空气流产生阻碍,从而有利于空气流动通过所述第二管状过滤器并因此流动通过所述第二内腔(3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1),其中,所述支撑器件(4)包括第二分隔装置(42),所述第二分隔装置容纳在所述第二管状过滤器(32)的第二内腔(320)中,其中,所述第二分隔装置(42)对在所述第二内腔(320)内流动的空气流产生的阻碍,该阻碍小于所述第一分隔装置(41)在所述第一内腔(310)中产生的阻碍。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中间管状过滤器(33),所述中间管状过滤器沿着所述主轴线(X-X)位于所述第一管状过滤器(31)和所述第二管状过滤器(32)之间,空气能从外部向内部穿过所述中间管状过滤器,所述中间管状过滤器在中央处包括由中间内壁(331)限定的中间内腔(330),其中,所述支撑器件(4)包括:
-第一连接元件(45’),将所述中间管状过滤器(33)连接到所述第一管状过滤器(31);
-第二连接元件(45”),将所述中间管状过滤器(33)连接到所述第二管状过滤器(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1),其中,所述支撑器件(4)包括容纳在所述中间内腔(330)中的中间分隔装置(43),以对在所述中间内腔(330)内流动的空气流产生阻碍,从而有利于空气流动通过所述第二管状过滤器(32)并因此流动通过第二内腔(320)。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1),其中,所述分隔装置(41、42、43)包括在长度上延伸的分隔壁(411、421、431),所述分隔壁占据相应的中央腔(310、320、330),所述分隔壁包括与相应的内壁(311、321、331)或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治·吉龙迪
申请(专利权)人:UFI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