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环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46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IAP(特别是XIAP)结合(抑制)活性的杂环衍生物。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IAP(特别是XIAP)结合(抑制)活性、且显示出蛋白质分解诱导活性的杂环衍生物。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式(I)(式中,各记号如本说明书中定义所示。)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杂环化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杂环化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以基于对病情相关蛋白质的减少的治疗为目的,尝试过利用E3连接酶来诱导靶蛋白的泛素化和蛋白酶体分解的化合物(有时称作ProteolysisTargetingChimeras(PROTAC(注册商标)或SpecificandNongeneticIAP-dependentProteinEraser(SNIPER)等。)的开发(非专利文献1~9)。例如,作为与E3连接酶结合的配体,可以将SFC配体、VHL配体、CRBN配体、IAP配体、MDM2配体等用于本用途,提出过将靶蛋白设为Met-AP2、ER、AR、BRD4、TKB1、ERRα、cMyc、BET、FKBP、RIPK2、BTK、PLK1、JNK、EZH2、HER3、EGFR、ABL、JAK2、IRAK3、GAK、TEC、AURKA、JNK2、AKT2、BCL2、MCl-1、Ras、ABL、PDE4、ALK、B-Raf、RTK、Tau、FLT3、VHL、TNIK、ASH1L、SALL4、IRAK4、HMGCR、GR、MDM2、TBK等的化合物(专利文献1~98)。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ofApoptosisProtein,IAP)是通过与胱天蛋白酶(caspase)直接结合并抑制其功能来抑制凋亡的蛋白质组。IAP被鉴定为作为共同结构具有BaculovirusIAPrepeat(BIR)结构域的蛋白质,报告过XIAP、cIAP1、cIAP2、ML-IAP、ILP-2等。它们的大部分被作为具有环指模体的泛素E3连接酶为人所知(非专利文献10)。例如,人X染色体连锁IAP(XIAP)抑制胱天蛋白酶3、7以及借助Apaf-1-细胞色素C实现的胱天蛋白酶9的活化。胱天蛋白酶3及7由XIAP的BIR2结构域抑制,BIR3结构域参与胱天蛋白酶9活性的抑制。凋亡或受到管理、调节的细胞死亡(经过编程的细胞死亡)对于生物体的发展、恒常性维持担负重要的作用,凋亡(细胞死亡)信号的纰漏与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变性疾病及炎症性疾病等各种疾病密切相关(非专利文献11)。凋亡(细胞死亡)中的重要的因子是作为丝氨酸蛋白酶的胱天蛋白酶,作为凋亡的执行因子参与各种蛋白质分解。在很多癌中,通过借助各种信号分子抑制胱天蛋白酶的功能来获得凋亡(细胞死亡)抵抗性,进行生存、增殖。根据报告,IAP在很多癌中表达水平亢进,与癌的恶化、预后不良正相关。另一方面已经弄清,由各种细胞死亡信号从线粒体中释放出来的、作为诱导凋亡(细胞死亡)的蛋白质的Smac(DIABLO)与IAP蛋白质的BIR结构域结合,由此解除胱天蛋白酶的抑制,诱导强烈的凋亡(细胞死亡),报告过各种IAP抑制药(专利文献99~117)。另外,由于蛋白激酶与各种疾病的关联,报告过GSK3抑制剂(专利文献118、119)、GCN2抑制剂(专利文献120)、BRD抑制剂(专利文献121)及对ABL、BCR-ABL、SRC、KIT、DDR、TEC、EPH-A2、PDGFR等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非专利文献12~14)。因而,与IAP抑制药及E3连接酶结合而诱导靶蛋白(GSK3、GCN2、BRD、ABL、BCR-ABL、SRC、KIT、DDR、TEC、EPH-A2、PDGFR及XIAP等)的分解的低分子化合物可能成为减少病情相关蛋白质的有前途的治疗用药。专利文献122~124中,报告过作为κ阿片受体激动剂的杂环化合物。专利文献48~59、81、94中,报告过使用了IAP配体的作为蛋白质分解诱导药的化合物。专利文献29~48、68、73、74、77、82、83、90、96、98中,报告过诱导BRD4的分解的化合物。专利文献21、40、41、43、48、61中,报告过诱导ABL的分解的化合物。专利文献99~117中,报告过作为IAP拮抗剂的化合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2/0068063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03835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3/106643号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3/106646号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4/108452号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15/000867号专利文献7:国际公开第2015/000868号专利文献8: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0291562号说明书专利文献9: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004560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10:国际公开第2016/118666号专利文献11:国际公开第2016/197114号专利文献12:国际公开第2016/172134号专利文献13: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6749513号说明书专利文献14:国际公开第2017/117473号专利文献15:国际公开第2017/117474号专利文献16:国际公开第2017/185036号专利文献17:国际公开第2017/181061号专利文献18:国际公开第2017/204445号专利文献19: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7382862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0: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754060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0121321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2:国际公开第2018/053354号专利文献23:国际公开第2018/102725号专利文献24:国际公开第2018/102067号专利文献25: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8/0072711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6: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8/0099940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7: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8/0134684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8: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8/0155322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9:国际公开第2015/160845号专利文献30:国际公开第2016/105518号专利文献31:国际公开第2016/146985号专利文献32:国际公开第2016/197032号专利文献33: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6977584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4: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0008904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5:国际公开第2017/024318号专利文献36:国际公开第2017/007612号专利文献37:国际公开第2017/011371号专利文献38:国际公开第2017/030814号专利文献39:国际公开第2017/197056号专利文献40:国际公开第2017/197055号专利文献41:国际公开第2017/197051号专利文献42:国际公开第2017/197046号专利文献43:国际公开第2017/197036号专利文献44:美国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述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盐:/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731 JP 2018-1443081.一种下述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盐:



式I中,A表示与IAP结合的物质的片段结构,B表示取代基、或任选经由连接体结合有具有功能的化合物或抗体的含氮芳香族杂环基,R01、R02、R03、R04、R05、R06、R07及R0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任选相互形成环的C1-6烷基。


2.一种下述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盐:



式I中的R01、R02、R03、R04、R05、R06、R07及R0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任选相互形成环的C1-6烷基,
A表示式AI所示的基团或式AII所示的基团:



式AI中,
m表示0~2,
n表示0~2,
V表示任选被卤代的C1-3烷基,
W表示亚甲基;二氟亚甲基;O;S;SO;SO2;NR,此处,R表示氢原子、C1-6烷基、C1-6烷基-羰基、C6-14芳基-羰基、或C1-6烷基磺酰基;亚氨基;或式L1:N-L11-L12-L13-L14-L15-L16-L17-R1,
式L1中的L11、L12、L13、L14、L15、L16以及L17各自独立地表示键合端、氧原子、硫原子、C1-6亚烷基、C3-10亚环烷基、羰基、任选由C1-6烷基取代的亚氨基、亚乙炔基、任选由C1-6烷基取代的亚乙烯基、C3-10亚环烯基、亚苯基、亚噻唑基、任选由氟原子取代的亚吡咯烷基、任选由氟原子取代的亚氮杂环丁烷基、式-SO2-、式-CH2CH2O-、式-OCH2CH2-、式-COCH2-、式-CH2CO-、式-CO2-、式-OCO-、式-COCHR101NR102-、式-OCH2CHR103NR104-、式-NR105CHR106CO-、式-NR107CO-、式-CONR108-、式-SO2NR109-、式-NR110SO2-或式-NR111CHR112CH2O-,上述式中的R101、R103、R106以及R11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C1-6烷基、3-胍基丙基、氨基甲酰基甲基、羧基甲基、巯基甲基、2-氨基甲酰基乙基、2-羧基乙基、咪唑-4-基甲基、4-氨基丁基、2-甲硫基乙基、苄基、羟基甲基、1-羟基乙基、吲哚-3-基甲基、4-羟基苯基甲基或吡啶基甲基,R102、R104、R105、R107、R108、R109、R110以及R11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C1-6烷基,
R1表示氢原子、甲基、苄基、叔丁氧基羰基、苄氧基羰基、9-芴基甲氧基羰基、叠氮基、作为GSK3α/β及GCN2的配体的式II所示的基团、作为BRD的配体的式III所示的基团、作为ABL、BCR-ABL、SRC、KIT、DDR、TEC、EPH-A2、PDGFR等的配体的式IV所示的基团、或作为XIAP的配体的Smac肽模拟物化合物:



式II中的Ar1表示任选被取代的C6-14芳基或任选被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
Ar2表示由任选被取代的C6-14芳基或任选被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衍生的2价的基团,
m表示0~1的任意整数,
R09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式AII中,
X表示氧原子;或式-NR21-,式-NR21-中的R21表示氢原子、或C1-6烷基,
U表示氢原子;C1-6烷基;或式L2:-(CH2)n-Y-L21-L22-L23-L24-L25-L26-L27-R2,
式L2中的
n表示0~3的任意整数,
Y表示氧原子或式-NR22-,式-NR22-中的R22表示氢原子、或C1-6烷基,且任选与所述的R21一起形成环,
L21、L22、L23、L24、L25、L26以及L27各自独立地表示键合端、氧原子、硫原子、任选与R21形成环的C1-6亚烷基、C3-10亚环烷基、羰基、任选由C1-6烷基取代的亚氨基、亚乙炔基、任选由C1-6烷基取代的亚乙烯基、C3-10亚环烯基、亚苯基、亚噻唑基、任选由氟原子取代的亚吡咯烷基、任选由氟原子取代的亚氮杂环丁烷基、式-SO2-、式-CH2CH2O-、式-OCH2CH2-、式-COCH2-、式-CH2CO-、式-CO2-、式-OCO-、式-COCHR201NR202-、式-OCH2CHR203NR204-、式-NR205CHR206CO-、式-NR207CO-、式-CONR208-、式-SO2NR209-、式-NR210SO2-或式-NR211CHR212CH2O-,上述式中的R201、R203、R206以及R21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C1-6烷基、3-胍基丙基、氨基甲酰基甲基、羧基甲基、巯基甲基、2-氨基甲酰基乙基、2-羧基乙基、咪唑-4-基甲基、4-氨基丁基、2-甲硫基乙基、苄基、羟基甲基、1-羟基乙基、吲哚-3-基甲基、4-羟基苯基甲基或吡啶基甲基,R202、R204、R205、R207、R208、R209、R210以及R21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C1-6烷基,
R2表示氢原子、甲基、苄基、叔丁氧基羰基、苄氧基羰基、9-芴基甲氧基羰基、叠氮基、作为GSK3α/β及GCN2的配体的式II所示的基团、作为BRD的配体的式III所示的基团、作为ABL、BCR-ABL、SRC、KIT、DDR、TEC、EPH-A2、PDGFR等的配体的式IV所示的基团、或作为XIAP的配体的Smac肽模拟物化合物:



式II中的Ar1表示任选被取代的C6-14芳基或任选被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
Ar2表示由任选被取代的C6-14芳基或任选被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衍生的2价的基团,
m表示0~1的任意整数,
R09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B表示下述式B′中的任意者所示的基团、或者任选由
卤素原子、C3-10环烷基、任选被卤代的C1-6烷基、C1-6烷氧基、由C1-6烷氧基取代的C1-6烷氧基、或由C1-6烷氧基-羰基取代的乙烯基中的任意者取代的吡唑基、吲哚基、吲唑基、苯并咪唑基、7-氮杂吲哚基、吲嗪基、1-氮杂吲嗪基、3-氮杂吲嗪基或1,3-二氮杂吲嗪基,
B′:



式B′中,R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C1-6烷基、C1-6烷氧基或式L3:-Z-L31-L32-L33-L34-L35-L36-L37-R3,其中,在键合于N的R的情况下,不为卤素原子以及C1-6烷氧基,另外没有2个以上的R同时为式L3的情况,
式L3中,
Z表示氧原子、羰基、C1-6亚烷基、C3-10亚环烷基、式-NR31-、式-CONR32-、式-NR33CO-、式-SO2NR34-或式-NR35SO2-,上述式中的R31、R32、R33、R34以及R3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C1-6烷基,
L31、L32、L33、L34、L35、L36以及L37各自独立地表示键合端、氧原子、硫原子、C1-6亚烷基、C3-10亚环烷基、羰基、任选由C1-6烷基取代的亚氨基、亚乙炔基、任选由C1-6烷基取代的亚乙烯基、C3-10亚环烯基、亚苯基、亚噻唑基、任选由氟原子取代的亚吡咯烷基、任选由氟原子取代的亚氮杂环丁烷基、式-SO2-、式-CH2CH2O-、式-OCH2CH2-、式-COCH2-、式-CH2CO-、式-CO2-、式-OCO-、式-COCHR301NR302-、式-OCH2CHR303NR304-、式-NR305CHR306CO-、式-NR307CO-、式-CONR308-、式-SO2NR309-、式-NR310SO2-或式-NR311CHR312CH2O-,上述式中的R301、R303、R306以及R31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C1-6烷基、3-胍基丙基、氨基甲酰基甲基、羧基甲基、巯基甲基、2-氨基甲酰基乙基、2-羧基乙基、咪唑-4-基甲基、4-氨基丁基、2-甲硫基乙基、苄基、羟基甲基、1-羟基乙基、吲哚-3-基甲基、4-羟基苯基甲基或吡啶基甲基,R302、R304、R305、R307、R308、R309、R310以及R31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C1-6烷基,
R3表示氢原子、甲基、苄基、叔丁氧基羰基、苄氧基羰基、9-芴基甲氧基羰基、叠氮基、作为GSK3α/β及GCN2的配体的式II所示的基团、作为BRD的配体的式III所示的基团、作为ABL、BCR-ABL、SRC、KIT、DDR、TEC、EPH-A2、PDGFR等的配体的式IV所示的基团、或作为XIAP的配体的Smac肽模拟物化合物:



式II中的Ar1表示任选被取代的C6-14芳基或任选被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
Ar2表示由任选被取代的C6-14芳基或任选被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衍生的2价的基团,
m表示0~1的任意整数,
R09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其中,
所述A为式AI-1:



式AI-1中,
V表示任选被卤代的C1-3烷基,
W表示亚甲基;二氟亚甲基;O;S;SO;SO2;NR,此处,R表示氢原子、C1-6烷基、C1-6烷基-羰基、C6-14芳基-羰基、或C1-6烷基磺酰基;亚氨基;或式L1:N-L11-L12-L13-L14-L15-L16-L17-R1,式L1中的L11、L12、L13、L14、L15、L16、L17以及R1表示与上文相同的定义。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其中,
所述B为式B-1:



式B-1中的
R31、R32、R3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C1-6烷基或C1-6烷氧基,
R35及R3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式L3:-Z-L31-L32-L33-L34-L35-L36-L37-R3,式L3中,Z、L31、L32、L33、L34、L35、L36、L37以及R3表示与上文相同的定义,
R34表示氢原子;或式L3:-Z-L31-L32-L33-L34-L35-L36-L37-R3,式L3中,Z、L31、L32、L33、L34、L35、L36、L37以及R3表示与上文相同的定义,
其中,没有R34、R35及R36的2个以上同时为式L3的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其中,
所述B以式B-2表示:



式B-2中,
R41、R42、R43、R44、R4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C1-6烷基或C1-6烷氧基,
R表示氢原子或式L3:-Z-L31-L32-L33-L34-L35-L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成祐介远又庆英蒲香苗北本直美
申请(专利权)人:日商泛美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