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轴向伸展模块的车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544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通过使用变形单元来吸收能量的车钩。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向伸展模块,其与变形单元和锚件一起安装在车钩的壳体中。通过在安装到壳体中之后使轴向伸展模块伸展,变形单元和锚件将偏置在壳体的前凸耳和后凸耳之间,并仅通过沿轴向方向的预定力而保持就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轴向伸展模块的车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通过使用变形单元来吸收能量的车钩(traincoupler)。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便于车钩的部件的方便组装并且在正常操作期间将车钩的部件牢固地保持在适当位置的装置。
技术介绍
许多现有的车钩包括在较小和较大碰撞时都吸收能量的部件。目的是将力引导到专门设计的单元,以便节省列车组的其它部件,从而增加乘客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性,以及至少在较小冲击之后降低维修成本。与车钩相关的碰撞保护系统可以包括能够以可逆方式缓冲冲击力的部件(例如橡胶元件和液压元件)以及不可逆转的能量吸收器(例如变形单元)。通常可逆元件能够吸收比不可逆元件少的能量。不同的能量吸收部件可以看作在碰撞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起作用,目的是车钩决不会损坏(bottomout)。变形管形式的变形单元描述于WO2005075272和WO2015180839中,并在商业上提供和广泛使用。这种变形管是高度坚固和有效的能量吸收部件。通过在心轴上使管膨胀(或收缩)来吸收能量,从而产生非常可重复的结构塑性变形,其与摩擦一起确定变形力。当与释放功能结合时,变形管的启动力是重要的,使得顺序总是保持在设计的范围内。变形单元通常与固定到轿厢底架的外壳中的锚件(anchor)或支架串联安装。该锚件连接到杆,该杆经由另外的联接装置(例如联接头)可以连接到另一车厢的车钩。壳体设置有一对前凸耳和一对后凸耳,其中,前凸耳在向前运动期间与锚件相互作用,并且后凸耳与变形单元相互作用,以接收沿相反方向的力。锚件和变形单元设置在前凸耳和后凸耳之间,前凸耳和后凸耳之间还可能具有其它部件。为了确保车钩的功能,尤其是在如上所述的变形单元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确保能量吸收功能,锚件和变形单元被偏压在前凸耳和后凸耳之间是至关重要的。该力通常应为600-1000kN的量级,并将被称为锁定力。锚件和变形单元通常从轿厢下方安装到壳体中,壳体在下侧至少部分地敞开。然后用盖板或类似物封闭壳体。壳体的设计(例如前凸耳和后凸耳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化,使得在锚件和变形单元之间和/或锚件和前凸耳之间或变形单元和后凸耳之间分别形成空间或隔室。此外,制造公差导致隔室尺寸的轻微变化,并且还导致从一侧到另一侧的可能变化。US2007125739描述了使用在锚件之后驱入的一对相互连接的楔,以提供合适的锁定力。在车钩的轴向上提供锁定力,但是另外在横向上会存在力,该力通过相互连接的楔施加在车底架上。通过使相互连接的楔的相互连接稍微具有柔性,可以解决壳体两侧上的前、后凸耳之间的距离的微小变化,从而可以将一侧向上驱动到比另一侧更远的距离。然而,这种适应性难以控制。另一个缺点是,在冲击之后,楔以及其它部件可能下落在轨道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车钩的缺点的车钩。特别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钩,其中锁定力以可控且可靠的方式至少将锚件和变形单元保持在适当位置,并且该锁定力可从车钩的壳体的外部调节。这通过如权利要求1中限定的车钩来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钩包括杆,该杆在前端适于与联接装置接合,并且在后端附接到锚件。在松弛位置的杆的纵向延伸限定轴向方向,并且杆的中心限定所述车钩的中心轴线。所述锚件被布置成与变形单元相互作用,该变形单元与所述锚件同轴地定位并且在轴向方向上从杆位于所述锚件之后。所述锚件和变形单元包含在壳体内并位于一对前凸耳和一对后凸耳之间。至少一个轴向伸展模块插入在所述前凸耳和所述锚件之间,或所述锚件和所述变形单元之间,或所述变形单元和所述后凸耳之间。所述轴向伸展模块被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可伸展并且在已经插入到所述壳体中之后伸展。在伸展状态下,所述轴向伸展模块在所述变形单元和锚件上施加预定力,使得所述轴向伸展模块、变形单元和锚件保持在所述前凸耳和后凸耳之间。所述轴向伸展模块、变形单元和锚件可以看作偏置在前凸耳和后凸耳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车钩设置有布置在中心轴线的每侧上的两个轴向伸展模块。优选地,两个所述轴向伸展模块布置有可从车钩下侧接近的调节装置,该侧也是锚件和变形单元通常安装在壳体中的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轴向伸展模块是包括至少三个分离件的楔形组件,其中三个分离件中的至少两个是具有彼此面对的平行楔形表面的楔形件。通过使至少两个所述楔形件在横向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来提供轴向伸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轴向伸展模块是楔形组件,其包括具有第一楔形表面的第一楔形件和具有第二楔形表面的第二楔形件,其中第一楔形表面和第二楔形表面平行且彼此面对。所述第一楔形件在其底表面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楔形组件包括第三部件和固定件,所述第三部件具有非楔形表面,该非楔形表面面向所述第一楔形件的非楔形表面,所述固定件设置为与所述第二楔形件和第三部件的底表面接触并且至少部分地在相应的底表面上延伸。所述固定件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所述固定件的孔并与所述第一楔形件的螺纹孔接合,且螺栓的头部作用在所述固定件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轴向伸展模块是楔形组件,其包括第一楔形件、第二楔形件和第三楔形件,所述第一楔形件具有两个楔形表面,所述第二楔形件具有一个楔形表面,该楔形表面面向所述第一楔形件的楔形表面中的一个,所述第三楔形件具有一个楔形表面,该楔形表面面向所述第一楔形件的楔形表面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楔形件在其底面上设置有螺纹孔。设置有固定件,其与所述第二楔形件和所述第三楔形件的底表面接触且至少部分地在所述相应的底表面上延伸。所述固定件设置有通孔。螺栓(37d)延伸穿过所述固定件的孔并与所述第一楔形件的螺纹孔接合,并且螺栓的头部作用在所述固定件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轴向伸展模块是楔形组件,其包括第一楔形件、第二楔形件和第三楔形件,所述第一楔形件具有两个楔形表面,所述第二楔形件具有一个楔形表面,该楔形表面面向所述第一楔形件的楔形表面中的一个,所述第三楔形件具有一个楔形表面,该楔形表面面向所述第一楔形件的楔形表面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楔形件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从所述第一楔形件的底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一楔形件的顶表面。设置有固定件,其与所述第二楔形件和所述第三楔形件的顶表面接触并至少部分地在相应的顶表面上延伸。所述固定件设置有螺纹孔。螺栓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楔形件的孔并与所述固定件的螺纹孔接合,并且螺栓的头部作用在第一楔形件的底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轴向伸展模块是楔形组件,其包括第一楔形件、第二楔形件、第三楔形件和第四楔形件,所述第一楔形件具有后向的楔形表面和向前的楔形表面,所述第二楔形件具有后向的楔形表面和向前的楔形表面,所述第三楔形件具有上部后向的楔形表面和下部后向的楔形表面,所述第四楔形件具有上部向前的楔形表面和下部前向的楔形表面。所述第一楔形件在横向于中心轴线的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楔形件上方。所述第三楔形件和第四楔形件的上部、下部楔形表面被布置成使得所述楔形件在所述楔形件的沿轴向方向的中间处的厚度大于在与所述顶表面和底表面相交处的厚度。所述第一楔形件的后向的楔形表面与所述第四楔形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联接列车车厢的车钩(1),包括杆(2),所述杆在前端处适于与联接装置接合并且在后端处附接到锚件(3),所述杆(2)的纵向延伸在松弛位置限定所述车钩(1)的轴向方向和中心轴线,其中,所述锚件(3)布置成与变形单元(4)相互作用,所述变形单元(4)与所述锚件(3)同轴地定位并且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从所述杆(2)位于所述锚件(3)之后,所述锚件(3)和所述变形单元(4)被包括壳体(5)中位于一对前凸耳(5a和一对后凸耳(5b)之间,其特征在于,/n-至少一个轴向伸展模块(7),所述轴向伸展模块(7)插入所述前凸耳(5a)和所述锚件(3)之间,或所述锚件(3)和所述变形单元(4)之间,或所述变形单元(4)和所述后凸耳(5b)之间,/n所述轴向伸展模块(7)被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可伸展并且在已经插入所述壳体(5)中之后伸展,所述轴向伸展模块(7)在所述变形单元(4)和所述锚件(3)上施加预定的力,使得所述轴向伸展模块(7)、所述变形单元(4)和所述锚件(3)被保持在所述前凸耳(5a)和所述后凸耳(5b)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614 IN 201811022339;20180614 SE 1850730-11.一种用于联接列车车厢的车钩(1),包括杆(2),所述杆在前端处适于与联接装置接合并且在后端处附接到锚件(3),所述杆(2)的纵向延伸在松弛位置限定所述车钩(1)的轴向方向和中心轴线,其中,所述锚件(3)布置成与变形单元(4)相互作用,所述变形单元(4)与所述锚件(3)同轴地定位并且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从所述杆(2)位于所述锚件(3)之后,所述锚件(3)和所述变形单元(4)被包括壳体(5)中位于一对前凸耳(5a和一对后凸耳(5b)之间,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轴向伸展模块(7),所述轴向伸展模块(7)插入所述前凸耳(5a)和所述锚件(3)之间,或所述锚件(3)和所述变形单元(4)之间,或所述变形单元(4)和所述后凸耳(5b)之间,
所述轴向伸展模块(7)被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可伸展并且在已经插入所述壳体(5)中之后伸展,所述轴向伸展模块(7)在所述变形单元(4)和所述锚件(3)上施加预定的力,使得所述轴向伸展模块(7)、所述变形单元(4)和所述锚件(3)被保持在所述前凸耳(5a)和所述后凸耳(5b)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1),其中,所述轴向伸展模块(7)是包括至少三个分离件的楔形组件,其中,三个分离件中的至少两个是具有彼此面对的平行楔形表面的楔形件,并且通过使所述至少两个楔形件在横向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来提供所述轴向伸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钩(1),其中所述轴向伸展模块(7)是楔形组件(27),所述楔形组件(27)包括:
-具有第一楔形表面的第一楔形件(27a)和具有第二楔形表面的第二楔形件(27b),其中所述第一楔形表面和所述第二楔形表面平行并且彼此面对,所述第一楔形件(27a)在其底表面上设置有螺纹孔(27c);
-具有非楔形表面的第三部件(27g),所述非楔形表面面向所述第一楔形部件(27a)的非楔形表面;
-固定件(27h),所述固定件(27h)设置为与所述第二楔形件(27b)和所述第三楔形件(27g)的底表面接触并且至少部分地在相应的底表面上延伸,所述固定件(27h)设置有孔(27e);以及
-螺栓(27d),所述螺栓(27d)延伸穿过所述固定件(27h)的所述孔(27e)并且与所述第一楔形件(27a)的所述螺纹孔(27c)接合,并且所述螺栓(27d)的头部(27f)作用在所述固定件(27h)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钩(1),其中所述轴向伸展模块(7)是楔形组件(37),所述楔形组件(37)包括:
-第一楔形件(37a)、第二楔形件(37b)和第三楔形件(37g),所述第一楔形件(37a)具有两个楔形表面,所述第二楔形件(37b)具有一个楔形表面,该楔形表面面向所述第一楔形件(37a)的楔形表面中的一个,所述第三楔形件(37g)具有一个楔形表面,该楔形表面面向所述第一楔形件(37a)的楔形表面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楔形件(37a)在其底表面上设置有螺纹孔(37c);
-固定件(37h),所述固定件(37h)设置为与所述第二楔形件(37b)和所述第三楔形件(37g)的底表面接触并且至少部分地在相应的底表面上延伸,所述固定件(37h)设有孔(37e);以及
-螺栓(37d),所述螺栓(37d)延伸穿过所述固定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哈里森A·韦斯特曼
申请(专利权)人:德尔纳车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