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32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发热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包括上云母板、下云母板、上端子、下端子和发热片;所述下端子设置于所述下云母板的底面上,所述上端子设置于所述上云母板的顶面上,所述发热片设置于下云母板的顶面和上云母板的底面之间;所述上端子与所述下端子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发热片的端部具有用于与所述上端子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位于所述上端子与所述下端子之间;所述上云母板上设有通孔,所述上端子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接触面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上端子上设置多个凸起,增加上端子和发热片的接触稳定性以及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地减小接触电阻,大大提升发热膜的发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热膜
,具体涉及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电热设备中,很多都应用到了一种云母发热膜零部件,用来做加热和阻燃材料,电流通过云母发热膜的发热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来发热,同时云母电热膜中的云母板可以起到隔热和阻燃的作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发热膜的上层和下层是云母板,中间层是发热片,传统的发热片是以金属片较多;由于发热膜在和端子连接使用时会产生接触电阻,接触电阻的值越大,发热膜的工作效率就越低,所以有必要探索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能够有效地减小接触电阻,大大提升发热膜的发热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包括上云母板、下云母板、上端子、下端子和发热片;所述下端子设置于所述下云母板的底面上,所述上端子设置于所述上云母板的顶面上,所述发热片设置于所述下云母板的顶面和所述上云母板的底面之间;所述上端子与所述下端子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发热片的端部具有用于与所述上端子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位于所述上端子与所述下端子之间;所述上云母板上设有通孔,所述上端子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接触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上端子的顶面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凸起一起冲压形成的多个凹坑。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片端部的所述接触面的厚度为0.01-0.1mm。r>进一步地,所述上端子包括用于与所述下端子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弯折部;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面上。进一步地,所述下端子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四个铆爪,所述下云母板和所述上云母板上对应所述铆爪的位置均设有铆孔,各所述铆爪依次穿过所述下云母板上相对应的铆孔和所述上云母板上相对应的铆孔后折弯铆压在所述上端子上。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片为石墨烯发热片。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片的两端部均设有所述接触面,各所述接触面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所述上端子和所述下端子,所述上云母板上对应各所述接触面的位置均设有所述通孔,且各所述上端子上的所述凸起通过对应的所述通孔与对应的所述接触面接触。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原理如下:发热膜在使用的过程中,外部电路是通过上端子把电流传导到发热片的,在传导的过程中,除了发热片本身有电阻外,上端子和发热片发生接触会产生一个接触电阻,这个接触电阻阻值越大的话,发热片的发热功率就会被大大减弱,所以必须降低接触电阻阻值。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有接触件材料、正压力、表面状态、电压和电流等。不同的材料对于接触电阻的系数不一样。接触件的正压力是指彼此接触的表面产生垂直于接触表面的力,随着正压力的增加,接触微点数量及面积也会增加,同时接触微点从弹性形变过渡到塑性形变。接触件的表面由于灰尘、油污等在接触点表面附着沉积形成较松散的表膜,这层表膜由于带有微粒物质极易分布在表面的微观凹坑处,使接触面积缩小,接触电阻增大。理论上接触电阻是由收缩电阻和膜电阻组成的,RC=Rs×Rb,其中RC是接触电阻,Rs是收缩电阻,Rb是表面膜电阻。由接触电阻的经验计算公式知道,RC=Kc÷(0.102F)m;其中,Kc是一个相关的系数,它与接触材料、表面情况、接触形式与有关;F是接触位置的接触压力,m是与接触形式有关的系数;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增大接触压力可以使接触电阻RC减小,其原因是增加接触点的有效接触面积以及有效地抑制表面膜对接触电阻的影响,增加接触点的有效接触面积可以使收缩电阻减小,抑制表面膜对接触电阻的影响可以使膜电阻减小。当接触压力增大,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产生塑性形变,表面膜被压碎,增大了金属的接触面,接触电阻迅速下降。由力学公式知道,F=PS,其中P是压强,S是受力面积。在压强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有效的受力面积,则有效的接触压力会增大。本专利技术的云母发热膜中,上端子和发热片是被下端子的铆爪铆压在一起的,这个铆压的力度是有限的,上端子和发热片面与面接触的过程中,由于铆爪抓紧力度不够大,实际有效的接触面积比上端子的平面小很多,并且接触点不稳定,在检测总的阻值时会比理论值差了10Ω以上,这部分的阻值就是接触电阻过大造成的。为了降低发热膜的接触电阻,可以增加上端子和发热片的有效接触压力,由公式F=PS知道,增大有效的受力面积可以增加有效的接触压力,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上端子用于与发热片连接的一面设计多个凸起,当下端子和上端子铆压固定后,这些凸起就会和发热片紧紧的压住,既保证了足够的受力面积,又保证了接触的稳定性,使得接触电阻大幅度减小并且波动也很小,从而大大提升发热膜的发热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上端子上用于与发热片连接的一面设置多个凸起,在上端子与下端子固定连接后,这些凸起就会和发热片紧紧的压住,增加上端子和发热片的接触稳定性以及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地减小接触电阻,大大提升发热膜的发热效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发热片端部的用于与上端子接触的接触面做打磨处理,使其厚度为0.01-0.1mm,且表面更加平整光滑,有效地降低膜电阻,从而进一步减小接触电阻,提升发热膜的发热效率;(3)本专利技术将云母和石墨烯材料结合在一起做成发热膜,能够实现极速升温,均匀发热,并且电能转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节能环保;且该发热膜的工作电压远低于人体安全电压,上下层均有耐高温的云母板覆盖,安全有保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云母板;2、下云母板;3、发热片;4、上端子;5、下端子;6、接触面;7、通孔;8、凸起;9、凹坑;10、铆爪;11、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云母板、下云母板、上端子、下端子和发热片;所述下端子设置于所述下云母板的底面上,所述上端子设置于所述上云母板的顶面上,所述发热片设置于所述下云母板的顶面和所述上云母板的底面之间;所述上端子与所述下端子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发热片的端部具有用于与所述上端子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位于所述上端子与所述下端子之间;所述上云母板上设有通孔,所述上端子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接触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云母板、下云母板、上端子、下端子和发热片;所述下端子设置于所述下云母板的底面上,所述上端子设置于所述上云母板的顶面上,所述发热片设置于所述下云母板的顶面和所述上云母板的底面之间;所述上端子与所述下端子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发热片的端部具有用于与所述上端子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位于所述上端子与所述下端子之间;所述上云母板上设有通孔,所述上端子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接触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的顶面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凸起一起冲压形成的多个凹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端部的所述接触面的厚度为0.01-0.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包括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渡江黎钊吴学领邓林甲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平安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