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氮化硅组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02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氮化硅组合管,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和氮化硅陶瓷管,所述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和氮化硅陶瓷管均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结构,所述钢管的内壁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包括聚四氟乙烯管顶端和聚四氟乙烯管底端,所述聚四氟乙烯管顶端通过第一胶粘剂层与氮化硅陶瓷管的外壁粘接,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底端通过第二胶粘剂层与氮化硅陶瓷管的外壁粘接,所述氮化硅陶瓷管的外壁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内壁之间的孔隙内均匀填充氮化硅细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管适用于传输高温、高速和强腐蚀性的液体介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氮化硅组合管
本技术涉及管材
,尤其涉及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氮化硅组合管。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中通常利用管材输送化工介质,对于高温、具有腐蚀性的液体介质,则需要使用耐高温、抗腐蚀的管材,传统工艺中大多在钢管的内侧或外侧涂敷耐腐蚀材料、耐高温材料以增强钢管的抗腐蚀性和耐高温性,然而经过长时间使用后涂敷层产生的效果较差,影响生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和耐高温性的组合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和抗腐蚀性的钢衬聚四氟乙烯氮化硅组合管。本技术提供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氮化硅组合管,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和氮化硅陶瓷管,所述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和氮化硅陶瓷管均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结构,所述钢管的内壁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包括聚四氟乙烯管顶端和聚四氟乙烯管底端,所述聚四氟乙烯管顶端通过第一胶粘剂层与氮化硅陶瓷管的外壁粘接,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底端通过第二胶粘剂层与氮化硅陶瓷管的外壁粘接,所述氮化硅陶瓷管的外壁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内壁之间的孔隙内均匀填充氮化硅细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粘剂层和第二胶粘剂层由耐高温的胶粘剂构成,该耐高温地胶粘剂由氮化硅细粉和环氧树脂按照质量比9:20均匀混合配制构成。进一步地,所述氮化硅陶瓷管的外径比聚四氟乙烯管的内径小3mm。进一步地,所述聚四氟乙烯管与钢管紧衬翻边连接,所述聚四氟乙烯管的轴向长度大于氮化硅陶瓷管的轴向长度。进一步地,所述氮化硅陶瓷管包括氮化硅陶瓷管顶端和氮化硅陶瓷管底端,所述氮化硅陶瓷管顶端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氮化硅陶瓷管底端设有与所述环形凹槽配合的环形凸起,所述氮化硅陶瓷管顶端位于聚四氟乙烯管顶端的上方,所述氮化硅陶瓷管底端位于聚四氟乙烯管底端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钢管包括钢管顶端和钢管底端,所述钢管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法兰,所述钢管底端固定连接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上均开设螺栓孔。进一步地,所述聚四氟乙烯管顶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平整紧密压接在第一法兰的端面上,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底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平整紧密压接在第二法兰的端面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组合管将氮化硅陶瓷管套设在聚四氟乙烯管的内侧,同时将聚四氟乙烯管紧密套设在钢管的内侧,实现了利用氮化硅陶瓷管传输液体介质,由于氮化硅陶瓷管的强度、硬度高,且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和抗腐蚀性,因此本技术的组合管适用于传输高温、高速和强腐蚀性的液体介质;本技术提供的组合管在氮化硅陶瓷管和聚四氟乙烯管之间的孔隙内填充氮化硅细粉,进一步提高了组合管的硬度和强度及抗负压,增强组合管的机械稳定性和抗冲刷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氮化硅组合管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氮化硅组合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氮化硅组合管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氮化硅组合管,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钢管1、聚四氟乙烯管2和氮化硅陶瓷管3,钢管1、聚四氟乙烯管2和氮化硅陶瓷管3均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结构。钢管1包括钢管顶端11和钢管底端12,钢管顶端11焊接第一法兰4,钢管底端12焊接第二法兰5,优选地,钢管1选用无缝钢管。第一法兰4和第二法兰5上均开设螺栓孔41,在对应的螺栓孔41内插入螺栓可以将相邻的钢管1连接。聚四氟乙烯管2由聚四氟乙烯制成,长期使用温度为-200-260℃,有卓越的耐化学腐蚀性,其电绝缘性不受温度影响。聚四氟乙烯管2包括聚四氟乙烯管顶端21和聚四氟乙烯管底端22,聚四氟乙烯管顶端21向外延伸形成光滑的第一翻边211,第一翻边211平整紧密压接在第一法兰4的端面上,聚四氟乙烯管底端22向外延伸形成光滑的第二翻边221,第二翻边221平整紧密压接在第二法兰5的端面上。优选地,聚四氟乙烯管2的外壁与钢管1的内壁紧密贴合。聚四氟乙烯管顶端21位于钢管顶端11的上方,聚四氟乙烯管底端22位于钢管底端12的下方。聚四氟乙烯管2的轴向长度大于钢管1的轴向长度。本实施例中,聚四氟乙烯管2与钢管1紧衬翻边连接,将聚四氟乙烯管2采用翻边方式紧衬在钢管1的内侧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氮化硅陶瓷管3由氮化硅制成,氮化硅材料是在人工的条件下利用氮和硅合成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高、抗氧化能力强,硬度高、强度高,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和抗腐蚀性,适用于高温、高速、强腐蚀介质的工作环境。氮化硅陶瓷管3的外壁与聚四氟乙烯管2的内壁之间的孔隙内均匀填充平均粒径为10μm的氮化硅细粉6,通过在氮化硅陶瓷管3与聚四氟乙烯管2之间的孔隙内填充氮化硅细粉6,可以进一步提高组合管的硬度和强度及抗负压,增强组合管的机械稳定性和抗冲刷性。聚四氟乙烯管顶端21通过第一胶粘剂层212与氮化硅陶瓷管3的外壁粘接实现封口处理,聚四氟乙烯管底端22通过第二胶粘剂层222与氮化硅陶瓷管3的外壁粘接实现封口处理,第一胶粘剂层212和第二胶粘剂层222均由耐高温地胶粘剂构成,优选地,该胶粘剂由氮化硅细粉和环氧树脂按照质量比9:20均匀混合配制构成,胶粘剂在室温下固化成型。氮化硅陶瓷管3的外径比聚四氟乙烯管2的内径小3mm。聚四氟乙烯管2的轴向长度大于氮化硅陶瓷管3的轴向长度。氮化硅陶瓷管3包括氮化硅陶瓷管顶端31和氮化硅陶瓷管底端32,氮化硅陶瓷管顶端31位于聚四氟乙烯管顶端21的上方,氮化硅陶瓷管底端32位于聚四氟乙烯管底端22的上方,且氮化硅陶瓷管顶端31超出聚四氟乙烯管顶端21的长度与氮化硅陶瓷底端32低于聚四氟乙烯管底端22的长度一致。参考图3,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氮化硅陶瓷管顶端31设有深度为0.5mm的环形凹槽311,氮化硅陶瓷管底端32设有高度为0.5mm的环形凸起,该环形凸起与氮化硅陶瓷管顶端31的环形凹槽311相匹配,对两个组合管进行连接时,第一个组合管的第一法兰4可通过螺栓与第二个组合管的第二法兰5配合连接,同时第一个组合管的氮化硅陶瓷管顶端31的环形凹槽311与第二个组合管的氮化硅陶瓷管底端32的环形凸起相配合,以使得第一个组合管的氮化硅陶瓷管顶端31面与第二个组合管的氮化硅陶瓷管底端32面配合对接,为了增强密封性,在第一法兰4和第二法兰5的配合连接处设置密封垫,实现组合管之间的密封,从而使得高温、耐腐蚀液体在组合管内流动时不会对法兰产生腐蚀。利用本技术提供的组合管传输液体时,液体在氮化硅陶瓷管3内流动,由于氮化硅陶瓷管3的强度、硬度高,且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和抗腐蚀性,因此本技术的组合管具有保温、耐温、耐压、耐腐蚀、耐磨等优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氮化硅组合管,其特征在于,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和氮化硅陶瓷管,所述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和氮化硅陶瓷管均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结构,所述钢管的内壁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包括聚四氟乙烯管顶端和聚四氟乙烯管底端,所述聚四氟乙烯管顶端通过第一胶粘剂层与氮化硅陶瓷管的外壁粘接,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底端通过第二胶粘剂层与氮化硅陶瓷管的外壁粘接,所述氮化硅陶瓷管的外壁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内壁之间的孔隙内均匀填充氮化硅细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氮化硅组合管,其特征在于,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和氮化硅陶瓷管,所述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和氮化硅陶瓷管均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结构,所述钢管的内壁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包括聚四氟乙烯管顶端和聚四氟乙烯管底端,所述聚四氟乙烯管顶端通过第一胶粘剂层与氮化硅陶瓷管的外壁粘接,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底端通过第二胶粘剂层与氮化硅陶瓷管的外壁粘接,所述氮化硅陶瓷管的外壁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内壁之间的孔隙内均匀填充氮化硅细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衬聚四氟乙烯氮化硅组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硅陶瓷管的外径比聚四氟乙烯管的内径小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衬聚四氟乙烯氮化硅组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管与钢管紧衬翻边连接,所述聚四氟乙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银昌薛家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世纪伟业防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