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转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921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转接头,其包括壳体、插头、插孔、金属夹、熔丝和上悬挂件,其中,壳体的侧面上开设有上容置槽和下容置槽,壳体上还设置有熔丝盒,熔丝盒位于上容置槽和下容置槽之间;插头置于上容置槽内;插孔和金属夹置于下容置槽内,插头分别与插孔和金属夹电连接;熔丝置于熔丝盒内,插头分别与插孔和金属夹之间的电连接通路上均设置有熔丝;上悬挂件置于壳体的顶部外壁面上。该电源转接头的插头能够与电源端稳固连接,金属夹或插孔通过试验接线与自动化设备稳固连接,即可实现供电,熔丝能够保证电路的安全性,上悬挂件能间接保证插接处的牢固,该电源转接头使用灵活方便,能够保证供电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转接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转接头。
技术介绍
10kV配网试验多数时候在设备停电状态下进行检测,需要对自动化设备的端子排或者航插头进行供电,目前普遍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对自动化设备进行供电。一种方式是使用自动化设备的原厂航插头,可有效保证自动化设备端的稳定插接,所以技术人员普遍采用自动化设备的原厂航插头,配上合适的电线进行改装后使用。但由于不同厂家的自动化设备提供的航插头没有统一的样式,技术人员进行配网试验时需要携带多种配线以匹配不同的航插头,而且改装操作也增加了试验步骤,带来诸多不便。并且改装后的插接电路中没有保险丝等保护措施,电路安全性不高。另一种普遍采用的方式是使用试验接线直接连接电源和自动化设备的端子排,其缺陷在于,插接不稳,外界环境影响下线路摆动时,会造成接触不良,而且试验接线与自动化设备的连接处没有绝缘措施,一旦火线与零线端子触碰,就需要及时断开试验接线与自动化设备或电源的连接,以排除危险,这种方式在使用中的安全性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转接头,能够保证自动化设备供电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转接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上容置槽和下容置槽,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熔丝盒,所述熔丝盒位于所述上容置槽和所述下容置槽之间,所述下容置槽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插孔;插头,所述插头置于所述上容置槽内;金属夹,所述金属夹置于所述下容置槽内,所述插头分别与所述插孔和所述金属夹电连接;熔丝,所述熔丝置于所述熔丝盒内,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孔和所述金属夹之间的电连接通路上均设置有所述熔丝;上悬挂件,所述上悬挂件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外壁面上。可选地,包括绑定件,所述绑定件置于所述壳体未设置所述上容置槽和所述下容置槽的侧壁上。可选地,包括下悬挂件,所述下悬挂件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上。可选地,在所述壳体的底面上开设有卡线槽。可选地,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的盖板,所述下容置槽的相对的两侧面设置为开口,所述盖板被配置为能够启闭所述开口。可选地,所述插孔和所述金属夹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材质为绝缘耐高温材质。可选地,还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金属夹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熔丝电连接,所述连接段能弯曲或伸直。可选地,所述连接段套设有绝缘套。可选地,所述插头与所述上容置槽铰接,以使所述插头的插片能够转至所述上容置槽外。可选地,还包括防雨罩,所述防雨罩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防雨罩被配置为能够遮挡所述壳体的顶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转接头,包括壳体、插头、插孔、金属夹、熔丝和上悬挂件,其中,壳体的侧面上开设有上容置槽和下容置槽,壳体上还设置有熔丝盒,熔丝盒位于上容置槽和下容置槽之间;插头置于上容置槽内;插孔和金属夹置于下容置槽内,插头分别与插孔和金属夹电连接;熔丝置于熔丝盒内,插头分别与插孔和金属夹之间的电连接通路上均设置有熔丝;上悬挂件置于壳体的顶部外壁面上。该电源转接头的插头能够与电源端连接,相比于直接用试验接线连接电源端更加稳固,金属夹或插孔能够与试验接线稳固连接,试验接线的另一端连接自动化设备,即可实现供电,熔丝能够保证电路的安全性,壳体能够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从而提高供电的安全性。该电源转接头也能够悬挂在自动化设备附近,以保证自动化设备端的插接不受线路重力作用,插接牢固。该电源转接头使用灵活方便,能够很好地保证自动化设备供电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转接头的右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转接头的仰视图。图中:1、壳体;11、上容置槽;12、下容置槽;13、熔丝盒;2、插头;3、插孔;4、金属夹;5、上悬挂件;6、绑定件;7、下悬挂件;8、卡线槽;9、盖板;10、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转接头,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上容置槽11和下容置槽12,壳体1上还设置有熔丝盒13,熔丝盒13位于上容置槽11和下容置槽12之间。该电源转接头还包括插头2、插孔3、金属夹4和熔丝,其中,插头2置于上容置槽11内,插孔3和金属夹4置于下容置槽12内,熔丝置于熔丝盒13内。其中,插头2分别与插孔3和金属夹4电连接,且插头2与插孔3和金属夹4之间的电连接通路上均设置有熔丝。可选地,壳体1的材质为绝缘耐高温材质,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壳体1内的电路与外界绝缘,且耐高温材质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长期使用造成的材料老化,延长使用寿命。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插孔3为端子孔。可选地,上容置槽11只有一个开口,插头2置于上容置槽11内,且插头2与上容置槽11的内壁铰接,插头2能够相对于上容置槽11转动,插头2的插片能够转至上容置槽11内,也能够转至上容置槽11外。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插头2的插片转至上容置槽11内的时候,插片指向壳体1的底部,当插头2的插片转至上容置槽11外的时候,插片指向上容置槽11的开口方向。插孔3和金属夹4置于下容置槽12内,可选地,为了便于插孔3和金属夹4分别与试验接线的连接,在本电源转接头的壳体1上还设置有可滑动的盖板9,以开启和关闭下容置槽12。具体地,在下容置槽12上,除了正面设置有开口外,其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置有开口,其中,两个盖板9分别设置在下容置槽12的左右两个开口处,可选地,盖板9的宽度与壳体1的宽度一致,盖板9的长度长于开口的长度,且盖板9的上方与开口的上方的壳体1外壁面滑动配合,盖板9的下方与开口下方的壳体1外壁面滑动配合。可选地,盖板9的上下方均设置有滑条,下容置槽12的左右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上容置槽(11)和下容置槽(12),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熔丝盒(13),所述熔丝盒(13)位于所述上容置槽(11)和所述下容置槽(12)之间,所述下容置槽(1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插孔(3);/n插头(2),所述插头(2)置于所述上容置槽(11)内;/n金属夹(4),所述金属夹(4)置于所述下容置槽(12)内,所述插头(2)分别与所述插孔(3)和所述金属夹(4)电连接;/n熔丝,所述熔丝置于所述熔丝盒(13)内,所述插头(2)与所述插孔(3)和所述金属夹(4)之间的电连接通路上均设置有所述熔丝;/n上悬挂件(5),所述上悬挂件(5)置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外壁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上容置槽(11)和下容置槽(12),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熔丝盒(13),所述熔丝盒(13)位于所述上容置槽(11)和所述下容置槽(12)之间,所述下容置槽(1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插孔(3);
插头(2),所述插头(2)置于所述上容置槽(11)内;
金属夹(4),所述金属夹(4)置于所述下容置槽(12)内,所述插头(2)分别与所述插孔(3)和所述金属夹(4)电连接;
熔丝,所述熔丝置于所述熔丝盒(13)内,所述插头(2)与所述插孔(3)和所述金属夹(4)之间的电连接通路上均设置有所述熔丝;
上悬挂件(5),所述上悬挂件(5)置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外壁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绑定件(6),所述绑定件(6)置于所述壳体(1)未设置所述上容置槽(11)和所述下容置槽(12)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悬挂件(7),所述下悬挂件(7)置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栋陈家韶罗云吉尔李玉鹏杨佳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