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栅网电极的制作方法及栅网电极技术

技术编号:277479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栅网电极的制作方法及栅网电极,所述制作方法先将金属丝缠绕在辅助工装上形成栅网,然后再将栅网固定到栅网框上,这种方法降低了栅网贴附在栅网框上的复杂程度,以及改进了现有发明专利技术中直接在带缝栅网框上绕栅网,而引起的栅网丝之间距离的不均匀和不平整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栅网电极的制作方法及栅网电极
本专利技术涉及质谱分析
,具体是涉及一种栅网电极的制作方法及栅网电极。
技术介绍
质谱分析是分析领域中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医药、能源、化工、生命科学等领域,都起到重要作用。在众多的分析方法中,质谱分析被认为是一种同时具备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其中,飞行时间质谱仪因其可以检测的分子量范围大、扫描速度快,且仪器结构简单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飞行时间质谱由最开始的直线式结构,发展成为二级加速,二级反射的离子飞行方式。离子反射镜的引入大大的提高了飞信时间质谱的分辨率,其中有网式反射镜通过引入栅网电极,可以有效的隔绝不同电场区域的电场穿透,有助于实现质谱电场的均匀,进一步地提高了质谱的高分辨率。目前栅网电极中重要的金属栅网是由多根平行设置的金属丝构成,这些金属丝之间的间距不超过1毫米,金属丝的直径一般为10-100微米,因此在电极片的中央通孔处黏附金属栅网过程中,金属栅网十分容易损坏,也会由于金属栅网黏附较松,使得栅网电极沦为不合格产品。为此,现有技术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如CN107768229B提出了将金属丝直接缠绕在栅网框的方法,但这种方式会在金属丝与栅网框的边缘形成翘曲,影响金属栅网的平整度,进而影响质谱分析的分辨率。因此,目前用于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的栅网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栅网电极的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栅网电极制作过程中易损坏金属栅网和金属栅网平整度差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r>一种栅网电极的制作方法,所述栅网电极具有栅网框,所述栅网框设置有栅网孔,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辅助工装、所述栅网框和金属丝,将所述金属丝缠绕在所述辅助工装上形成栅网,并使得所述栅网所覆盖区域铺满所述栅网孔;S2、将所述栅网固定到栅网框上,且使得所述栅网覆盖所述栅网孔;S3、将所述金属丝剪断而使位于所述栅网框上的金属丝与所述辅助工装断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工装上具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缝隙,且所述金属丝穿过所述缝隙并缠绕在两相向设置的辅助工装上来形成平行排列的栅网。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工装上相邻的两缝隙之间的间距定义出所述栅网中相邻两平行金属丝之间的间距。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工装包括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所述第一工装包括了第一基座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座的顶部上的多个第一肋板,多个所述第一肋板之间平行布设,且相邻两所述第一肋板定义出具有第一宽度的第一狭缝;所述第二工装包括了第二基座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基座的顶部上的多个第二肋板,多个所述第二肋板之间平行布设,且相邻两所述第二肋板定义出具有第二宽度的第二狭缝;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相互固定装配,并使第一肋板和第二肋板相互穿插至对应的第二狭缝和第一狭缝中,进而定义出所述缝隙。在一实施例中,两相向设置的辅助工装之间的间距为栅网框的长度或者外径的1.3~1.5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制作方法进一步包括提供至少一压条,并使得所述栅网被至少一压条固定在所述栅网框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栅网孔为矩形,所述栅网被两条状的压条固定在栅网孔长度方向的两外侧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栅网孔为圆形,所述栅网被一环形的压条固定在栅网孔的外侧上。在一实施例中,在将金属丝剪断后还具有去除栅网框上栅网的毛刺的步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由上任一所述的制作方法所制得栅网电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栅网电极的制作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栅网电极的制作方法先将金属丝缠绕在辅助工装上形成平行排列的栅网,然后再平行排列的栅网固定到栅网框上,这种方法降低了栅网贴附在电极片上的复杂程度,以及改进了现有专利技术中直接在带缝栅网框上绕栅网,而引起的栅网丝之间距离的不均匀和不平整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栅网电极制作过程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辅助工装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辅助工装分开后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辅助工装的主视图。图5示出了图4中A处的放大图。图6示出了矩形的栅网框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矩形的栅网电极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圆形的栅网电极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的符号说明:1、辅助工装;10、狭缝;11、第一工装;12、第二工装;110、第一基座;111、第一肋板;112、第一狭缝;120、第二基座;121、第二肋板;122、第二狭缝;2、栅网框;20、栅网孔;3、金属丝;30、金属栅网;4、压条。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栅网电极的制作方法,参考图1-图2,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相向设置两辅助工装1和一栅网框2,栅网框2内具有一栅网孔20;两辅助工装1之间的间距大于栅网框2的长度(矩形的栅网框)或者外径(圆形的栅网框),以使栅网框2能够置于两辅助工装1之间;通常来说,两辅助工装1之间的间距为栅网框2的长度(矩形的栅网框)或者外径(圆形的栅网框)的1.3~1.5倍,以使栅网框2易于置于两辅助工装1之间,且便于后面金属丝3的切断,并且能够具有较少金属丝的损耗。两辅助工装1上都具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缝隙10,相邻两缝隙10之间的间距定义出金属栅网中相邻两平行金属丝的间距。S2、将金属丝3的一端固定在一辅助工装1上,其是将金属丝3在辅助工装上形成可靠的固定,以防止后续步骤进行时金属丝3的松脱。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以是采用捆绑、粘结、压住等能够实现可靠固定的一切手段。将金属丝3从其固定端经过其中一辅助工装1的一缝隙10,然后水平的再经过另外一辅助工装1的相对应的一缝隙10,再将金属丝3绕回到刚刚经过的辅助工装1上,使金属丝3经过刚刚缝隙的临近缝隙,保持平行的完成两次绕线操作,如此重复,直到金属丝所覆盖区域可以完全地铺满栅网框2内的栅网孔20。S3、采用固定件将金属丝3压紧在栅网框2上,一实现金属丝3在栅网框2上的最终固定。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为压条4,压条4上具有与栅网框2上的预留孔相对应设置的固定孔,固定孔与预留孔对齐,通过螺钉螺母来实现压条固定在栅网框上。需明确的是,这只是本实施例所采用的一种较优的一种方式,并不仅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固定方法,例如直接用低挥发性的胶把压条粘接到栅网框上。S4、沿着栅网框或者压条外缘将金属丝剪断,并去除栅网框上栅网的毛刺,即完成栅网电极的制作。本实施例提供的栅网电极的制作方法先将金属丝缠绕在辅助工装上形成栅网,然后再将栅网固定到栅网框上,这种方法降低了栅网贴附在电极片上的复杂程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栅网电极的制作方法,所述栅网电极具有栅网框,所述栅网框设置有栅网孔,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准备辅助工装、所述栅网框和金属丝,将所述金属丝缠绕在所述辅助工装上形成栅网,并使得所述栅网所覆盖区域铺满所述栅网孔;/nS2、将所述栅网固定到栅网框上,且使得所述栅网覆盖所述栅网孔;/nS3、将所述金属丝剪断而使位于所述栅网框上的金属丝与所述辅助工装断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栅网电极的制作方法,所述栅网电极具有栅网框,所述栅网框设置有栅网孔,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辅助工装、所述栅网框和金属丝,将所述金属丝缠绕在所述辅助工装上形成栅网,并使得所述栅网所覆盖区域铺满所述栅网孔;
S2、将所述栅网固定到栅网框上,且使得所述栅网覆盖所述栅网孔;
S3、将所述金属丝剪断而使位于所述栅网框上的金属丝与所述辅助工装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工装上具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缝隙,且所述金属丝穿过所述缝隙并缠绕在两相向设置的辅助工装上来形成平行排列的栅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工装上相邻的两缝隙之间的间距定义出所述栅网中相邻两平行金属丝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工装包括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所述第一工装包括了第一基座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座的顶部上的多个第一肋板,多个所述第一肋板之间平行布设,且相邻两所述第一肋板定义出具有第一宽度的第一狭缝;所述第二工装包括了第二基座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基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飞周忠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