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704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1
本申请公开车窗电机,包括一驱动组件、一齿轮传动组件和一连接器,驱动组件包括一电机、一蜗杆以及一引出机构,蜗杆具有一螺纹部,引出机构包括一安装架体和一导电构件,导电构件被电连接于电机,并被安装于安装架体,导电构件形成两个引出端,蜗杆被可旋转地被电机驱动,传动涡轮被安装于齿轮传动组件的涡轮腔,蜗杆被插入齿轮传动组件的蜗杆腔,并且蜗杆的涡轮部通过齿轮传动组件的连接口被齿合于传动涡轮,连接器包括一安装主体和一对导电曲针,每个导电曲针具有一导电端和一对接端,连接器被可拆卸地插入插入腔,并且连接器被插入插入腔后,两个导电曲针的导电端分别被电连接于引出端,对接端被可对接地外界于一外界电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窗电机
本技术涉及一车窗组件,尤其涉及车窗电机。
技术介绍
车窗电机被安装于车辆上,用于驱动车辆上的车窗玻璃升降。随着现有技术中用户对车辆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车窗电机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车窗电机通常包括一电机组件、一蜗杆、一连接器以及一齿轮箱组件。所述蜗杆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其中所述齿轮箱组件被齿合于所述蜗杆,以输出所述电机组件形成的动力。所述连接器与电机组件连接通电,以使得所述蜗杆能够旋转。所述齿轮箱中蜗轮被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蜗杆,以能够被所述蜗杆带动而对应地输出驱动所述车辆车窗升降的动力。尽管现有技术中的所述车窗电机能够实现驱动所述车辆车窗上升和下降的,但是也存在诸多缺陷。现有技术中的所述车窗电机所述连接器诸多是通过导电端子注塑成型而制成的。当所述连机器时一端固定,另一端靠模具合模时固定,但由于导电端子通常都为薄金属容易变形,在合模时会因为导电端子变形而压模,最终导致合格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窗电机,其中所述车窗电机具有较好的导电稳定性。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车窗电机,其中所述车窗电机的所述连接器能够提高所述车窗电机的所述导电端子形成的所述连接器的合格率。为实现本技术以上至少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一车窗电机,其中所述车窗电机包括:一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电机、一蜗杆以及一引出机构,其中所述蜗杆具有一螺纹部,其中所述引出机构包括一安装架体和一导电构件,其中所述导电构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电机,并被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体,其中所述导电构件形成两个引出端,其中所述蜗杆被可旋转地被所述电机驱动;一齿轮传动组件,其中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一外壳和一传动涡轮,其中所述外壳形成一涡轮腔、一蜗杆腔、一连通口、一插入腔,其中所述蜗杆腔通过所述连通口被连通于所述涡轮腔,其中所述传动涡轮被安装于所述涡轮腔,其中所述蜗杆被插入所述蜗杆腔,并且所述蜗杆的所述涡轮部通过所述连接口被齿合于所述传动涡轮;和一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一安装主体和一对导电曲针,其中所述连接器被安装于所述插入腔,其中所述导电曲针具有一第一导电部和一第一对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一端形成一导电端,其中所述导电端在所述连接器被安装于所述插入腔后,被电连接于所述导电构件的所述引出端,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另一端一体地延伸,以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成预定角度的方向形成所述第一对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端部形成一对接端,用于与外界电源导通,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设有一第一固定孔。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被可拆卸地插入所述插入腔,并且所述连接器被插入所述插入腔后,两个所述导电曲针的所述导电端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引出端,其中所述对接端被可对接地外界于一外界电源。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安装主体形成一对接腔,其中所述导电曲针的所述导电端被暴露于所述对接腔。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导电曲针通过注塑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安装主体。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车窗电机包括一防夹组件,其中所述防夹组件包括一感应磁环,其中所述感应磁环被设置于所述蜗杆,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一控制构件,其中所述电机和所述感应磁环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构件。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防夹组件包括一磁环架,其中所述磁环架被固定于所述蜗杆,其中所述感应磁环被安装于所述磁环架,以使所述感应磁环通过所述磁环架被固定于所述蜗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包括四个导电插针,每个所述导电插针被安装于所述安装主体,其中每个所述导电插针的一端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构件,每个所述导电插针的另一端形成一自由端,用于电连接于外界电源。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四个所述导电插针和所述控制构件通过注塑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安装主体。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每个所述导电插针包括一第二导电部和一第二对接部,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一端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构件,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的另一端一体地延伸而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成预定角度的方向形成所述第二对接部,其中所述第二对接部的端部形成所述自由端,用于与外界电源导通,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设有一第二固定孔。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安装主体对称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弹性凸起,其中所述外壳的外壁对称地分别设置一卡窗,其中所述连接器被插入所述插入腔时,所述弹性凸起被卡入所述卡窗。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得以充分体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所述车窗电机的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所述车窗电机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所述车窗电机的外壳的立体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所述车窗电机的分解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所述车窗电机的所述连接器被安装于所述外壳时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所述车窗电机的所述连接器被从所述外壳拆卸时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技术所述车窗电机的所述连接器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技术所述车窗电机的所述连接器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结合说明书附图1至图8,依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车窗电机100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其中所述车窗电机100能够被安装于一车辆,用于驱动所述车辆上的车窗玻璃升降。所述车窗电机100包括一驱动组件10、一齿轮传动组件20和一连接器30。所述驱动组件10包括一电机11和一蜗杆12。所述蜗杆12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电机11。所述驱动组件10还包括一引出机构13。所述引出机构13包括一安装架体131和一导电构件132。所述导电组件132被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体131。所述安装架131被套装于所述蜗杆12。所述导电构件132被电连接于所述电机11。所述齿轮传动组件件20包括一外壳21和一组传动涡轮22。所述外壳21形成一涡轮腔201和一蜗杆腔202。形成所述涡轮腔201的外壳21的侧壁形成一连通口203。所述涡轮腔201通过所述连通口203被与所述蜗杆腔202连通。所述蜗杆12被插入所述蜗杆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窗电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车窗电机包括:/n一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电机、一蜗杆以及一引出机构,其中所述蜗杆具有一螺纹部,其中所述引出机构包括一安装架体和一导电构件,其中所述导电构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电机,并被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体,其中所述导电构件形成两个引出端,其中所述蜗杆被可旋转地被所述电机驱动;/n一齿轮传动组件,其中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一外壳和一传动涡轮,其中所述外壳形成一涡轮腔、一蜗杆腔、一连通口、一插入腔,其中所述蜗杆腔通过所述连通口被连通于所述涡轮腔,其中所述传动涡轮被安装于所述涡轮腔,其中所述蜗杆被插入所述蜗杆腔,并且所述蜗杆的所述螺纹部通过所述连通口被齿合于所述传动涡轮;和/n一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一安装主体和一对导电曲针,其中所述连接器被安装于所述插入腔,其中所述导电曲针具有一第一导电部和一第一对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一端形成一导电端,其中所述导电端在所述连接器被安装于所述插入腔后,被电连接于所述导电构件的所述引出端,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另一端一体地延伸,以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成预定角度的方向形成所述第一对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端部形成一对接端,用于与外界电源导通,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设有一第一固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窗电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车窗电机包括:
一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电机、一蜗杆以及一引出机构,其中所述蜗杆具有一螺纹部,其中所述引出机构包括一安装架体和一导电构件,其中所述导电构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电机,并被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体,其中所述导电构件形成两个引出端,其中所述蜗杆被可旋转地被所述电机驱动;
一齿轮传动组件,其中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一外壳和一传动涡轮,其中所述外壳形成一涡轮腔、一蜗杆腔、一连通口、一插入腔,其中所述蜗杆腔通过所述连通口被连通于所述涡轮腔,其中所述传动涡轮被安装于所述涡轮腔,其中所述蜗杆被插入所述蜗杆腔,并且所述蜗杆的所述螺纹部通过所述连通口被齿合于所述传动涡轮;和
一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一安装主体和一对导电曲针,其中所述连接器被安装于所述插入腔,其中所述导电曲针具有一第一导电部和一第一对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一端形成一导电端,其中所述导电端在所述连接器被安装于所述插入腔后,被电连接于所述导电构件的所述引出端,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另一端一体地延伸,以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成预定角度的方向形成所述第一对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端部形成一对接端,用于与外界电源导通,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设有一第一固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窗电机,其中所述连接器被可拆卸地插入所述插入腔,并且所述连接器被插入所述插入腔后,两个所述导电曲针的所述导电端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引出端,其中所述对接端被可对接地外界于一外界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窗电机,其中所述安装主体形成一对接腔,其中所述导电曲针的所述导电端被暴露于所述对接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精成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