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物构造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590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0
本申请涉及房屋建筑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物构造柱,其包括标准柱和底柱,所述标准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咬合口和第二咬合口,所述底柱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咬合口对接的第三咬合口,所述标准柱设置有贯穿标准柱两端的第一纵筋孔,所述底柱设置有与第一纵筋孔对应的第二纵筋孔,所述底柱侧面设有与第二纵筋孔连通的注浆孔,所述第一咬合口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三咬合口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容置槽和放置槽连通,所述容置槽和放置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标准柱和底柱相对固定的连接组件;该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物构造柱具有良好的注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物构造柱
本申请涉及房屋建筑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物构造柱。
技术介绍
BIM的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应用的领域较为广泛;在房屋建筑方面,构造柱的制作工程中通常会通过BIM技术获取构造柱主体的各组成结构的规格及长度,并获得下料清单,以便于进行定制化生产,减少材料浪费,提高建筑效率。相关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8996310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构造柱连接结构,包括标准柱、底柱,标准柱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咬合口和第二咬合口,标准柱两侧均伸出有预埋在标准柱内部的第一横拉钢筋,底柱一端设有与第一咬合口对接的第三咬合口,底柱两侧均伸出有预埋在底柱内部的第二横拉钢筋,贯穿标准柱两端设有第一纵筋孔,贯穿底柱两端设有与第一纵筋孔对应的第二纵筋孔,底柱侧面设有与第二纵筋孔连通的注浆孔;将构造柱分割成底柱和标准柱进行组合拼装,提高了构造柱成型质量。然而,上述的咬合口进行通过拼接的方式将标准柱和底柱连接在一起,标准柱和底柱之间并未设置有固定件,当标准柱或底柱受到沿第一纵筋孔的长度方向的力时,标准柱和底柱之间可能会发生偏移,以使第一纵筋孔和第二纵筋孔无法对齐,进而影响了该构造柱注浆的效果,故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构造柱注浆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物构造柱。>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物构造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物构造柱,包括标准柱和底柱,所述标准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咬合口和第二咬合口,所述底柱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咬合口对接的第三咬合口,所述标准柱设置有贯穿标准柱两端的第一纵筋孔,所述底柱设置有与第一纵筋孔对应的第二纵筋孔,所述底柱侧面设有与第二纵筋孔连通的注浆孔,所述第一咬合口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三咬合口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容置槽和放置槽连通,所述容置槽和放置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标准柱和底柱相对固定的连接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咬合口和第三咬合口拼接起来后,通过连接组件以实现标准柱和底柱之间的相对固定,进而提高了第一纵筋孔和第二纵筋孔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该构造柱注浆的效果。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于容置槽的槽底,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表面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自由端活动贯穿有插接杆,所述放置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表面开设有插接槽,当转动杆转动至一定角度时,所述插接杆与插接槽插接配合,所述转动杆内设置有用于提供插接杆插入插接槽的作用力的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转动杆至一定角度时,插接杆与插接槽对齐,通过弹性件向插接杆提高作用力,以使插接杆插入至插接槽内,进而限制了标准柱和底柱沿第一纵筋孔方向上的运动,从而提高了第一纵筋孔和第二纵筋孔的连接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弹簧,所述转动杆的自由端开设有收纳腔,所述插接杆活动贯穿收纳腔,所述插接杆上固定套设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位于收纳腔内,所述弹簧套设于插接杆上且与抵接块固定连接,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插接杆的端部与插接槽的槽底抵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起插接杆,抵接块运动,以使弹簧压缩,转动转动杆,当插接杆运动至插接槽上方时,松开插接杆,弹簧的回复力以使插接杆插入至插接槽内并抵紧插接槽的槽底,从而提高了插接杆和插接槽的连接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插接杆的端部和插接槽的槽底均设置有磁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杆的端部和插接槽的槽底的磁铁相互吸合,以提高插接杆和插接槽的连接强度。优选的,所述插接杆的端部呈圆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角的设置能够使插接杆更容易插接于插接槽内。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块,当转动杆转动一定角度时,所述转动杆的侧壁与定位块的侧壁抵接,所述插接杆和插接槽对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杆的侧壁与定位块的侧壁抵接时,插接杆和插接槽对齐,因此能够实现插接杆和插接槽的快速定位,从而提高了插接杆插入至插接槽内的效率。优选的,所述标准柱和底柱的两侧均设置为马牙槎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升拼装后的构造柱与墙体的砌合度。优选的,所述第二咬合口和第一咬合口的结构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个标准柱之间的连接,加上底柱最终组合拼装成装配式构造柱,提高构造柱成型质量,方便施工。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将第一咬合口和第三咬合口拼接起来后,通过连接组件以实现标准柱和底柱之间的相对固定,进而提高了第一纵筋孔和第二纵筋孔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该构造柱注浆的效果;2.能够提升拼装后的构造柱与墙体的砌合度;3.能够实现多个标准柱之间的连接,加上底柱最终组合拼装成装配式构造柱,提高构造柱成型质量,方便施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杆的部分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标准柱;11、第一咬合口;111、容置槽;12、第二咬合口;2、底柱;21、第三咬合口;211、放置槽;22、第二纵筋孔;23、注浆孔;3、第一安装板;31、转动杆;311、插接杆;3111、凸块;3112、抵接块;32、收纳腔;4、第二安装板;41、插接槽;42、定位块;5、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物构造柱。参照图1和图2,基于BIM的房屋建筑物构造柱包括标准柱1和底柱2,标准柱1和底柱2的两侧均呈马牙槎结构设置。标准柱1的两端分别通过浇筑形成有第一咬合口11和第二咬合口12,同时,底柱2的一端通过浇筑形成有与第一咬合口11对接的第三咬合口21,且第三咬合口21和第二咬合口12的结构相同。此外,标准柱1开设有多个贯穿标准柱1两端的第一纵筋孔(图中未示出),底柱2开设有与第一纵筋孔对应的第二纵筋孔22,第二纵筋孔22贯穿底柱2的两端,同时,底柱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二纵筋孔22连通的注浆孔23。此外,第一咬合口11的上、下表面均通过浇筑形成有容置槽111,同时,第三咬合口21的上、下表面均通过浇筑形成有放置槽211,容置槽111和放置槽211连通,容置槽111和放置槽211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标准柱1和底柱2相对固定的连接组件。参照图2和图3,具体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3,第一安装板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容置槽111的槽底,第一安装板3的表面铰接有转动杆31,转动杆31与第一安装板3平行,且转动杆31的自由端活动贯穿有插接杆311,插接杆311的一端部呈圆角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物构造柱,包括标准柱(1)和底柱(2),所述标准柱(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咬合口(11)和第二咬合口(12),所述底柱(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咬合口(11)对接的第三咬合口(21),所述标准柱(1)设置有贯穿标准柱(1)两端的第一纵筋孔,所述底柱(2)设置有与第一纵筋孔对应的第二纵筋孔(22),所述底柱(2)侧面设有与第二纵筋孔(22)连通的注浆孔(2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口(11)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容置槽(111),所述第三咬合口(21)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放置槽(211),所述容置槽(111)和放置槽(211)连通,所述容置槽(111)和放置槽(211)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标准柱(1)和底柱(2)相对固定的连接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物构造柱,包括标准柱(1)和底柱(2),所述标准柱(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咬合口(11)和第二咬合口(12),所述底柱(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咬合口(11)对接的第三咬合口(21),所述标准柱(1)设置有贯穿标准柱(1)两端的第一纵筋孔,所述底柱(2)设置有与第一纵筋孔对应的第二纵筋孔(22),所述底柱(2)侧面设有与第二纵筋孔(22)连通的注浆孔(2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口(11)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容置槽(111),所述第三咬合口(21)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放置槽(211),所述容置槽(111)和放置槽(211)连通,所述容置槽(111)和放置槽(211)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标准柱(1)和底柱(2)相对固定的连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物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3),所述第一安装板(3)固定连接于容置槽(111)的槽底,所述第一安装板(3)的表面铰接有转动杆(31),所述转动杆(31)的自由端活动贯穿有插接杆(311),所述放置槽(211)的槽底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4),所述第二安装板(4)的表面开设有插接槽(41),当转动杆(31)转动至一定角度时,所述插接杆(311)与插接槽(41)插接配合,所述转动杆(31)内设置有用于提供插接杆(311)插入插接槽(41)的作用力的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文军文志强李建军符镇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欣禄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