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抗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456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抗震装置,包括固定圈和支撑柱,所述固定圈下方连接有弹性柱,且弹性柱外侧套装有O型圈,所述O型圈下方固定有第一垫圈,且第一垫圈外侧设置有底座圈,所述底座圈上表面固定有竖柱,且竖柱上端套装有第二垫圈,所述固定圈上方设置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上端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柱固定于支撑板下表面。该土木工程抗震装置设置有O型圈,当产生振动的时候,支撑板向下使第一弹簧形变,第一弹簧使固定圈向下压,固定圈会向底座圈圈内下沉,这时O型圈被固定圈带动下压,不会产生噪音,可以平缓的恢复到原始状态,而不会因为快速的恢复导致二次噪音的形成以及给需要减震的房屋造成二次振动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具体为一种土木工程抗震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灾害是十分巨大的,其灾害主要表现在对建筑结构等设施的破坏方面,所以就需要一种土木工程的抗震装置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伤害。市场上的土木工程抗震装置在使用中,会产生太大的噪音,减震效果不够好,装置抗疲劳性能低、价格贵、使用寿命不够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土木工程抗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抗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会产生太大的噪音,减震效果不够好,装置抗疲劳性能低、价格贵、使用寿命不够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抗震装置,包括固定圈和支撑柱,所述固定圈下方连接有弹性柱,且弹性柱外侧套装有O型圈,所述O型圈下方固定有第一垫圈,且第一垫圈外侧设置有底座圈,所述底座圈上表面固定有竖柱,且竖柱上端套装有第二垫圈,所述固定圈上方设置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上端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柱固定于支撑板下表面,且支撑柱下端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支撑柱外侧套装有第二弹簧,所述底座圈下端连接有横板,且横板上表面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部设置有弹性球,所述横板下端边缘固定连接有底桩,且底桩下端设为倒三角形,所述底桩的外侧贯穿有倒圆锥体。优选的,所述弹性柱关于固定圈中轴线对称分布,且弹性柱为弹性结构。优选的,所述O型圈与底座圈呈平行状分布,且O型圈的下底面与底座圈的上表面相贴合。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与支撑板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与支撑板呈垂直状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与支撑柱的竖直中轴线重合,且第二弹簧为弹性结构。优选的,所述弹性球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下表面相接触,且弹性球的半径尺寸与弧形槽的半径尺寸相吻合。优选的,所述底桩关于横板对称分布,且倒圆锥体与底桩之间为焊接一体化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土木工程抗震装置设置有O型圈,O型圈的下底面与底座圈的上表面相贴合,房屋底面与支撑板上面直接接触,当产生振动的时候,支撑板向下使第一弹簧形变,第一弹簧使固定圈向下压,固定圈会向底座圈圈内下沉,这时O型圈被固定圈带动下压,不会产生噪音,可以平缓的恢复到原始状态,而不会因为快速的恢复导致二次噪音的形成以及给需要减震的房屋造成二次振动损坏。弹性球的半径尺寸与弧形槽的半径尺寸相吻合,支撑板通过支撑柱下压固定板,固定板下压弹性球,再由弹性球通过变形和增大与固定板的摩擦力来增强抗震效果。倒圆锥体与底桩之间为焊接一体化连接,将本装置放置在需要抗震的房子的下面或者地基上面,可将底桩插入地基内,底桩的倒圆锥体有助于稳固与地基的连接,底桩与横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组成可拆卸结构,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去掉底桩单独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圈;2、弹性柱;3、O型圈;4、第一垫圈;5、底座圈;6、竖柱;7、第二垫圈;8、第一弹簧;9、支撑板;10、支撑柱;11、固定板;12、第二弹簧;13、横板;14、弧形槽;15、弹性球;16、底桩;17、倒圆锥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抗震装置,包括固定圈1、弹性柱2、O型圈3、第一垫圈4、底座圈5、竖柱6、第二垫圈7、第一弹簧8、支撑板9、支撑柱10、固定板11、第二弹簧12、横板13、弧形槽14、弹性球15、底桩16和倒圆锥体17,固定圈1下方连接有弹性柱2,弹性柱2关于固定圈1中轴线对称分布,且弹性柱2为弹性结构,该结构的设置,使得装置受力更加合理,当房屋受到地震的作用产生向下的作用力时,作用力可以通过固定圈1均匀的传递到弹性柱2,使得房屋稳定均匀下沉,保证房屋结构的稳固;弹性柱2外侧套装有O型圈3,O型圈3下方固定有第一垫圈4,且第一垫圈4外侧设置有底座圈5,O型圈3与底座圈5呈平行状分布,且O型圈3的下底面与底座圈5的上表面相贴合,房屋底面与支撑板9上面直接接触,当产生振动的时候,支撑板9向下使第一弹簧8形变,第一弹簧8使固定圈1向下压,固定圈1会向底座圈5圈内下沉,这时O型圈3被固定圈1带动下压,不会产生噪音,可以平缓的恢复到原始状态,而不会因为快速的恢复导致二次噪音的形成以及给需要减震的房屋造成二次振动损坏;底座圈5上表面固定有竖柱6,且竖柱6上端套装有第二垫圈7,固定圈1上方设置有第一弹簧8,且第一弹簧8上端连接有支撑板9,第一弹簧8与支撑板9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8与支撑板9呈垂直状分布,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支撑板9向下使第一弹簧8产生形变时,第一弹簧8与支撑板9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连接状态,保证装置顺利使用;支撑柱10固定于支撑板9下表面,且支撑柱10下端连接有固定板11,支撑柱10外侧套装有第二弹簧12,第二弹簧12与支撑柱10的竖直中轴线重合,且第二弹簧12为弹性结构,第二弹簧12的设置,可以增加支撑板9与固定板11之间的抗压力,加强装置的抗震效果,进一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底座圈5下端连接有横板13,且横板13上表面设置有弧形槽14,弧形槽14内部设置有弹性球15,横板13下端边缘固定连接有底桩16,弹性球15的上表面与固定板11的下表面相接触,且弹性球15的半径尺寸与弧形槽14的半径尺寸相吻合,支撑板9通过支撑柱10下压固定板11,固定板11下压弹性球15,再由弹性球15通过变形和增大与固定板11的摩擦力来增强抗震效果;底桩16下端设为倒三角形,底桩16的外侧贯穿有倒圆锥体17,底桩16关于横板13对称分布,且倒圆锥体17与底桩16之间为焊接一体化连接,将本装置放置在需要抗震的房子的下面或者地基上面,可将底桩16插入地基内,底桩16的倒圆锥体17有助于稳固与地基的连接,底桩16与横板1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组成可拆卸结构,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去掉底桩16单独使用。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土木工程抗震装置,使用时候,将本装置放置在需要抗震的房子的下面或者地基上面,可将底桩16插入地基内,底桩16的倒圆锥体17有助于稳固与地基的连接,房屋底面与支撑板9上面直接接触,当产生振动的时候,支撑板9向下使第一弹簧8形变,第一弹簧8使固定圈1向下压,固定圈1会向底座圈5圈内下沉,这时O型圈3被固定圈1带动下压,不会产生噪音,可以平缓的恢复到原始状态,而不会因为快速的恢复导致二次噪音的形成以及给需要减震的房屋造成二次振动损坏,而支撑板9通过支撑柱10下压固定板11,固定板11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工程抗震装置,包括固定圈(1)和支撑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1)下方连接有弹性柱(2),且弹性柱(2)外侧套装有O型圈(3),所述O型圈(3)下方固定有第一垫圈(4),且第一垫圈(4)外侧设置有底座圈(5),所述底座圈(5)上表面固定有竖柱(6),且竖柱(6)上端套装有第二垫圈(7),所述固定圈(1)上方设置有第一弹簧(8),且第一弹簧(8)上端连接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柱(10)固定于支撑板(9)下表面,且支撑柱(10)下端连接有固定板(11),所述支撑柱(10)外侧套装有第二弹簧(12),所述底座圈(5)下端连接有横板(13),且横板(13)上表面设置有弧形槽(14),所述弧形槽(14)内部设置有弹性球(15),所述横板(13)下端边缘固定连接有底桩(16),且底桩(16)下端设为倒三角形,所述底桩(16)的外侧贯穿有倒圆锥体(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抗震装置,包括固定圈(1)和支撑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1)下方连接有弹性柱(2),且弹性柱(2)外侧套装有O型圈(3),所述O型圈(3)下方固定有第一垫圈(4),且第一垫圈(4)外侧设置有底座圈(5),所述底座圈(5)上表面固定有竖柱(6),且竖柱(6)上端套装有第二垫圈(7),所述固定圈(1)上方设置有第一弹簧(8),且第一弹簧(8)上端连接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柱(10)固定于支撑板(9)下表面,且支撑柱(10)下端连接有固定板(11),所述支撑柱(10)外侧套装有第二弹簧(12),所述底座圈(5)下端连接有横板(13),且横板(13)上表面设置有弧形槽(14),所述弧形槽(14)内部设置有弹性球(15),所述横板(13)下端边缘固定连接有底桩(16),且底桩(16)下端设为倒三角形,所述底桩(16)的外侧贯穿有倒圆锥体(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柱(2)关于固定圈(1)中轴线对称分布,且弹性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广超李辉朱海江苏新乔鹏飞朱绪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