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棉板复合聚氨酯保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56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0
本申请属于保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岩棉板复合聚氨酯保温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岩棉板复合聚氨酯保温板,包括聚氨酯芯层和岩棉板外壳,所述岩棉板外壳包括岩棉板上外壳和岩棉板下外壳;所述岩棉板上外壳设置有第一开槽;所述岩棉板下外壳设置有第二开槽。所述岩棉板复合聚氨酯保温板的外侧均为岩棉材料,仅内部芯材是聚氨酯材料,因此防火性能得到充分保证;同时,通过三种连接方式确保了复合保温板的体型结构和性能的长期稳定性:①聚氨酯与岩棉纤维的立体型化学键合,②岩棉板的结构构造锚固,③塑料锚固件的机械锚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棉板复合聚氨酯保温板
本技术属于保温材料
,具体的,涉及一种岩棉板复合聚氨酯保温板。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关于建筑保温节能,除了节能要求逐步增加外,对于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就墙体保温而言,优越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可靠的防火阻燃性能已成为保温板材需要同时达到的两项基本性能。目前,常用的墙体保温板材主要包括:模塑聚苯板(EPS板)、挤塑聚苯板(XPS板)、硬泡聚氨酯板(PU板)和岩棉板,前三种保温板材属于有机保温板材,其保温隔热性能较好(其中,聚氨酯保温板的导热系数最低),但是防火阻燃性能均不理想,介于难燃(B1级)与可燃(B2级)之间,岩棉板属于无机保温板材,其防火阻燃性能达到不燃级别(A级),但是其保温隔热性能不佳,特别是当应用于建筑节能要求较高(如75%节能要求)时,为达到相同的保温隔热水平,相比有机保温板材,岩棉板的厚度增加量达到20%以上,而岩棉板本身的自重较重(为有机保温板材的4倍左右),同时其本体拉拔强度较低(仅为有机保温板材的1/10左右),因此,岩棉板系统的粘结主要依靠锚钉的机械锚固作用,岩棉板厚度增加越多,岩棉保温系统的粘结安全性所遇到的考验也越大。针对A级保温材料,近年来市场上陆续推出了无机保温砂浆及板材、发泡水泥板等无机保温材料,但这些保温材料在有效提升防火阻燃性能的同时,均不可避免地对于保温隔热性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导热系数最好才能达到0.07W/(m2.k)左右,约为有机保温板材导热系数的2倍),并未真正实现保温隔热性能与防火阻燃性能的完美统一。截至目前,岩棉板依然是唯一的单一材料组成的A级保温板材。基于岩棉板的优越防火性能和有机保温板材的出色保温隔热性能,已出现了较多类型的将这两种材料复合的保温板材,我们通过粘结方式和结合类型对于复合板材的性能进行分析。总体上,复合保温板中两种板材的粘结方式分为①有机粘结剂(如涂抹或浇注填充聚合物砂浆)进行材料粘结,②设置卡槽、钢丝网、锚栓等进行物理和机械锚固,③结合前述两种方式进行粘结。而从复合保温板中两种板材的粘结接触类型来看,基本上都是面层粘结接触的方式。由于岩棉板的无机材料属性和有机保温板材的有机材料属性,这两种板材在弯曲变形、弹性形变、耐候性能(耐水、耐温变、耐老化)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于聚合物砂浆为重质非保温材料,与有机保温板复合厚度不宜太厚,否则会带来复合保温板材容重较大和保温效果下降的问题;一旦遇到火灾,聚合物砂浆会快速将热量传递给有机保温材料,并且聚合物砂浆自身也存在开裂、脱落的风险,所以材料粘结无法保证复合保温板的长期性能稳定,即便是结合了辅助的物理和机械锚固,也仅仅从力学性能上进行了增强,并未对于两种板材的性能相容产生任何影响,无法真正有效解决两种保温板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相容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岩棉板复合聚氨酯保温板,包括聚氨酯芯层和岩棉板外壳,所述岩棉板外壳包括岩棉板上外壳和岩棉板下外壳;所述岩棉板上外壳设置有第一开槽;所述岩棉板下外壳设置有第二开槽。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岩棉板上外壳的上表面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岩棉板上外壳的四边分别设置有凸起;所述岩棉板下外壳的四边分别设置有与凸起形状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岩棉板上外壳的凸起插入到岩棉板下外壳的凹槽内。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岩棉板上外壳的第一开槽底面中心位置连接有第一板材;所述岩棉板下外壳的第二开槽底面中心连接有与第一板材位置对应的第二板材。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板材开设有n个通孔,通孔内设置有柱体;所述第二板材上与通孔相对应位置设有套管;所述柱体插入相对应的套管内部,其中,n大于等于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板材开设有n个通孔,通孔内设置有柱体,在柱体1/3-2/3位置处设有弹簧片;所述第二板材上与通孔相对应位置设有套管,在套管与弹簧片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起,其中,n大于等于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柱体选自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中的一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柱体的长宽小于通孔的长宽,所述柱体的高度小于等于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的深度之和;所述柱体的外径小于等于套管的内径。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相邻通孔与通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30m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岩棉板上外壳和岩棉板下外壳的长度均为200-1000mm;所述岩棉板上外壳和岩棉板下外壳的宽度均为200-1000mm;所述岩棉板上外壳和岩棉板下外壳的厚度均为20-100mm。有益效果:所述岩棉板复合聚氨酯保温板的外侧均为岩棉材料,仅内部芯材是聚氨酯材料,因此防火性能得到充分保证;同时,通过三种连接方式确保了复合保温板的体型结构和性能的长期稳定性:①聚氨酯与岩棉纤维的立体型化学键合,②岩棉板的结构构造锚固,③塑料锚固件的机械锚固;发泡聚氨酯材料既是复合保温板的主要组成材料,又是粘结材料,整个复合板材料组成简单、材料结合界面少,影响复合保温板性能的因素较为单一,便于进行性能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岩棉板复合聚氨酯保温板示意图(未完全闭合);图2为第一板材示意图;图3为柱体、套管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1-聚氨酯芯层;2-岩棉板外壳;21-岩棉板上外壳;22-岩棉板下外壳;23-第一通孔;24-凸起;25-凹槽;211-第一开槽;221-第二开槽;212-第一板材;222-第二板材;213-通孔;214-弹簧片;223-第一凸起;L1-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岩棉板复合聚氨酯保温板,包括聚氨酯芯层和岩棉板外壳,所述岩棉板外壳包括岩棉板上外壳和岩棉板下外壳;所述岩棉板上外壳设置有第一开槽;所述岩棉板下外壳设置有第二开槽。所述岩棉板上外壳和岩棉板下外壳的长度均为200-1000mm;所述岩棉板上外壳和岩棉板下外壳的宽度均为200-1000mm;所述岩棉板上外壳和岩棉板下外壳的厚度均为20-100mm。其中,所述岩棉板上外壳的长度和岩棉板下外壳的长度相同;所述岩棉板上外壳的宽度和岩棉板下外壳的宽壳相同。所述第一开槽的深度为5-80mm,长度和宽度均为100-500mm;优选的,所述第一开槽的深度为10-50mm,长度和宽度均为150-300mm;更优选的,所述第一开槽的深度为20mm,长度和宽度均为200mm;第一开槽的四边距岩棉板的四边距离均为50-150mm。所述第二开槽的深度为5-80mm,长度和宽度均为100-500mm;优选的,所述第二开槽的深度为20-60mm,长度和宽度均为150-300mm;更优选的,所述第二开槽的深度为40mm,长度和宽度均为200mm;第二开槽的四边距岩棉板的四边距离均为50-150mm。优选的,所述岩棉板上外壳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为10-5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棉板复合聚氨酯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聚氨酯芯层和岩棉板外壳,所述岩棉板外壳包括岩棉板上外壳和岩棉板下外壳;所述岩棉板上外壳设置有第一开槽;所述岩棉板下外壳设置有第二开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棉板复合聚氨酯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聚氨酯芯层和岩棉板外壳,所述岩棉板外壳包括岩棉板上外壳和岩棉板下外壳;所述岩棉板上外壳设置有第一开槽;所述岩棉板下外壳设置有第二开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棉板复合聚氨酯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棉板上外壳的上表面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岩棉板复合聚氨酯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棉板上外壳的四边分别设置有凸起;所述岩棉板下外壳的四边分别设置有与凸起形状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岩棉板上外壳的凸起插入到岩棉板下外壳的凹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岩棉板复合聚氨酯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棉板上外壳的第一开槽底面中心位置连接有第一板材;所述岩棉板下外壳的第二开槽底面中心连接有与第一板材位置对应的第二板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棉板复合聚氨酯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材开设有n个通孔,通孔内设置有柱体;所述第二板材上与通孔相对应位置设有套管;所述柱体插入相对应的套管内部,其中,n大于等于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伟习珈维
申请(专利权)人:君旺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