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装式活动板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55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0
一种拼装式活动板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纵梁、底横梁、顶横梁、围板和顶板,由于支撑纵梁上设有插槽和第一预留孔,且底横梁和顶横梁上分别设有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因此支撑纵梁与底横梁、顶横梁可快速定位连接,并可通过螺母进行快速锁定;此外,由于顶横梁上设有第三螺柱,三角顶架上设有第二预留孔,因此,三角顶架与顶横梁可以快速定位连接,并可通过螺母进行快速锁定。此外,锁螺母时,由于第一螺柱、第二螺柱、第三螺柱均朝向空旷部位,因此锁螺母操作也十分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拼装式活动板房,其拼装起来方便简单,可大大提高拼装效率,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拼装式活动板房
本技术涉及活动板房,特别涉及一种拼装式活动板房。
技术介绍
在很多建筑工地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呈四方形或者长方形的活动板房,这种活动板房是以轻钢为骨架,以夹芯板为围护材料,以标准模数系列进行空间组合构件并采用螺栓连接,是一种经济环保型活动房屋,现有活动板房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宿舍、建筑工地办公室、学校宿舍、野外作业用房、抢险救灾用房、道路、铁路等野外作业的临时施工用房等。虽然,如今的活动板房已经成为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过渡居住的首选房屋,也是野外作业用房、抢险救灾用房等野外作业的临时施工的首选用房,但是,其依然存在一些缺点:活动板房构件较多,安装比较复杂:活动板房虽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螺栓连接的方法能将不同的构件组合到一起,但是规格不同、型号不同且形状不一的构件给加工、运输和安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简化安装步骤的拼装式活动板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拼装式活动板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纵梁、底横梁、顶横梁、围板和顶板,所述支撑纵梁(10)呈矩形长杆状,在其外壁上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插槽(11),所述插槽(11)的两端分别呈封闭状,且在所述插槽(11)的端部上分别设有长条状的第一预留孔(12);所述底横梁(20)两端上分别设有凸出于其表面的第一螺柱(21);所述底横梁(20)可横向连接于相邻的支撑纵梁(10)之间,且所述底横梁(20)的端部可搭接于所述插槽(11)的底端,并可通过其第一螺柱(21)插入所述第一预留孔(12)内而与所述支撑纵梁(10)快速连接;所述顶横梁(30)两端上分别设有凸出于其表面的第二螺柱(31),所述顶横梁(30)可横向连接于相邻的支撑纵梁(10)之间,且所述顶横梁(30)的端部可插装于所述插槽(11)的顶端,并可通过其第二螺柱(31)插入所述第一预留孔(12)内而与所述支撑纵梁(10)快速连接;所述围板(40)边缘可插入至所述插槽(11)内而竖直围合在所述支撑纵梁(10)、底横梁(20)和顶横梁(30)之间;所述底板(50)可搭接于所述底横梁(20)之间。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横梁(20)的侧壁上设有托板部22,所述托板部(22)与所述底横梁(20)一体成型,所述托板部(22)与所述底横梁(20)之间形成L型台阶。进一步地,所述托板部(22)呈平板状,其与所述第二螺柱(31)分布于所述底横梁(20)相邻的两侧外壁上。进一步地,其还包括三角顶架和顶梁,所述三角顶架(60)可平行的固定于所述顶横梁(30)的顶面上;所述顶梁(70)可连接在所述三角顶架(60)之间。进一步地,在所述三角顶架(60)相对的侧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用于插装所述顶梁(70)的插装部(66),所述插装部(66)与所述三角顶架(60)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顶梁(70)的端部可插装于所述插装部(66)内而横向连接于所述三角顶架(60)之间。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横梁(30)的设有第二螺柱(31)的一侧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三螺柱(32);在所述三角顶架(60)的与所述顶横梁(30)相贴合的梁体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二预留孔(65);所述第三螺柱(32)分布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预留孔(65)分布的距离一致;所述顶横梁(30)与所述三角顶架(60)之间可通过第三螺柱(32)插入所述第二预留孔(65)而快速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拼装式活动板房包括支撑纵梁、底横梁、顶横梁、围板、底板、三角顶架、顶梁,由于支撑纵梁上设有插槽和第一预留孔,且底横梁和顶横梁上分别设有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因此支撑纵梁与底横梁、顶横梁可快速定位连接,并可通过螺母进行快速锁定;此外,由于顶横梁上设有第三螺柱,三角顶架上设有第二预留孔,因此,三角顶架与顶横梁可以快速定位连接,并可通过螺母进行快速锁定。此外,锁螺母时,由于第一螺柱、第二螺柱、第三螺柱均朝向空旷部位,因此锁螺母操作也十分方便。本技术的拼装式活动板房,其拼装起来方便简单,可大大提高拼装效率,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撑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底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顶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三角顶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支撑纵梁10、插槽11、第一预留孔12、底横梁20、第一螺柱21、托板部22、顶横梁30、第二螺柱31、第三螺柱32、围板40、底板50、三角顶架60、第一梁体61、第二梁体62、第三梁体63、第四梁体64、第二预留孔65、插装部66、顶梁70。【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的拼装式活动板房包括支撑纵梁10、底横梁20、顶横梁30、围板40、底板50、三角顶架60、顶梁70。如图1~图6所示,所述支撑纵梁10竖直设置,用于主要承重;所述底横梁20横向连接于支撑纵梁10的底部,所述顶横梁30横向连接于支撑纵梁10的顶部;所述支撑纵梁10、底横梁20、顶横梁30之间可构造出矩形的主体框架结构。所述围板40用于竖向围合在支撑纵梁10、底横梁20、顶横梁30之间。所述底板50用于搭放在底横梁20之间。所述三角顶架60用于固定在顶横梁30顶部,用以设置房顶。所述顶梁70用于连接在三角顶架60之间,用以起支撑作用。具体的,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支撑纵梁10呈矩形长杆状,其主体结构为中空的方形管或实心的方柱。为方便设置围板40,在所述支撑纵梁10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插槽11。所述插槽11由所述支撑纵梁10的一端沿长度而延伸至其另一端。所述插槽11的宽度,与所述围板40的厚度相匹配。所述插槽11的长度,应略大于所述围板40的高度、底横梁20的厚度、顶横梁30的厚度之和。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纵梁10相邻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插槽11,其用于从不同方向插装围板40。如图1、图2、图3所示,为方便快速安装顶横梁30和底横梁20,所述插槽11的两端分别呈封闭状,从而可用于进行连接。在所述插槽11的两端端部上分别设有第一预留孔12。所述第一预留孔12呈长条状,其可用于快速插装,并调整固定位置。如图1、图4所示,所述底横梁20呈矩形长杆状,其截面尺寸,应能满足插入所述插槽11内。为方便快速安装,在所述底横梁20的两端近端处分别设有第一螺柱21。所述第一螺柱21可插入至所述第一预留孔12内,并通过螺母进行锁定而可实现与支撑纵梁10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柱21垂直突出于所述底横梁20的表面,并与所述底横梁20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柱21与所述底横梁20的长度方向垂直。安装时,所述第一螺柱21分别朝下而插入第一预留孔12内。如图4所示,为方便搭接底板50,在所述底横梁20的侧壁上设有托板部22。所述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装式活动板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支撑纵梁(10),呈矩形长杆状,在其外壁上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插槽(11),所述插槽(11)的两端分别呈封闭状,且在所述插槽(11)的端部上分别设有长条状的第一预留孔(12);/n底横梁(20),其两端上分别设有凸出于其表面的第一螺柱(21);所述底横梁(20)可横向连接于相邻的支撑纵梁(10)之间,且所述底横梁(20)的端部可搭接于所述插槽(11)的底端,并可通过其第一螺柱(21)插入所述第一预留孔(12)内而与所述支撑纵梁(10)快速连接;/n顶横梁(30),其两端上分别设有凸出于其表面的第二螺柱(31),所述顶横梁(30)可横向连接于相邻的支撑纵梁(10)之间,且所述顶横梁(30)的端部可插装于所述插槽(11)的顶端,并可通过其第二螺柱(31)插入所述第一预留孔(12)内而与所述支撑纵梁(10)快速连接;/n围板(40),其边缘可插入至所述插槽(11)内而竖直围合在所述支撑纵梁(10)、底横梁(20)和顶横梁(30)之间;/n底板(50),其可搭接于所述底横梁(20)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装式活动板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支撑纵梁(10),呈矩形长杆状,在其外壁上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插槽(11),所述插槽(11)的两端分别呈封闭状,且在所述插槽(11)的端部上分别设有长条状的第一预留孔(12);
底横梁(20),其两端上分别设有凸出于其表面的第一螺柱(21);所述底横梁(20)可横向连接于相邻的支撑纵梁(10)之间,且所述底横梁(20)的端部可搭接于所述插槽(11)的底端,并可通过其第一螺柱(21)插入所述第一预留孔(12)内而与所述支撑纵梁(10)快速连接;
顶横梁(30),其两端上分别设有凸出于其表面的第二螺柱(31),所述顶横梁(30)可横向连接于相邻的支撑纵梁(10)之间,且所述顶横梁(30)的端部可插装于所述插槽(11)的顶端,并可通过其第二螺柱(31)插入所述第一预留孔(12)内而与所述支撑纵梁(10)快速连接;
围板(40),其边缘可插入至所述插槽(11)内而竖直围合在所述支撑纵梁(10)、底横梁(20)和顶横梁(30)之间;
底板(50),其可搭接于所述底横梁(20)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活动板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横梁(20)的侧壁上设有托板部(22),所述托板部(22)与所述底横梁(20)一体成型,所述托板部(22)与所述底横梁(20)之间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祥张晶李选锋何永金谢汝菊高闯高阳刘志扩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