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风循环预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31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风循环预热炉,其包括炉体、电加热器、高温风机、进风管、出风管,炉体为封闭设置,炉体一外侧壁侧边铰接有炉门,炉内设置有用于放置需预热样品的置物板,出风管一端设置于所述炉体上端且与所述炉体连通,出风管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加热器,出风管与所述电加热器之间固定连接有高温风机,进风管一端固定连接于电加热器,进风管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炉体下端且与炉体连通,置物板有若干个,相邻两置物板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炉体相对的两内侧壁上,相邻两置物板另一端均远离炉体内侧壁,若干置物板将所述炉体内部分为相互连通的若干单独预热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热风利用效率从而节省电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风循环预热炉
本技术涉及工业生产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风循环预热炉。
技术介绍
当前,预热炉常用于对涤纶复合丝、海岛丝、DTY、POY、FDY等纤维在加工前的预热处理,在预热炉中常使用风循环系统进行样品预热处理,提高加热装置的热能利用效率。授权公告号为CN209230303U且名称为一种立式电加热热风循环预热炉的技术,包括密闭的立式炉体以及设置在炉体上端的炉盖,炉体内设置有用于存放样品的样品架,炉体外一侧设置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和出风管之间并排连接设置有高温风机和电加热器,进风管一端连接电加热器,进风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炉体内且设置有布气组件,布气组件设置在样品架底部,出风管一端连接所述炉盖外部上端,出风管另一端连接所述高温风机,通过电加热提供热量并配合热风密闭循环系统。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立式加热热风循环预热炉中的进风管、出风管、电加热器和高温风机均设置在炉体外侧,炉体内的热风采用直升式由布气组件在高温风机的作用下上升至出风口,热风在炉体内流动时间较短,在炉外循环时间较长,热风利用效率不高,样品在炉内与热风的循环时间较短,需要预热时间较长,加大了电加热器电力损耗,因此,还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预热效率快时间短的立式风循环预热炉。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立式风循环预热炉,包括炉体、电加热器、高温风机、进风管、出风管,所述炉体为矩形封闭设置,所述炉体于靠近开口外侧壁侧边位置处铰接有用于放置需预热样品的炉门,所述炉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需预热样品的置物板,所述出风管一端与所述炉体上部分连通,所述出风管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高温风机且所述出风管穿设出所述高温风机,所述高温风机带动气体朝所述电加热器移动,所述出风管穿设出所述高温风机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为上下相连通的结构设置,所述进风管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加热器远离所述出风管的一端,所述进风管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炉体下部分且向所述炉体内输送所述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风,所述出风管、高温风机、电加热器、进风管以及炉体之间形成一个热风循环回路;所述置物板至少为两个及以上设置,若干所述置物板均为实心结构设置,任意相邻两所述置物板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炉体相对的两内侧壁上,任意相邻两所述置物板另一端均远离所述炉体内侧壁,若干所述置物板的宽度与所述炉体内部侧壁宽度相同,若干所述置物板将所述炉体内部分为相互连通的预热腔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炉体内部通过置物板划分为相互连通的预热腔室结构,延长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风在炉体内的流动时间,同时也不影响炉体内样品的放置,加长炉体内样品与热风的接触时间,预热效率更高,预热效果更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风管、出风管、高温风机、电加热器均设置于炉体内部,所述出风管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炉体内部上端面和内侧壁上,所述出风管固定连接于所述炉体内部下端面和内侧壁上,所述进风管出风口靠近设置于所述炉体下端的所述置物板,所述出风管进风口靠近设置于所述炉体内部上端的所述置物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由进风管、出风管、高温风机、电加热器均设置在炉体内部,减少热风在管道中的循环时间,提高热风的利用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出风管管径相同,所述置物板靠近设置有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的所述炉体内侧壁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出风管穿设的穿孔,所述穿孔内径与所述进风管外径相同,所述穿孔内径与所述出风管外径也相同,所述高温风机与所述电加热器均设置于相邻两所述置物板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风管与出风管都穿设出置物板,减少管道与置物板之间的间隙产生,避免底部的热风直接通过间隙向上移动,使热风均沿置物板构成的预热腔室流动循环,保证热风的利用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风管出风口方向呈水平设置,所述进风管出风口一端固定连接有布气器且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布气器相连通,所述出风管进风口方向呈竖直向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风管出风口一端固定连接有布气器,使进风管中的热风进入炉体内时,排放更加均匀,使热风在炉体内的流动均匀,预热效果更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布气器包括壳体和布气管,所述壳体为密封设置,所述布气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远离地面的一端,所述布气管与所述壳体相连通,所述布气管呈竖直设置且位于所述壳体上端面,靠近所述布气管的所述置物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散气罩,所述散气罩位于所述布气器正上方,所述出风管进风口一端固定连接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集气口位于所述置物板上方且平行于所述置物板并呈垂直朝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布气器正上方设置散气罩,使由布气器排出的热风在散气板的阻挡作用下,向设置于炉体内下端的置物板流动,使热风不易直接沿着上方置物板向上移动,使位于炉体内下端的置物板上的样品受热风预热均匀,在出风口下端固定连接有集气罩,使热风再往管道流动循环时,集中速度更快,提高循环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布气管有若干个,若干所述布气管均匀布置于所述壳体远离地面的一端,若干所述布气管出气口方向均呈朝向所述散气罩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布气管设置为若干个,使排出的热风可以分流流动,更加均匀的进行预热,预热效率更高,预热效果更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设置于任意相邻两所述置物板之间的所述进风管外管壁和所述出风管外管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层散热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置物板之间的进风管和出风管的外管壁上上固定连接有散热层,当管内有热风流动时,管道中产生的热量在散热层的作用下向炉体内由置物板构成的单独的预热腔室内发散,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预热效果,提高管内热风的利用率,节省电能,同时管道也不需要使用隔热材料,成本更低。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风管靠近所述炉体上端的一端管道上设有气体外溢管,所述气体外溢管一端与所述出风管相连通,所述气体外溢管另一端与所述炉体外部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出风管上端设置有溢流管,将少部分热风排出炉体外部,平衡炉体和管道内气压,使炉体内部的热风循环系统更加稳定,保证热风预热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炉体内的置物板交错排布设置在炉体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使炉体内由置物板分割为相互连通的单独的预热腔室,延长热风在炉体内的流动路线,使样品与热风的接触时间更长,热风利用率更高,预热效率更快,更加节省电能;2.本技术通过将进风管、出风管、高温风机、电加热器均设置于炉体内,减少热风在管道中的循环时间,提高循环速度,使预热效率更高,更加节省电能。3.本技术通过在进风管出风口位置设置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风循环预热炉,包括炉体(1)、电加热器(2)、高温风机(3)、进风管(4)、出风管(5),所述炉体(1)为矩形封闭设置,所述炉体(1)于靠近开口外侧壁侧边位置处铰接有用于放置需预热样品的炉门(6),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需预热样品的置物板(7),所述出风管(5)一端与所述炉体(1)上部分连通,所述出风管(5)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高温风机(3)且所述出风管(5)穿设出所述高温风机(3),所述高温风机(3)带动气体朝所述电加热器(2)移动,所述出风管(5)穿设出所述高温风机(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加热器(2),所述电加热器(2)为上下相连通的结构设置,所述进风管(4)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加热器(2)远离所述出风管(5)的一端,所述进风管(4)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炉体(1)下部分且向所述炉体(1)内输送所述电加热器(2)产生的热风,所述出风管(5)、高温风机(3)、电加热器(2)、进风管(4)以及炉体(1)之间形成一个热风循环回路;/n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7)至少为两个及以上设置,若干所述置物板(7)均为实心结构设置,任意相邻两所述置物板(7)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炉体(1)相对的两内侧壁上,任意相邻两所述置物板(7)另一端均远离所述炉体(1)内侧壁,若干所述置物板(7)的宽度与所述炉体(1)内部侧壁宽度相同,若干所述置物板(7)将所述炉体(1)内部分为相互连通的预热腔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风循环预热炉,包括炉体(1)、电加热器(2)、高温风机(3)、进风管(4)、出风管(5),所述炉体(1)为矩形封闭设置,所述炉体(1)于靠近开口外侧壁侧边位置处铰接有用于放置需预热样品的炉门(6),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需预热样品的置物板(7),所述出风管(5)一端与所述炉体(1)上部分连通,所述出风管(5)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高温风机(3)且所述出风管(5)穿设出所述高温风机(3),所述高温风机(3)带动气体朝所述电加热器(2)移动,所述出风管(5)穿设出所述高温风机(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加热器(2),所述电加热器(2)为上下相连通的结构设置,所述进风管(4)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加热器(2)远离所述出风管(5)的一端,所述进风管(4)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炉体(1)下部分且向所述炉体(1)内输送所述电加热器(2)产生的热风,所述出风管(5)、高温风机(3)、电加热器(2)、进风管(4)以及炉体(1)之间形成一个热风循环回路;
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7)至少为两个及以上设置,若干所述置物板(7)均为实心结构设置,任意相邻两所述置物板(7)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炉体(1)相对的两内侧壁上,任意相邻两所述置物板(7)另一端均远离所述炉体(1)内侧壁,若干所述置物板(7)的宽度与所述炉体(1)内部侧壁宽度相同,若干所述置物板(7)将所述炉体(1)内部分为相互连通的预热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风循环预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4)、出风管(5)、高温风机(3)、电加热器(2)均设置于炉体(1)内部,所述出风管(5)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炉体(1)内部上端面和内侧壁上,所述出风管(5)固定连接于所述炉体(1)内部下端面和内侧壁上,所述进风管(4)出风口靠近设置于所述炉体(1)下端的所述置物板(7),所述出风管(5)进风口靠近设置于所述炉体(1)内部上端的所述置物板(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风循环预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4)与所述出风管(5)管径相同,所述置物板(7)靠近设置有所述进风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陵
申请(专利权)人:兴惠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