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过滤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16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过滤弯头,属于给排水设备领域。它包括弯头本体、软管、水垢收集装置、细滤网和封盖,所述水垢收集装置固定安装在弯头本体上,软管一端与弯头本体内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水垢收集装置内部相连接,所述细滤网为类斜锥体形状,其固定安装在弯头本体的内部,斜锥体的顶部与在弯头本体内部的软管入口相接,所述封盖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水垢收集装置的下部。该装置能将水管道中的水垢等杂质进行拦截、去除,降低了水管阻塞和水龙头被堵塞的可能性,实现利用水自身的能量就完成水垢的收集,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过滤弯头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过滤弯头,具体地说是采用弯头本体、软管、水垢收集装置、细滤网和封盖的一种设备,属于给排水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给水排水工程的一个分支,也是建筑安装工程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建筑内部的给水以及排水问题,保证建筑的功能以及安全的一门学科,主要分为:建筑给水系统,建筑排水系统(含雨水以及污水,废水),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景观系统,热水系统,中水系统等,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任务是将城镇给水管网或自备水源给水管网的水引入室内,选用适用、经济、合理的最佳供水方式,经配水管送至室内各种卫生器具、用水嘴、生产装置和消防设备,并满足用水点对水量、水压和水质的要求。在目前的三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尽管均普及了自来水的供应,但是这些地区自来水的干净程度远低于大中城市的干净程度,容易产生水垢等杂质,日积月累,水垢可以阻塞管道或是水龙头,给人们的家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于自来水管道中的水垢等杂质,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式,故需要设计一种装置,其能将管路中的水垢的杂质进行拦截、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过滤弯头,它能将水管道中的水垢等杂质进行拦截、去除,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过滤弯头,包括弯头本体、软管、水垢收集装置、细滤网和封盖,所述水垢收集装置固定安装在弯头本体上,且其内部中空,软管一端与弯头本体内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水垢收集装置内部相连接,所述细滤网为类斜锥体形状,其固定安装在弯头本体的内部,斜锥体的顶部与在弯头本体内部的软管入口相接,且细滤网与软管入口处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封盖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水垢收集装置的下部。所述在弯头本体内部的细滤网截面为向下凸的形状。所述封盖上设有圆形挡板,在圆形挡板的内部盛放有块状活性炭。所述水垢收集装置内部设置有粗滤网,粗滤网中网格的大小比封盖中的块状活性炭的直径小。所述粗滤网的安装位置要低于水垢收集装置中软管出口的位置,同时要高于封盖安装在水垢收集装置中的上表面位置。一种给排水管道的过滤方法,该方法使用由弯头本体、软管、水垢收集装置、细滤网和封盖一起组成的装置,水流在经过弯头处时,产生紊流,紊流使得水垢等杂质向水垢收集装置运动,水垢在遇到细滤网后,在水流力和细滤网反作用力的合作用力下,水垢向软管的入口处运动,水垢经过软管到达水垢收集装置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经过粗滤网,而被块状活性炭所吸附。上述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过滤弯头,所用部件是本
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均通过公知的途径获得,所述部件连接方法是本
的技术人员所能掌握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是,该装置能将水管道中的水垢等杂质进行拦截、去除,降低了水管阻塞和水龙头被堵塞的可能性。在该装置中,通过向下凸形状的细滤网和弯头处水流所产生的紊流来改变水垢的受力方向,能使得水垢被快速收集;通过将该装置设置在弯头处,实现利用水自身的能量就完成水垢的收集;封盖处使用圆形挡板和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封盖内部的块状活性炭容易被更换,同时弯头本体与水垢收集装置之间采用软管的进行连接,能保证水管中有水流通过的情况下也可以更换活性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水流方向和水垢流动方向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封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细滤网处水垢的受力分析图;图中:1、软管,2、水垢收集装置,3、封盖,4、弯头本体,5、法兰,6、细滤网,7、粗滤网,8、块状活性炭,301、螺纹,302、圆形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给排水管道的过滤方法,该方法使用由弯头本体4、软管1、水垢收集装置2、细滤网6和封盖3一起组成的装置,水流在经过弯头处时,产生紊流,紊流使得水垢等杂质向水垢收集装置2运动,水垢在遇到细滤网6后,在水流力和细滤网6反作用力的合作用力下,水垢向软管1的入口处运动,水垢经过软管1到达水垢收集装置2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经过粗滤网7,而被块状活性炭8所吸附。由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过滤弯头,包括弯头本体4、软管1、水垢收集装置2、细滤网6和封盖3。所述水垢收集装置2其内部中空,具体的,为圆形筒状中空,且固定安装在弯头本体4上,软管1一端与弯头本体4内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水垢收集装置2内部相连接,起到联通弯头本体4内部空间和水垢收集装置2内部空间的作用。所述固定安装在弯头本体4内部的细滤网6为类斜锥体形状,细滤网6截面为向下凸的形状,对向下凸形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5所示,向下凸形状的细滤网6截面在水垢越接近右侧管道时,水垢所受的向水垢收集装置2中运动的力越大,水垢越容易进入到水垢收集装置2中。将该装置设置在弯头处,主要是考虑到弯头处水流会形成一个紊流的区域,使得平稳前进的水垢的运动规律被搅乱,同时在弯头处,离弯头中心距离越远其运动速度越快,故被搅乱后的水垢会在紊流的作用下,带到离软管1较近的位置,而后水垢在合力的作用下,顺利被送入到水垢收集装置2中。斜锥体的顶部与在弯头本体4内部的软管1入口相接,细滤网6与软管1入口处为圆弧过渡连接,由图4所示,所述封盖3上设有圆形挡板302和螺纹301,所述在封盖3圆形挡板302的内部盛放有块状活性炭8,活性炭用于吸附水垢等杂质,封盖3通过螺纹301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水垢收集装置2的下部。所述水垢收集装置2内部设置有粗滤网7,粗滤网7中网格的大小比封盖3中的块状活性炭8的直径小,比一般的水垢杂质的直径大。所述粗滤网7的安装位置要低于水垢收集装置2中软管1出口的位置,同时要高于封盖3安装在水垢收集装置2中的上表面位置。实施例按照上述图1至图5所示,制得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过滤弯头,该装置通过两端的法兰5安装在管道上,当水流在该管道中流动时,水垢等杂质也随着水流流动,水流在经过弯头处时,产生紊流。紊流使得水垢等杂质向水垢收集装置2运动,水垢在遇到细滤网6后,在水流力和细滤网6反作用力的合作用力下,水垢向软管1的入口处运动,水垢经过软管1到达水垢收集装置2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经过粗滤网7,而被块状活性炭8所吸附,块状活性炭8在粗滤网7的阻隔下也无法进入到主管道中,在需要更换封盖3内的块状活性炭8时,只需将软管1用夹子夹住,旋转封盖3,取出封盖3后换入新的块状活性炭8,而后打开夹住软管1的夹子即可。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过滤弯头,包括弯头本体、软管、水垢收集装置、细滤网和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垢收集装置固定安装在弯头本体上,且其内部中空,软管一端与弯头本体内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水垢收集装置内部相连接,所述细滤网为类斜锥体形状,其固定安装在弯头本体的内部,斜锥体的顶部与在弯头本体内部的软管入口相接,且细滤网与软管入口处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封盖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水垢收集装置的下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过滤弯头,包括弯头本体、软管、水垢收集装置、细滤网和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垢收集装置固定安装在弯头本体上,且其内部中空,软管一端与弯头本体内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水垢收集装置内部相连接,所述细滤网为类斜锥体形状,其固定安装在弯头本体的内部,斜锥体的顶部与在弯头本体内部的软管入口相接,且细滤网与软管入口处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封盖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水垢收集装置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过滤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弯头本体内部的细滤网截面为向下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琼马宏陈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