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无人船以及用于便携式无人船的浮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68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无人船以及用于便携式无人船的浮筒。其中,该便携式无人船,包括:船身以及设置于船身底部两侧的浮筒,浮筒的前端的上部设置有适于握持的第一握持部;以及浮筒的后端设置有适于握持的第二握持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船在移动过程中需要多人搬运,因此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无人船以及用于便携式无人船的浮筒
本申请涉及无人船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无人船以及用于便携式无人船的浮筒。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设置有两个浮筒的无人船,需要至少3到4个人,其中两个人分别搬运两个浮筒的前端,另外两个人分别搬运两个浮筒的后端,因此使用不便。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船在移动过程中需要多人搬运,因此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无人船以及用于便携式无人船的浮筒,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船在移动过程中需要多人搬运,因此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无人船,包括:船身以及设置于船身底部两侧的浮筒,浮筒的前端的上部设置有适于握持的第一握持部;以及浮筒的后端设置有适于握持的第二握持部。可选地,第一握持部的两个侧表面沿向上的方向逐步向内收缩,并且第一握持部的两个侧表面设置有适于握持的握持结构。可选地,握持结构由贯穿第一握持部的两个侧表面的通孔形成。可选地,浮筒的后端的底部沿向后的方向向上凹进,形成第二握持部。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便携式无人船的浮筒,浮筒的前端的上部设置有适于握持的第一握持部;以及浮筒的后端设置有适于握持的第二握持部。可选地,第一握持部的两个侧表面沿向上的方向逐步向内收缩,并且第一握持部的两个侧表面设置有适于握持的握持结构。可选地,握持结构由贯穿第一握持部的两个侧表面的通孔形成。可选地,浮筒的后端的底部沿向后的方向向上凹进,形成第二握持部。本技术的便携式无人船本可以在两个浮筒的前后端分别设置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因此只需要两个人分别握住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便可将该便携式无人船进行搬运或移动。因此与现有技术中对于设置有两个浮筒的无人船,需要至少3到4个人进行搬运相比,本申请只需要两个人即可完成搬运的工作,因此使用更加便捷。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船在移动过程中需要多人搬运,因此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无人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便携式无人船的浮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其中一个浮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浮筒的凹进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无人船的浮筒后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的其中一个浮筒后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中无人船的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中无人船的支架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以及图9示出了浮筒的舱室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无人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便携式无人船的浮筒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所示,便携式无人船一般性地可包括船身1以及浮筒2和浮筒3,并且浮筒2和浮筒3一般设置在船身1底部两侧,用于将船身1漂浮在水面。其中,浮筒2的前端的上部设置有适于握持的第一握持部20a,浮筒3的前端的上部设置有适于握持的第一握持部30a,即浮筒2和浮筒3的前端的相同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握持的握持部,从而可以由一个人的双手分别握持住浮筒2和浮筒3的第一握持部20a和30a,因此只需要一人便可将便携式无人船的船头部分抬起。此外,浮筒2、3的后端设置有适于握持的第二握持部20b、30b,即浮筒2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握持部20b,浮筒3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握持部30b,因此只需要一人便可将便携式无人船的船尾部分抬起。在一个优选的实例中,浮筒2、3一般性地采用轻质坚固材料,例如碳纤维材质。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在便携式无人船的两个浮筒的前后端分别设置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因此只需要两个人分别握住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便可将该便携式无人船进行搬运或移动。因此与现有技术中对于设置有两个浮筒的无人船,需要至少3到4个人进行搬运相比,本实施例只需要两个人即可完成搬运的工作,因此使用更加便捷。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船在移动过程中需要多人搬运,因此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可选地,第一握持部20a、30a的两个侧表面沿向上的方向逐步向内收缩,并且第一握持部的两个侧表面设置有适于握持的握持结构23、33。具体地,图3是图2所示的其中一个浮筒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至图3所示,第一握持部20a和第一握持部30a的两个侧表面沿向上的方向逐步向内收缩。在一个可选实例中,两个侧表面沿向上的方向逐渐靠近收缩,形成倒V字的形状。并且,并且第一握持部的两个侧表面设置有适于握持的握持结构23、33,即第一握持部20a设置有握持结构23,第一握持部30a设置有握持结构33。由于握持结构设置在第一握持部上,并且第一握持部30a的两个侧表面沿向上的方向逐步向内收缩,因此握持结构的截面更加的小,便于握持。可选地,握持结构23、33由贯穿第一握持部20a、30a的两个侧表面的通孔24、34形成。具体地,参考图1至图3所示,握持结构23可以由贯穿第一握持部20a的两个侧表面的通孔24形成,握持结构33可以由贯穿第一握持部30a的两个侧表面的通孔34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无人船,包括:船身(1)以及设置于所述船身(1)底部两侧的浮筒(2、3),其特征在于,/n所述浮筒(2、3)的前端的上部设置有适于握持的第一握持部(20a、30a);以及/n所述浮筒(2、3)的后端设置有适于握持的第二握持部(20b、30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无人船,包括:船身(1)以及设置于所述船身(1)底部两侧的浮筒(2、3),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筒(2、3)的前端的上部设置有适于握持的第一握持部(20a、30a);以及
所述浮筒(2、3)的后端设置有适于握持的第二握持部(20b、30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持部(20a、30a)的两个侧表面沿向上的方向逐步向内收缩,并且所述第一握持部的两个侧表面设置有适于握持的握持结构(23、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结构(23、33)由贯穿所述第一握持部(20a、30a)的两个侧表面的通孔(24、34)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2、3)的后端的底部沿向后的方向向上凹进,形成所述第二握持部(20b、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舶无人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