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厢内带输送机构专用厢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566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厢内带输送机构专用厢式车,涉及汽车车厢领域,包括底盘和厢体,厢体的内部底板上安装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两根支撑板,两根支撑板之间安装辊筒,辊筒的表面安装有输送带,每个辊筒的一侧安装有双链轮,底盘的下端靠近厢体前端位置安装有直流电动减速机;厢体的内部与厢体左右两侧壁垂直设置有随动挡板,厢体的后方安装有输送机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输送机构的设置,能够将厢体内部的货物轻松搬出车厢,通过辊筒上增加输送带,便于检修时人在上面行走,通过随动挡板的设置,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平稳,整个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搬运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通用性好,可在现有蓝牌厢式货车内使用,拆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厢内带输送机构专用厢式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厢内带输送机构专用厢式车。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劳动强度的降低、效率的提升、质量及安全日益关注。在汽车物流运输行业,冷藏车、危险品车、侧帘车等专用厢式物流车增长较快,厢式类运输车加装尾板比率逐年增高。车辆物流运输业劳动强度降低及上下货效率提高越来越成为物流行业选择的重点。在轻泡货运输领域如香烟、小电器家电、泡面类食品等现采用普通厢式车运输,加之客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普通厢式车难以满足市场配送要求。由于客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现轻泡货物流配送一车货物多个配送点,且货物种类多、配送网点多样。上下货员工需频繁往返走动及上下车,劳动效率低,劳动强度高,人工费用高;即使选择带尾板车辆,也只能提高部分上货效率。由于下货多是多个网点且小批量多品种,卸货效率难以提升,又增加了购车成本;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厢内带输送机构专用厢式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厢内带输送机构专用厢式车,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厢内带输送机构专用厢式车,包括底盘和厢体,所述厢体固定安装在底盘的上端,所述厢体的内部底板上安装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两根支撑板,两根支撑板固定安装在位于厢体的左右两侧壁位置,两根支撑板之间平行安装有若干个辊筒,辊筒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辊筒的表面安装有输送带,每个所述辊筒的一侧位于支撑板的内侧安装有双链轮,所述底盘的下端靠近厢体前端位置安装有直流电动减速机,直流电动减速机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主动链轮,主动链轮与所述双链轮横向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主动链轮与每个所述双链轮之间通过第一链条传动连接;所述厢体的内部与厢体左右两侧壁垂直设置有随动挡板,随动挡板的两侧安装有支撑滑块,所述厢体的内侧壁上水平设置有导向支撑槽,所述支撑滑块通过导向滚轮滑动安装到导向支撑槽内,所述导向支撑槽的两端下方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转动安装有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同一侧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安装有水平链条,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主动链轮之间安装有第二链条,所述支撑滑块的下端与水平链条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厢体的后方安装有输送机构控制器,输送机构控制器与所述直流电动减速机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双链轮均位于若干个所以辊筒的同一侧设置。优选的,所述辊筒的间距为200mm,辊筒的长度根据厢体的宽度决定。优选的,所述底盘上安装有电瓶,电瓶与所述直流电动减速机和输送机构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厢体的左右侧内部水平方向平行安装有若干根限位导向板。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控制器上设置有前进按钮和后腿按钮。优选的,所述厢体的材质为瓦楞板或铁平板箱体,厢体的长度小于4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输送机构的设置,能够将厢体内部的货物轻松搬出车厢,通过辊筒上增加输送带,便于检修时人在上面行走;直流电动减速机螺栓固定在底板横梁下方,为输送机构及随动挡板提供动能;输送机构控制器的设置,控制直流电动减速机转动速度及转动方向;通过随动挡板的设置,能够在输送带工作的同时,随动挡板与输送带同向移动,在货物的后方提供一个支撑作用,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平稳,通过支撑滑块和导向支撑槽的设置,在水平链条的带动下,为随动挡板的水平移动提供动力,且均是由直流电动减速机提供原动力,保证了随动挡板和输送带同步进退,整个技术降低搬运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操作维护方便,对人员技能要求较低,通用性好,可在现有蓝牌厢式货车内使用,拆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厢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厢体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输送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A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辊筒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导向支撑槽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主动链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盘;2、厢体;3、输送机构;301、支撑板;302、辊筒;303、输送带;304、双链轮;4、直流电动减速机;5、主动链轮;6、第一链条;7、随动挡板;8、支撑滑块;9、导向支撑槽;10、固定板;11、第一链轮;12、第二链轮;13、水平链条;14、第二链条;15、输送机构控制器;16、限位导向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7所示,一种厢内带输送机构专用厢式车,包括底盘1和厢体2,厢体2固定安装在底盘1的上端,厢体2的内部底板上安装有输送机构3,输送机构3包括两根支撑板301,两根支撑板301固定安装在位于厢体2的左右两侧壁位置,两根支撑板301之间平行安装有若干个辊筒302,辊筒302与支撑板301转动连接,辊筒302的表面安装有输送带303,每个辊筒302的一侧位于支撑板301的内侧安装有双链轮304,底盘1的下端靠近厢体2前端位置安装有直流电动减速机4,直流电动减速机4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主动链轮5,主动链轮5与双链轮304横向处于同一平面内,主动链轮5与每个双链轮304之间通过第一链条6传动连接;厢体2的内部与厢体2左右两侧壁垂直设置有随动挡板7,随动挡板7的两侧安装有支撑滑块8,厢体2的内侧壁上水平设置有导向支撑槽9,支撑滑块8通过导向滚轮滑动安装到导向支撑槽9内,导向支撑槽9的两端下方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上转动安装有第一链轮11和第二链轮12,同一侧的第一链轮11和第二链轮12之间安装有水平链条13,第二链轮12与主动链轮5之间安装有第二链条14,支撑滑块8的下端与水平链条13之间固定连接,厢体2的后方安装有输送机构控制器15,输送机构控制器15与直流电动减速机4电性连接,厢体2的左右侧内部水平方向平行安装有若干根限位导向板16。工作原理:在需要将厢体2内部的货物卸下时,将车辆停放好后操作,车辆尽可能停放在平坦的路面上,然后底盘1上安装的电瓶输出总开关打开,打开厢体后门,按下输送机构控制器15上的前进绿色按钮,此时的直流电动减速机4开始工作,直流电动减速机4带动主动链轮5转动,主动链轮5通过第一链条6带动所有的双链轮304开始朝向厢体2后门的方向转动,双链轮304带动辊筒302在两根支撑板301之间匀速转动,辊筒302将会带动输送带303朝向厢体2后门方向运动,此时位于输送带303上的货物辉随着输送带303的转动逐渐向外移动,将货物从厢体2中完全搬运出来;在辊筒302工作的同时,主动链轮5通过第二链条14带动第二链轮12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厢内带输送机构专用厢式车,包括底盘(1)和厢体(2),其特征在于:/n所述厢体(2)固定安装在底盘(1)的上端,所述厢体(2)的内部底板上安装有输送机构(3),输送机构(3)包括两根支撑板(301),两根支撑板(301)固定安装在位于厢体(2)的左右两侧壁位置,两根支撑板(301)之间平行安装有若干个辊筒(302),辊筒(302)与支撑板(301)转动连接,所述辊筒(302)的表面安装有输送带(303),每个所述辊筒(302)的一侧位于支撑板(301)的内侧安装有双链轮(304),所述底盘(1)的下端靠近厢体(2)前端位置安装有直流电动减速机(4),直流电动减速机(4)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主动链轮(5),主动链轮(5)与所述双链轮(304)横向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主动链轮(5)与每个所述双链轮(304)之间通过第一链条(6)传动连接;/n所述厢体(2)的内部与厢体(2)左右两侧壁垂直设置有随动挡板(7),随动挡板(7)的两侧安装有支撑滑块(8),所述厢体(2)的内侧壁上水平设置有导向支撑槽(9),所述支撑滑块(8)通过导向滚轮滑动安装到导向支撑槽(9)内,所述导向支撑槽(9)的两端下方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上转动安装有第一链轮(11)和第二链轮(12),同一侧的第一链轮(11)和第二链轮(12)之间安装有水平链条(13),所述第二链轮(12)与所述主动链轮(5)之间安装有第二链条(14),所述支撑滑块(8)的下端与水平链条(1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厢体(2)的后方安装有输送机构控制器(15),输送机构控制器(15)与所述直流电动减速机(4)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厢内带输送机构专用厢式车,包括底盘(1)和厢体(2),其特征在于:
所述厢体(2)固定安装在底盘(1)的上端,所述厢体(2)的内部底板上安装有输送机构(3),输送机构(3)包括两根支撑板(301),两根支撑板(301)固定安装在位于厢体(2)的左右两侧壁位置,两根支撑板(301)之间平行安装有若干个辊筒(302),辊筒(302)与支撑板(301)转动连接,所述辊筒(302)的表面安装有输送带(303),每个所述辊筒(302)的一侧位于支撑板(301)的内侧安装有双链轮(304),所述底盘(1)的下端靠近厢体(2)前端位置安装有直流电动减速机(4),直流电动减速机(4)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主动链轮(5),主动链轮(5)与所述双链轮(304)横向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主动链轮(5)与每个所述双链轮(304)之间通过第一链条(6)传动连接;
所述厢体(2)的内部与厢体(2)左右两侧壁垂直设置有随动挡板(7),随动挡板(7)的两侧安装有支撑滑块(8),所述厢体(2)的内侧壁上水平设置有导向支撑槽(9),所述支撑滑块(8)通过导向滚轮滑动安装到导向支撑槽(9)内,所述导向支撑槽(9)的两端下方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上转动安装有第一链轮(11)和第二链轮(12),同一侧的第一链轮(11)和第二链轮(12)之间安装有水平链条(13),所述第二链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磊李文静孙少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