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位置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51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位置灯结构,能够使位置灯大范围发光。位置灯(75)具备:配置在左右端的光源;分别引导来自光源的光的左右一对主导光部(91e);以及从左右的主导光部(91e)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引导来自主导光部(91e)的光的导光连接部(91f),在导光连接部(91f)上设置有多个突起(91n),导光连接部(91f)具有密集地配置有多个突起(91n)的突起密集部(91p)和稀疏地配置有多个突起(91n)的突起稀疏部(92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鞍乘型车辆的位置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的位置灯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在横长的左右端部分别配置有光源的位置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62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的一对光源分开配置在位置灯的左右端,因此位置灯的一对光源之间会变暗。为了提高位置灯的视觉辨认性,期望使位置灯的一对光源间也发光从而大范围地确保亮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位置灯大范围发光的鞍乘型车辆的位置灯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一种鞍乘型车辆的位置灯结构,在把手34的下方配置有车体罩31,在所述车体罩31设置有位置灯75,所述位置灯75具备配置在左右端的光源103和分别引导来自所述光源103的光的左右一对导光部91e,所述鞍乘型车辆的位置灯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位置灯75具备从左右的所述导光部91e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对来自所述导光部91e的光进行导光的内侧导光部91f,在所述内侧导光部91f设置有多个突起91n,所述内侧导光部91f具有密集地配置有多个所述突起91n的部分和稀疏地配置有多个所述突起91n的部分。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越处于远离左右的所述导光部91e的所述内侧导光部91f,所述突起91n配置得越密。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左右的所述导光部91e通过所述内侧导光部91f而连接。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位置灯75在左右的所述导光部91e的左右上端具备所述光源103,所述内侧导光部91f的中央部配置得比所述光源103低。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位置灯75在左右的所述导光部91e的左右上端具备所述光源103,所述内侧导光部91f的中央部配置得比所述光源103靠车辆前方。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所述位置灯75的所述光源103的左右方向外侧配置有左右一对转向灯74所具备的光源101。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多个所述突起91n各自的高度不同。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越处于远离左右的所述导光部91e的所述内侧导光部91f,所述突起91n形成得越高。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突起91n是三棱锥状。专利技术效果鞍乘型车辆的位置灯结构中,位置灯具备从左右的导光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对来自导光部的光进行导光的内侧导光部,在内侧导光部设置有多个突起,内侧导光部具有密集地配置有多个突起的部分和稀疏地配置有多个突起的部分,因此,当从左右的导光部向内侧导光部导光而使内侧导光部发光时,能够利用密集地配置有突起的部分使内侧导光部更明亮地发光。由此,能够使位置灯大范围地发光。在上述结构中,由于越处于远离左右导光部的内侧导光部,突起配置得越密,因此能够在远离左右的导光部的内侧导光部更明亮地发光,能够使内侧导光部看起来好似存在光源。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左右的导光部通过内侧导光部而连接,因此,能够从左右的导光部向内侧导光部导光而使内侧导光部发光,通过位置灯的中央部的发光,能够使位置灯大范围发光而确保亮度。由此,能够提高位置灯的视觉辨认性。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位置灯在左右的导光部的左右上端具备光源,内侧导光部的中央部配置得比光源低,因此能够使位置灯在上下方向上大范围明亮地发光。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位置灯在左右的导光部的左右上端具备光源,内侧导光部的中央部配置得比光源靠车辆前方,因此能够使位置灯在前后方向上大范围明亮地发光。此外,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在位置灯的光源的左右方向外侧配置有左右一对转向灯分别具备的光源,因此能够将位置灯的光源和转向灯的光源接近地配置,能够缩短与位置灯的光源以及转向灯的光源连接的线束。此外,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多个突起各自的高度不同,因此能够改变光的折射方向和亮度,能够从大范围视觉辨认位置灯,并且能够根据位置灯的部位而对亮度赋予变化。此外,在上述结构中,越处于远离左右的导光部的内侧导光部,突起形成得越高,因此能够在大范围内明亮地视觉辨认内侧导光部的中央部的发光,能够使内侧导光部的中央部醒目。此外,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突起为三棱锥状,因此能够以简单的形状使光放射状地折射,能够从大范围视觉辨认位置灯。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位置灯结构的自动二轮车的左视图。图2是示出自动二轮车的正视图。图3是示出前灯总成的正视图。图4是示出导光部件的后视图。图5是示出导光部主体的左视图。图6是沿图4中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4中的A部的放大图。图8是沿图4中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0:自动二轮车(鞍乘型车辆);31:车体罩;34:把手;74:前转向灯(转向灯);75:位置灯;91e:主导光部(导光部);91f:导光连接部(内侧导光部);91n、91na、91nb:突起;91p、91p-1、91p-2:突起密集部;101:转向灯用灯泡(转向灯的光源);103:位置灯的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说明中,关于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的方向的记载,如果没有特别记载,则与相对于车体的方向相同。此外,各图所示的标号FR表示车体前方,标号UP表示车体上方,标号LH表示车体左方。图1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位置灯结构的自动二轮车10的左视图。自动二轮车10在车架11的前端部借助前叉12安装有前轮13,在车架11的下部借助连杆(未图示)连结有动力单元16,在动力单元16的后端部安装有后轮17。此外,自动二轮车10是这样的鞍乘型车辆:在车架11的后部上部设置有收纳箱(未图示),跨骑就座于安装在该收纳箱的上部的座椅22上。车架11具备前立管24、下框架25、左右一对底部框架26、以及左右一对后框架27。前立管24构成车架11的前端部。下框架25从前立管24向下斜后方延伸。左右的底部框架26的前端部与下框架25的左右连结,并且左右的底部框架26向后方延伸。左右的后框架27从左右的底部框架26的后端分别一体地向后斜上方延伸。车架11的大部分由车体罩31覆盖。前叉12在下端部借助车轴33安装有前轮13,前叉12在上端部安装有把手34。动力单元16借助连杆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与左右的底部框架26连结。动力单元16构成为包括构成前部的发动机36和一体地设置在发动机36的后部的无级变速器37。发动机36具备曲轴箱38和从曲轴箱38向前方延伸的气缸部(未图示),在气缸部具备的气缸盖(未图示)上连接有包括空气滤清器41的进气装置42。无级变速器37在设置于后端部的输出轴44上安装有后轮17。此外,在无级变速器37的后端部和后框架27的后部架设有后缓冲单元46。...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位置灯结构,在把手(34)的下方配置有车体罩(31),在所述车体罩(31)设置有位置灯(75),所述位置灯(75)具备配置在左右端的光源(103)和分别引导来自所述光源(103)的光的左右一对导光部(91e),/n所述鞍乘型车辆的位置灯结构的特征在于,/n所述位置灯(75)具备从左右的所述导光部(91e)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对来自所述导光部(91e)的光进行导光的内侧导光部(91f),在所述内侧导光部(91f)设置有多个突起(91n),/n所述内侧导光部(91f)具有密集地配置有多个所述突起(91n)的部分和稀疏地配置有多个所述突起(91n)的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17 JP 2019-168376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位置灯结构,在把手(34)的下方配置有车体罩(31),在所述车体罩(31)设置有位置灯(75),所述位置灯(75)具备配置在左右端的光源(103)和分别引导来自所述光源(103)的光的左右一对导光部(91e),
所述鞍乘型车辆的位置灯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灯(75)具备从左右的所述导光部(91e)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对来自所述导光部(91e)的光进行导光的内侧导光部(91f),在所述内侧导光部(91f)设置有多个突起(91n),
所述内侧导光部(91f)具有密集地配置有多个所述突起(91n)的部分和稀疏地配置有多个所述突起(91n)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位置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越处于远离左右的所述导光部(91e)的所述内侧导光部(91f),所述突起(91n)配置得越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位置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左右的所述导光部(91e)通过所述内侧导光部(91f)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位置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城大亮铃木翔太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